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老板·幸福的童年(之四)
蓝白领
李总回忆了一下自己的童年,那真是一段无忧无虑快乐的好时光。接着他写下了一段话:我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在俺十五岁前就过完了,虽说现在在人前风光无限,但是真累呀!纠缠在各种关系利益当中,各路神仙都得上供好,各路小鬼都要打发好。是啊!宁可得尽君子,莫得尽小人。君子不会报复,小人却会使坏下绊子。小人不作事,对于干事业没有什么用处,但小人的破坏力大,十个君子难防一个小人。好比千里长堤,毁于一个蚂蚁穴。小人就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长堤上的一个个危险的蚁穴,小人作用能力不大,但是干坏事的本领与心计让智者都头痛。稍不留神,就着了他们的道儿。总之,阎王好对付,小鬼难缠。
再说王秘书帮助老板整理稿件时,被李总也就是狗蛋身上发生的新鲜有趣的事儿给吸引住了。一切经历她都没经历过,一切活儿她不说没干过,连想也不敢想。想呀!王小姐从小是乖乖女,叫王丽娟,父亲是外交官。连出生时还是在被英国人霸占的香港,当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中国时,小丽娟拍着小手欢呼地说终于把我出生的地方要回来了。那年小丽娟正好八岁,她现在的老板李总那时也刚好二十岁,刚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在家干农活儿,算来李总比王小姐大了整整十二岁。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中国建了个S市。小丽娟一出生后,就与妈妈跟着干外交工作的老爸天南地北世界到处飞。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人又聪明伶俐,小时候以为大米是从粮袋里长出来的,闹过不少笑话。
但这不能说明小丽娟傻什么的?而是没见过稻田长谷子,而谷子再夹(剥开谷壳儿)米而已,倒时常见妈妈从粮袋里掏米出来,识字后见袋上有日本,美国,泰国等等别国字样儿。其实小丽娟可能干了,会写字会画画会弹刚琴,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三年幼儿园下来,刚六岁,水平差不多超过农村小学毕业生。所以小丽娟没上一二年级,直接上了三年级,八岁香港回归是五年级,知道香港是中国领土还有澳门,所以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后,她拍着小手欢呼说:终于把我出生的地方夺回来了。原来是爸爸妈妈老取笑她,说她不是完全的中国人,是殖民地人。后来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又来个硕士博士连读。王丽娟的大学是在中国念的,硕士博士是美国哈佛上的,念的是经济管理学。当年刚大学毕业,爸爸刚好调入美国的中国大使馆工作,所以选了哈佛大学进修的。博士毕业后,随导士进了他家族的金融机构工作,年薪差不多百万美元。王丽娟因为大学以下在中国念的,就根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含蓄的美,但她随爸爸去过世界各地见多识厂,硕士博士在美国念的,她的观念又很西化。表面看她是一位性感奔放的都市女郎,但她骨子里又很有中国传统含蓄内敛的美。拿她自己的话说:言语上她是位性感诱人的野女郎,行动上却是洁身自爱的乖乖女,从不乱来,人家要乱来,她必定先溜走了。
李总找到她时,她知道李总的意思后,开口就问,为什么要聘用我,是喜欢我吗?搞得李总当着许多外人和同事面一时不好回答。但是李总毕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稍一迟疑,就温和严肃地说:是的。谁会找个讨厌的人来共事呀,莫非你讨人嫌吗?李总一开口,行家就知道有没有?一句话就把“皮球"扔了过去,不等王小姐开口,接着又说:我没多少文化,虽说有钱,但不懂金融,想聘你当秘书,虽是秘书,实际行使副总裁的权利,帮我管理金融方面的工作。听朋友说王小姐你是金融行家华尔街有名的中国华人美女博士经济学家,莫非你浪得虚名,不过人真倩丽?李总一说完,王丽娟小姐目瞪口呆。她从小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只听过无数次赞美与奉承的话,从来没人怀疑过她的能力,而她也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美国哈佛大学华人女博士烫金招牌还有假。王小姐人生第一次受到挑战和质疑,心里好不痛快。毕竟也是商海白骨精(白领加骨干加精英),何等机智敏捷,话锋一转直顶了回来:人好看,没法子,是爹妈给的,就怕你聘请经济学家是名,实为找个好看的花瓶而已,女秘书真有行使副总裁的权利吗?李总简短有力回答:有。“成交!”,王丽娟小姐也干脆利落地答应了!
