三问离石一中李书记及区督导组
9月23日,根据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以及提供的手机截屏,本报工作人员经过实地了解,写成并发布了如下稿件——
关于遏止中小学乱收费的歪风,国家和省里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知发了多少份文件,可就是有一些学校置之不理,仍然公开以“家委会”的名义,向学生家长征收“辅导费”。山西省吕梁市离石一中就是这样一个顶风作案的典型。
有一位离石一中不甘屡被强迫的家长发来的微信截屏,从截屏可见,一个名叫游某飞的群员,据说是“家委会”的委员长,要家长们按去年的收费标准一样每生缴费600元。这个学校初三年级共有18个班,按每班约40人计,一个年级每次收费就达40万元左右,该校经年累月向学生家长收这些钱,其法律或政策依据在哪里?这些非法所得的巨款,最后入了谁的腰包?忍气吞声或假装大头的家长们不敢作声,其中也有个别胆大钱包小的,便把该校乱收费的证据交到媒体手中,想委托我们弄个明白。
作为媒体人,自然义不容辞。
于是,我们开始设法联系该校的校长书记之类领导。越是违法乱纪的人,他们的联系方式越是讳莫如深。校长的电话打听不到,只好设法联系离石区教育局有关领导。正如各个机关门外都设一个公示牌子一般,离石一中门外也有一块“督导牌”,上面开列了这个组那个组的几个电话。我们开始逐个拨打,有打通的,组长们都是嗯嗯啊啊几声,便挂了电话。最后听说牌子上的“片长”,是分管离石一中这片的一位副局长,于是我们抱着极大的希望开始拨打“片长”的电话,得到的回答却是电脑机械而无情的声音——“您拨打的电话是个空号”。
可能是组长们有一个将我们的来意通报了离石一中的书记,一位自称姓李的该校书记,终于给我回拨了一个电话。该书记称,去年他们知道这个事儿,但是只是家委会收了钱,完了直接给了补课老师,他们学校不插手;今年他就不知道收这个钱,所以说是家委会自作主张收的这个钱。他们以为今年和去年一样,所以说他们就不知道,而且现在说已经把钱退回去了。本报工作人员问他:这乱收费的钱,退回去也不能说完就完了吧?这就跟小偷一样,偷完被抓住了,就给你退回去,那就没事了?下次瞅机会接着偷,变本加厉地偷?李书记说,这是家长自己的行为,他们领导们不知道。
所谓家委会,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有没有到有关管理部门注册过?其日常工作都包括了哪些项目?是为谁服务的?不经注册,还尽干乱收费之类非法行为,这样的所谓“家委会”,有关执法部门为什么不去查处?以往年年征收的近百万巨款,总不能就此承认了“既成事实”吧?教育局做的这个“片长”,弄个空号电话,是在糊弄谁?
李书记的话,有人信吗?请问督导组各位成员、离石区教育局局长、吕梁市教育局局长,你们有谁相信这位李书记的话?
不愧是吕梁市示范中学的领导,这位李书记运作官媒的手段可谓娴熟。第二天,就有某媒体的一篇立场相反的报道出笼,一桩顶风作案乱收费的新闻变成了全额退还所收金钱的表扬性报道,而且明确表示,这家刚刚退还乱收金钱的学校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可是读了某媒体的报道,愚钝的本报编辑,本着谦虚请教求真务实的精神,向藏在某媒体背后的李书记及督导组和教育局领导,请教三个问题:
第一,既然督导组成员说了,这个钱可以收,那为什么最后学校还是把钱退了呢?在学校李书记们手掌心里操弄着的家委会,为什么不听督导组的话呢?所谓督导组,有没有这个权力,说学校哪个钱可以收、哪个钱不可以收呢?本报工作人员有位顾问朋友曾是国家督学,隔日不妨打扰咨询一下。
第二,如果藐视国家部委的禁令,操弄非法组织家委会乱收费,被正义媒体揭露后,仅仅退还今年所收的费用便可免责,那么你们的学生之中如果有人历年来在课余时间出去拦路抢劫,不久前被路人发现后,随即乖乖退还刚刚抢来的钱财,以往的强盗行径是不是可以既往不咎?是不是仍然可以被评为校级或区级三好学生呢?
第三,某媒体说,尽管离石一中乱收费是“应广大家长的强烈要求”,不得已而收取的,可是已将所收金钱全额退还。那这样一来,你们岂非大大违背了广大家长的强烈要求吗?这话有哪个思维正常的人会相信?而且96000元就是全额吗?你们历年来非法收取的学生家长的血汗钱,仅仅只有这区区不足十万元吗?你们有多少个班多少个学生?从哪一年开始巧立名目乱收费的?是你们不会小学算术的加减乘除呢,还是以为不说就等于没有呢?
望相关领导,严查严办、追责问责,给教育部门净化一个良好的环境。
来源:法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