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四章
苏州城里单出头
枫桥夜泊寒山寺
全国的旅行社都联网,这给出门旅行的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走下“沧浪”号游船,老远就看见有人在码头上举着一块写有我名子的牌子,见面后他把我领到一台面包车里,然后开车到苏州火车站去接另外的游客,以便组成新的旅游团。
到苏州火车站的时间是早晨七点整,距离那趟火车到站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车上的司机和我拉起了家常,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我是东北辽宁人。我反问他去过东北吗,他说没去过。但一提辽宁,他马上兴奋起来说,每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都是最受欢迎的!还提到了“比较大的城市”赵本山的家乡——铁岭,又提到了二人转。
看样名人效应确实了得,一个赵本山不仅让全国知道了他的家乡铁岭,也让全国进一步知道了辽宁和东北!
我说,你们也喜欢二人转?喜欢,当然喜欢! 说着说着那位司机南腔北调地唱了两句《小拜年儿》,把那位女导游笑得前仰后合。
我说:你这是苏州版的二人转,赵本山也演不了!接着我告诉他们,二人转又名蹦蹦、双调,是曲艺的一种。主要流行于东北各地和华北一些地区,大约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
二人转是以东北民歌和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lao)、什(shi)不闲、凤阳花鼓以及梆子戏等,一般来说都由两个人表演,边歌边舞,也有帮腔的。它的曲牌丰富,种类繁多,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儿嗨儿之称。
二人转曲牌有三百多个,伴奏乐器以板胡、唢呐为主,其它还有二胡、三弦、扬琴、笛子以及打击乐器。
二人转的音乐高亢激越、风趣幽默,抒情爽朗、灵活多样。音乐语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唱腔曲调与东北的语言规律相吻合。
你们只知道二人转,其实二人转里还有单出头、二人戏、小调群唱、坐唱和表演唱等八个分支,但都用二人转的唱、扮、舞、说、绝五大基本功。
尤其现在的说口,穿插了很多民间的笑料,让人捧腹大笑,所以,有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
他们俩人听我介绍得条条是道说:看来你是二人转专家呀,你肯定会唱!我说:我唱不好,但我写过二人转。 他们急着说:将来一定去你们那里看二人转!
去吧,等你们去了我给你们当导游!
说着,火车进站了,又有十几个人被接过来组成了新的团体。
导游自我介绍说:我姓宋,大家就叫我小宋好了!今天咱们大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我很荣幸为大家做导游,为了便于记忆,请大家告诉我你来自哪里。
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家乡,于是导游把来自新疆的一位游客叫“葡萄干儿”,内蒙的一位小伙儿叫“奶烙儿”,黑龙江的一位游客叫“北大荒”,宁夏的一对来渡蜜月的新婚夫妇叫“宁夏伉俪”,山西的一位妇女叫“西子夫人”,广州一位长得白白胖胖的女孩叫“豆腐小姐”;等到我这她说:这位懂二人转,就叫“二人转吧!”我说:“我一个人转不起来,叫单出头吧!”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通过,汽车在欢乐的气氛中起动了。
苏州是我国重点旅游城市,据说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四百八十九处之多,仅次于北京和西安。我这次是匆匆过客,只能听导游的安排,领到哪看到哪。
汽车在苏州城内穿行,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河流在城内纵横交错,水网密布。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物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江南风貌。
苏州老城的建筑风格给我的印象最深,那灰瓦白墙,翘檐屋顶笔笔皆是。所有的墙也都是一样的风格,白色的墙体扣上灰色的象屋顶一样的墙帽子,不管机关还是私宅,不管商家还是营房,哪怕是半米长的墙,也要砌成那样,真正是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就连马路两旁的路灯,也做成了白墙灰瓦的房屋造型。
据导游介绍,每只路灯造价一万多,整个苏州的路灯耗资一个多亿。因此,老百姓反映强烈,认为市长有弊,无奈,那个市长被调往别的城市去了!
汽车穿过几条街道,来到了第一站——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体现了典型的苏州民居风格,现在已变成园林博物馆展厅。
走进东部尽显明快、开朗之感觉,但见平岗、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目不暇接,又见蓝草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厅、秫香馆尽在眼前。
来到拙政园的精华所在,拙政园中部,这里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形体不一;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争相斗艳!
靠近住宅的西部,有三十六鸳鸯馆,水池呈曲齿型。那里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穿过水廊来到装饰华美的“与谁同坐轩”不禁让人望匾兴叹!这个“与谁同坐轩”好象是对我的莫大嘲讽,是呀,我这个“单出头”此时此刻能与谁同坐呢?