众人拍手叫好时,他们第一次握手了,王小姐感觉李总的手温暖宽厚有力把自己的小手完全覆盖住了,又觉李总没用什么劲,不然她的手会疼的,小手放大手中间,十分的舒服。王小姐禁不住拿眼狡黠地偷看了一下李总,只见李总面带微笑目光直射前方。王小姐感觉自己第一次在一个男人面前慌乱起来,心儿禁不住怦怦地跳了起来。随后王丽娟小姐随李总飞回了S市,刚一进未来大楼,出版商老是打电催促李总要他过去奋斗吏的稿子。李总也感到要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过去,决定如约交还稿子,就拉王秘书一起帮忙整理了。
王小姐生在都市,长在都市,又是独生女,爸爸工作又经常换地方,各地小朋友刚认识又成了生人。所以对李总回忆中的山呀水呀人呀动物呀淘气呀吵架呀打架呀着了迷,仿若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王小姐接着整理稿件,看见李总写道:那时在农村,我有三个要好的小伙件,虽说长大以后都劳燕纷飞了,有的也没有再来往,但他们依然是我不可磨灭的印记。带给我许多快乐,祝福他们永远快乐幸福!我的三个儿时伙伴是:憨牛,白面,小美。连自己一共四个人。其中,自己最大,比憨牛大半岁,白面小一岁,小美是女孩,她最小,大概小三岁吧!比个儿,反而憨牛最高大,自己比白面高点,小美最低。憨牛大名叫牛大壮,十二三的人长得犹如牛高马大的十七八的大哥哥,最为有力,掰手腕永远他第一。拿他老爸的话说:只长身子,不长脑子。他爸是个农民,乍说话还这有水平。诸君不知,他爸人称牛老师,乡村的民办教师。平时上学校教书,学生放假就干农活儿。
说来牛老师也命苦,老婆长期生病。憨牛记事起,他家的中草药味就不断,憨牛就是在这药味那药味的熏淘下茁壮成长起来。牛老师只有憨牛一个孩子,夫妻可不是学城里人赶时髦生孩只养一个好。因为老婆身体不好,所以牛老师打消了再养一个小孩的念头。况且老婆生病干不了重活儿,又要费药钱,再养一个也养不活呀!牛老师就决心好好培养憨牛,像城里小孩一样就三岁上幼儿园,牛老师在憨牛三岁就开始教他识字,可以说憨牛是村子里发蒙最早的孩子。在七岁孩子上学前,憨牛长得胖墩墩的,惹人喜爱,那年月谁不面黄肌瘦,又能识字念儿歌儿童唐诗,让人十分羡慕。都夸还是当老师好,儿子也比别人的孩子有出息。
在别人赞叹下,牛老师加大了对憨牛的智力投资,承想憨牛学习更上一层楼。可是事与愿违,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对于稍微深澳一点的知识点,憨牛总是搞不懂。勉强懂得了,隔天一问,又是一问三不知?识字背浅显的唐诗倒一教就会,但会了不忘的特质全消散得无影无踪。当然憨牛不是呆子,七岁上小学前,识的字背的儿童唐诗比别个孩子多好多,而大多小孩七岁前一字不识。上学前,连狗蛋的名字“狗蛋",都是憨牛在地上手持树枝教会狗蛋的。上学前,狗蛋会写“狗蛋"两字,数数只数到十仅此而已。所以上小学的时候,狗蛋,白面,憨牛成绩不差上下,并驾齐驱。原因狗蛋,白面接受能力强,憨牛底子厚。这好比成年人赚钱,两个会赚钱,家穷,一个赚钱少,家富,可以过上一样的生活,买一样的车。官二代,富二代更是让人望尘莫及。拿王首富来说,先定个小目标,先弄个一亿玩玩!吗呀!笔者今年宏愿弄个一百万字玩玩,都不敢玩玩一亿字的小说儿。不说还要创作,光抄写一亿个汉字,还不累死哥了。而且累死了,抄没抄完也两说呢?一亿元,对于我辈打工人是个天文数字,无论蓝领白领灰蓝红蓝,即使小金领也够呛的!
