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一首减字木兰花,言辞委婉,情感悲切,值得细读
古诗词中有很多托物寓意的作品,作者借助描写某一个景物,并烘托出一种气氛,更传达出强烈的情感。比如刘禹锡就曾描写秋天,秋高气爽时,万里晴空中白云漂浮,一只凌云之鹤,也载着老刘的诗情,令人感到气概非凡。而李商隐有一次情绪低沉,就借酒浇愁,半夜里竟然在海棠花下赋诗,也显出一种凄凉氛围。清代也有一位作者描写海棠花,却别具一格。下面介绍龚自珍的一首减字木兰花,言辞委婉,情感悲切,值得细读。

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清代:龚自珍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散文反映了作者的启蒙思想,并对近代反封建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也集叙事、抒情和议论为一体,颇能矫拔颓风,更展现了诗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苦闷与彷徨。词人于17岁那年,在北京悯忠寺收集了一包海棠花瓣。十年之后他寓居外地,却从书本里发现了它,词人感触很深,便写成这首词。全篇意境朦胧,抒写了作者莫名的伤感,其实也是整个时代悲哀的一种体现,更是自己的身世之慨。

首句就显得破空而来,词人看见这些已经干枯的花瓣,非常感慨地说,自己保存着十年前的花瓣,是无意识的偶然现象。人天,指人心和天意;无据,意思是变化无常,自己做不了主。香魂,这里是指海棠花瓣。当年17岁的词人也像许多少年一样,意气风发、风流倜傥。他喜欢娇妍绽放的海棠花,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望。他看见春风中的海棠树上花团锦簇、占尽风流,词人倍觉赏心悦目。但在欣喜的同时,他也同情花儿遭遇冷雨的摧残而四处飘飞,于是他弯腰捡起几片零落的残花,既思绪万千、又怅然若失。

龚自珍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之家,家族之中有很多人都是进士出身。作者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耳濡目染,自己不仅勤奋上进,而且很有天分,其诗文更显深厚的文学功底。可是这样的青年才俊却仕途不顺,科考中接二连三地落榜,让他曾经一度非常怀疑自己的人生。往事如梦如烟,人生却显得迷离恍惚。枝上花开一年又一年,转眼间早已又数过十个春天。诗人也是十年寒窗,却没有金榜题名,在别人欢笑庆祝的时候,他却独自在一旁默默叹息,甚至感觉枝头的鸟儿都在嘲讽自己。上阙用语委婉,造句精妙。人天无据,令人唏嘘感慨;如梦如烟,更令读者可以感同身受。人生就像一场梦,有人欢喜有人忧;生活经常风雨交加,曾经的美好就像气泡一样,仿佛刹那间就可能变得支离破碎。

下阙换头又跨越时空,渲染惜花之情。作者十年中为了功名和生计,往来奔波,受尽了折磨。龚自珍经过6次会试,终于中了进士。可是他在殿试对策中虽然尽显才华,却因言辞激切,而让主考官不悦,所以他依然无法入翰林。风痕雨点斓斑里,这一句分明就是将自己比作残花,狼藉满地的落红,都带着凄风冷雨的痕迹。而自己也是经常遭遇打击,早已是伤痕累累、愁肠寸断。

可是最后词人又收拾心情,带点自嘲地说,不要太特别地怜惜残花,自己的身世,也和落花一样飘零。作者由花及人,点明主旨,既表达惜花之情,又刻画出内心的悲凉之意。自己十年前是内阁中书,寒窗苦读之后,依然原地踏步,真是可笑可悲。试想,龚自珍如此青年才俊、又刻苦努力,尚且仕途如此坎坷;更何况那些天下寒士,穷困潦倒如杜甫、四处漂泊似义山,即使侥幸得中举人和进士,又有几位可以真正实现心中的梦想?

纵览龚自珍的这首减字木兰花,言辞委婉、情感悲切。作者开篇就发出对人生的感慨,一种凄凉之意立刻就开始在时空中蔓延,并为全篇奠定了基调。作者描写海棠花不落俗套,反而更显新奇。词人以残花自比,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很值得细读。再细味最后7字,“身世依然是落花”,首先作者将自己比作落花,已经令人感慨;而“依然”二字,更充满了一种极度失望和无奈之情,仿佛自己所有努力和心血都已付诸东流。从此词人将如飘萍那样流转,更似激流里的一片孤舟,时刻都有倾覆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