话扯远了,回到憨牛身上来,牛老师在憨牛未进小学前就发现儿子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好在身体棒棒好,没他妈妈的什么遗传怪病,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况且憨牛过了十岁后,身体噌噌地往上冒,真像雨后春笋节节高,两三年就把同龄小孩从形体上打入"弟弟"行列。憨牛十三四就开始干劈柴挑水的重活儿,牛老师一下子清松了好多。过去农村的井,都是露天挖的深水坑,好的彻上了砖,用水人家需要用大木水桶挑回来,一担水大约百来斤左右。十三四正常小孩根本担不了水,但憨牛是个年龄上的小孩子,身体上的棒小伙儿。当然开始挑水时,没挑那么满,过了半年后,憨牛犹如大人一样担满水桶健步如飞了。这时农村缺劳力人家又开始羡慕起憨牛来了。他们自己不识字,不如牛老师那样自己识字儿,希望儿子超过自己学习好,来个鲤鱼跳龙门,考上大学进城工作,再捧上铁饭碗。对于别人夸赞儿子能干有力时,他苦笑地看了看宽厚的后背正忙劈柴禾的儿子身影说了他那句总结有水平的话:只长身子不长脑子。
从此以后,牛老师不再格外关注儿子的学习了,只希望他健康成长。事实后,憨牛中学毕业,没考上高中,就回家务农了,后来有打工人外出,憨牛就跟着搞建筑的人去了城市作小工。后来,牛老师经常收到牛大壮寄回的汇款单了,又让村子里还有正在上高中的孩子,家里经济状况又不好的人家羡慕不已。对于读个高中又没考上的人家更是打击,迟回来还是要种田,还不如早些回来种田。像狗蛋这样既没考上大学又没好身体的高中生,简直是个废物,农村活儿都干不了。出外别人又不承认你有什么文化,高中以下,文肓(只要会写名字就行)初中高中一视同仁同工同报酬。这时,狗蛋成了反面教材,一些想让孩子早点打工如憨牛一样养家的人家,就拿狗蛋说事儿,读什读?考不上大学还不是要回来种田,如果学习拖垮了身体,如狗蛋那样还有什么用。你看牛老师自己教书,大壮不也是早早出外打工赚钱养家,要我说还是牛老师有眼光。
他们只见大壮早赚钱,以为是牛老师安排所为,殊不知他们不知道牛老师多么希望憨牛聪明好学呀,这点,狗蛋深有体会的。因为全村那狗蛋作反面教材时,只有牛老师安慰他说:娃儿,人生有许多磨难,多读书总没坏处。只是你憨牛兄弟连高中也没考上,我又没条件他自费高中了,你婶子药罐子断不能停的……唉!不说了,叔叔相信叶老先生的话,高考考上大学是人生的快车道,但慢车,走路也能到达终点。好好养身子,病好了去你憨牛兄弟那儿去,你脑子活,他力气大。兄弟一起相互帮衬,重活儿他干,拿注意你来!你兄弟憨厚老实,我怕人欺负他呀!像白面,考上大学固然好,考不上,咱不气馁,也可以自学呀!我这里有本有意思的书叔叔送给你,憨牛是不爱看书的。牛老师的一席话,让迷茫中的狗蛋找到了人生方向,拿着牛老师送他的巜水浒传》看了起来。
王小姐看见李总又写道:白面是我们小伙伴中最先有出息的一个人,他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大城市工作了,是后来许多有小孩读书人家的榜样。白面真白呀!犹如女孩儿一样眉清目秀,小子脑袋瓜活泛,儿时总是他出鬼主意儿,狗蛋那主意儿干不干,憨牛去亲力而为,小美在一旁拍手叫好。
记得有一次,大家发现了一个野蜂子窝儿,好大一个蜂球挂在树上。白面说野蜂窝里面也有甜蜜水儿,那时在农村糖是多么的诱人,尤其对小孩来说。但是大家又怕野蜂蜇人,乡人知道被蜜蜂蜇了也痛肿,用丝瓜(现在见城里圆的叫水瓜,有棱角叫丝瓜)叶子揉碎取汁涂抺被蜜蜂蜇了的地方,马上止痛消肿了。但是野蜂俗称天蛄蝼,谚云:天蛄蝼,地蛄蝼,三条野蜂蜇死一条牛。所以大家不敢冒然去采摘野蜂巢球了。白面出注意说:拿个尿素袋子,从头同下来,上面剪两小口露眼看,下面剪两大洞把手伸出来拿长竹杆子,在长竹杆小头系上破衣服布片什么的,浇上煤油,点上火,去烧野蜂巢球儿。经过商量,大家只想到蜜水儿的甜,忘了野蜂真的比家蜂厉害多了。笔者亲身经历过,家蜂放蜂人养的为取蜜的蜂子,蛰了手指,只手指肿起,最多到手掌边沿。上初中时学校组织游附近一个小山叫黄龙山,在山上摘野山楂,被野蜂蜇了一下,到晚上连手臂都肿了起来,真比蜜蜂蜇人疼痛好几倍。经过是憨牛找来长竹杆,白面回家拿来了火柴和煤油灯,狗蛋找来捆绑的细麻绳和剪刀,小美人太小什么也做不了,只是瞧着热闹。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执行人只有憨牛了,他力大,举长竹杆要好大手劲儿。剪好口子尿素袋在憨牛蹲下时套上去了,憨牛站起身,从大洞伸出两手接过递给他的长竹竿,眼睛从小口子一眨一眨的,惹得小美哈哈地大笑!
此时,火也点上了,憨牛高举着长竹竿靠近蜂巢,大家躲在不远处看,憨牛用火一烧蜂巢儿,没烧死的野蜂四溅飞开,见人就蜇。吓得憨牛丢掉竹竿,撒腿就跑。这边白面狗蛋一见也撒开脚儿狂奔,只有小美站在原地,吓得大哭。憨牛身上套着袋子,跑不快,野蜂追着他不放,好在他藏在袋中,没哲上。不一会儿,野蜂散到大家躲藏处,小美只是大哭,又不跑。狗蛋白面急得大叫小美快跑小美快跑,又不敢回去拉她跑,因为野蜂追了过来了。幸亏大牛抱起小美,狂奔到安全地方。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饶是如此,小美还是被野蜂蜇了两口,一个脸上,一个手背上。大概等憨牛抱起小美时,野蜂先蜇了小美的脸,小美用手拍打,野蜂又蜇了小美的手背一口。等到安全处时,看见野蜂在蜂巢周围二十米飞绕了好久才散开。小美一直哭过不停,大家手忙脚乱为小美采丝瓜叶揉汁涂在伤口处,但是不管用,小美的伤口越来越肿了起来。他们就连忙喊来小美的父母,大家吓怕了,不敢说自己去烧野蜂巢,野蜂发怒再蜇了小美,只说在树林里玩,小美不小心被野蜂蜇了。小美他爸连忙把小美送到卫生所用药,在医生的治疗下,小美渐渐消肿了。六岁的小美却一五一十把哥哥的好事儿全说了。
结果憨牛,狗蛋挨了父母的爆栗子(弓起手用手指关节打头顶),只有白面没挨打。一来他比较金贵,父母有工作在乡镇,又是一个儿子,学习成绩又好,比狗蛋还强好多,二来他把责任全推掉了,说什么决定烧不烧是狗蛋拿的主意,去烧是憨牛做的,把他自己放到小美的位置上,并说幸亏自己跑得快,否则如小美样也被蜇了。
在农村因白面的父母都是拿工资的乡镇小职员,虽比不上县城和大城市里的市民,在卧龙村也是很富裕的家庭。白面的老爸姓吕,所以白面大名叫吕志豪,因为父母都忙工作,小志豪白面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早死了,他父母只有放假才回家一趟住几天。每次父母回家,都是白面最高兴的日子,因为他父母给他买了许多玩具和零食给他。吕叔叔在乡镇从事收粮工作,虽说拿工家钱,也是很辛苦的,要扛大包大包的收进的农作物。袋子大多是麻袋,装满谷子足足有一百二十斤左右。农作物主要是谷子小麦,还有大豆,高粱,芝麻,油菜子等等,而棉花却用很大很大白布包包着,因为棉花轻体积大,用麻袋装不划算。这时村子里的小孩也会沾点光,因为吕叔叔很热情大方,或分一些糖果瓜子饼干给村子的小孩。而且他自己不在家,也希望白面与小孩搞好关系,因此对与白面经常一起玩相差不大的孩子狗蛋,憨牛,小美分得稍微多些。小美毕竟是人小不懂事,分了零食后。见了白面的好玩具就要,其他小孩也想要也很是羡慕,但人大点还是忍住了。小美可不管,扯着玩具不松手,白面又不给,闹得鸡飞狗跳。这时吕叔叔就跑出来劝白面,给妹妹玩下。白面就很不愿意地甩下玩具,气呼呼地走了。
最后说到小美,她姓王,大名就叫王小美,从小也是个苦孩子。小美家与狗蛋家是隔壁的邻居,过去农村做房子,通常几家连一起做,这样省砖和泥。以前盖瓦屋用的砖不是红砖和石灰砖,而是泥砖。就是先把稻田的泥土用牛践踏成有粘性的犹如和面的面团样,再撒上切得一尺来长的稻草再用牛拌均,有点像现在混凝土中下钢筋一样,增强泥砖的承受力。拌好作砖的泥,再用木匣子一块一块地印出来,比现在楼房用的红砖石灰砖大好几倍,现在泥砖已经淘汰了。所谓隔壁邻居,在靠着的墙上钻个洞,就到了另一家。小美自从能独自行走后,就整天跟着狗蛋屁股后,是狗蛋的小尾巴。每次跟不上,就爹声爹气大叫狗蛋哥等她。小美父母也没时间管小美,就托狗蛋带着小美玩,反正狗蛋也没事可作,不像别的半大小孩要放牛,小美长到七八岁如狗蛋带着她玩时的年龄,也要放牛,而狗蛋十一二岁还是没事作,整天与白面在村子里山上水沟里到处钻,寻找小玩意,和采摘能吃的野果子。
憨牛偶尔也会参加,小美也会。但是他俩有各自的事儿要干,很少得闲,没狗蛋白面无事可干。白面因为双职工,当然没牛可放了。其实狗蛋家有头老黄牛,也要人放。但是老黄牛认人,只有他老爸和长期干农活的二哥才可以放,否则见谁就用牛角挑谁,所以狗蛋不用放牛了。再说狗蛋有哥有姐,他爸妈用不着他帮手,反而怕他乱来,越帮越忙,只是晒稻谷时叫他看鸡看小鸟偷吃,一年也就那么几天,这时全村只有白面一个闲人,找不到人玩时,也会帮狗蛋看晒谷子时一起玩了。
小美虽说是家里的小妹儿,可是爹妈没什么疼她。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其时一个大哥上高中,一个二哥上初中。在狗蛋身边的三个孩子,白面条件最好,如果那时有富二代的说法,那白面就是乡村富二代。接着第二算狗蛋,毕竟姑姑叔父在外工作,回家探亲时,狗蛋也会得到一些连白面父母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因为那年代物质都很亏乏,不是现在的供大于求物产丰富,有钱就能买到一切。那是个有钱也买不到用限制票儿的时代,就是买什么不仅要钱还要票儿。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等等各种各样的票儿。就说现在很常见的苹果香蕉梨子吧,那时农村一年到头很少见到。只有村子里上县城工作或更远的大城市的人回家探亲,才会带会一些。狗蛋又那么一年三四次吃到别个农村孩子一年到头都吃不到新鲜零食,因为姑姑在县城工作,离家近,又老娘健在,遇上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必然回来一趟,带上许多东西回家,自然少不了狗蛋家的,有他家的,他最小,自然少不了他的。
再说憨牛家,老娘长期生病,但毕竟牛老师教村学,得的工分比纯劳力多。虽说日子很艰难,但也不是最穷的家庭。最穷就是小美这样的家庭,要不就是老弱病残家庭。有的赤贫到米缸里没有隔夜米,到青黄不接时真是揭不开锅了。当地流行的一句话,说某家穷真是太形象深刻了,原话是:老鼠跑出一身汗,找不到一粒粮。小美的老爸老妈一年四季扎在土地上不挪窝儿,也供应不起一个初中一个高中的学习费用,况且两个半大小伙子正长身体,吃的比壮劳力还多。所以小美虽说是家里的小公主,因为不仅爸妈疼她,大哥二哥也疼,但是一个赤贫边缘的家庭,疼也只用在精神方面的,物质上,父母只能保证小美没饿着就行。说也怪,小美家三个人,大哥二哥学习成绩都出奇地好,事实证明在学习方面,小美比不上两个哥哥。但是没法,父母狠下心舍车保帅,大儿子离大学近,舍了二儿子。但是小美二哥个子不大,年龄也只有十四五岁,干农活也挣不了工分,就送他去学木匠了。等小美初中毕业时,大哥如众所望,早已顺利考上大学在城里工作了,二哥也出师赚钱了,小美的一家人马上阔了起来。在村里超过白面双职工家庭,小美的穿着也时髦起来,像个城里女学生。但是小美学习不行,考大学无望,由大哥作主出钱,二哥也帮付点,转学自费职高学开车。等小美职高毕业,大哥又当了个小领导,二哥做木工在秦皇岛市开个小木工加工厂,因他二哥一出师就在秦皇岛赚钱。所以家里为她买了一个大中巴跑客运,从武汉到浠水,小美成了大中巴车女老板,虽说一台车,一年下来没少赚钱,没过几年在武汉小美自己也买了房。
附:
翰墨香
蓝白领
寻经问典祟文王,
圣贤大儒美名扬。
十年苦读板凳冷,
百卷文章翰墨香。
唐诗宋词口上吟,
四书五经心中藏。
程门立雪真堪羡,
胸有成竹进考场。
游酢,杨时,两人雪中立程颐门外;文同(字与可)画竹,是苏轼的表兄弟。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得名于宋朝;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包含《仪礼》《周礼》《礼记》三部)《易经》《春秋》(《春秋》简易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四为一),得名于汉武帝。
下沙场
蓝白领
跃马挺枪杀魔王,
英雄气概威名扬。
高品永耀日月光,
国士长存史册香。
丹心铁骨身上长,
文韬武略心中藏。
古来名将知多少,
南征北战下沙场。
和唐僧的诗:
杖锡西来拜法王,
愿求妙典远传扬。
金芝三秀诗坛瑞,
宝树千花连蕊香。
百尺竿头须进步,
十方世界立行藏。
修成玉像庄严体,
极乐门前是道场。
齐桓公
蓝白领
一匡天下诸侯惊,
荣华富贵到了顶。
锦衣玉食何其多,
老来饿死斗室中。
姜姓,吕氏,名"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