拙政园始建于明政德四年(1509年),为明代弘志进士御使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所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栽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为之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在建园前,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拙政园输给徐氏,徐氏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园中部和西部更换主人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首蒋 所有,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住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1877)西部归富商张丙履谦名补园。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进行抢修,一代名园得以保护,五二年对外开放。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典型代表,它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于一体,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奇葩。今天,拙政园和留园被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等九个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说苏州是园林的王国一点也不过份,可以说在苏州到处是园林,园林构成苏州。除拙政园外还有留园、网师园、狮林、沧浪庭、藕园、退思园、怡园、五峰园、畅园、启园、北半园、听枫园、东园、可园、曲园、柴园、慕园、乐荫园、鹤园、残粒园、万氏庭园、顾氏花园、蕙荫园、塔影园、遂园、吴园、南半园、艺圃以及其它民国宅园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园林都是私家的,由于苏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所决定,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所以,有钱人都愿意到那里去居住。中国的历史上有钱的人多为商人和当官的,苏州这些园林除一部分是富商所建外,其余就是那些达官贵人所建了。他们掌权时使劲搂钱,然后到苏州购地建园,待退下来后,仍能继续他们奢侈豪华的生活。所以,有人把苏州的园林看作是中国历史上贪污腐败的集散地,却也不无道理!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古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名人墨客题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
走出拙政园,我们驱车来到枫桥风景区。枫桥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3.5公里处的城西河畔。是以寒山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内容的名胜风景区。
远远望去,铁铃古关座落在姑苏城西的护城河上,它象一头猛狮雄踞于苏州城西水陆要冲,显得十分险要,是江南水乡关隘的典型。铁铃关和枫桥相依,三面临水,是苏州仅存的明代苏州军民抗击外敌的遗迹。望着这座古城关,仿佛看见了当年的金戈铁马;望着这座古城关,仿佛听到了当年的咚咚战鼓。
……
出铁铃关的大门就是枫桥,这座桥便是唐朝的张继当年“枫桥夜泊”的地方。据说,当年的张继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怀着落魄的心情回家,当他走到这里时,天色已晚,铁铃关的关门早已关闭。他望着铁铃关的大门,有家不能回,在船上彻夜未眠,失魂落魄,百感交加,面对此情此景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诗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由此可见,诗人永远是浪漫的!尽管是在那种落魄的心情下,也能写出那样绝妙的诗篇,被千古流传。
大家随着导游蹬上枫桥,枫桥横卧于古运河之上,造型古朴典雅,蹬桥遥望姑苏城外,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然而,导游面对着那么多的古城、古迹、古塔、古寺、古文、古风、古诗、古韵不介绍,却非常神秘地对大家说:“这就是毛宁拍摄《涛声依旧》的地方”。她说完这句话我观察大家的表情,谁也没有注意她说什么,我听后大倒胃口!导游是旅游的向导,同时也应该是旅游过程当中文化宣传的向导。面对苏州那么厚重的历史文化不介绍,却介绍一个流行歌手和一首流行歌曲,实在是显得太苍白。那么,暂且不说毛宁如何,单说那首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涛声依旧》,我们来看一看这首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
让它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片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孤独的我已经忘却了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蹬上你的客船。
我想,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枫桥夜泊》这首诗和没到苏州枫桥之前,你可能猜不出《涛声依旧》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但是,一旦你知道了张继的《枫桥夜泊》,又来到了苏州枫桥之后,那么,你就更猜不出《涛声依旧》这首歌曲想要唱的是什么了!
更重要的是,《枫桥夜泊》的那条河是一条古护城河,人工河,仅有几米宽,那小小的河流怎么能形成涛声呢?即便是刮大风,刮狂风,它也形不成涛声啊!我真的不知道这《涛声依旧》的“涛声”是从何而来!
然而,这样一首歌曲不仅唱红了毛宁,竟然还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并获得过什么奖!
由此可见,我们民族的艺术欣赏能力还是急待提高的啊!
跨过枫桥,就是张继“枫桥夜泊”的地方。在那码头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那首早已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诗,石碑的边上又有蓝色楷书的“枫桥夜泊”四个大字,很多游人争先恐后地在那里照像留念。
码头边停泊着几艘蓬船,撑船的船夫都是当年“枫桥夜泊”的打扮,仿佛真的把人带到了一千多年前那个“对愁眠”的夜晚!
码头的岸上,一座用黄铜雕塑的张继坐像非常引人注目。张继清瘦的脸庞,尖下颏,留着一缕向前翘起的山羊胡须;两眼目视前方,眉宇间充满思索与愁怅。他右腿支起,左腿盘坐在那里;右手放在支起的右腿上面,那只手被游人用手摸得金黄铮亮。导游告诉大家,男人如果摸了他的右手就会交桃花运,所以,很多男游客纷纷上前边说笑边摸张继的右手,好象真的交到了桃花运。
我对张继知道的不多,但我很同情他,三次落榜已经很不幸了,今天却又让游人给他加上了花花公子的“美誉”,不然,为什么摸他的手就能交桃花运呢?难道说他连续落榜是因为整天沾花惹草不用功学习所至?
……
一千多年前,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不仅让人知道了姑苏城,更让寒山寺和它的钟声名扬中外。千百年来,诗韵、钟声使寒山寺云集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同时也给寒山寺带来了大量的经济财富。
我和所有的游人一样,花钱买票走进了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是一座宏大的建筑群。在主楼内,人们踏着窄窄的红色木楼梯蹬上楼顶,在那里悬挂着那座著名的大钟。据说,每年除夕之夜,在景区内都要聚集大量的中外游人,他们来到这里亲耳聆听108下钟声,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我出神地望着那座硕大的铜钟,极力地想象着它那美妙的声音……
那悠悠的钟声曾敲打过张继落榜的失落与无眠,
那悠悠的钟声曾在初夕的夜晚唤来人们新的一年;
那悠悠的钟声曾送走过千百年的历史,
那悠悠的钟声曾告诫着多少红尘俗凡;
那悠悠的钟声曾见证过多少时代沧桑巨变,
那悠悠的钟声又迎来了历史的今天,
……!
走出寒山寺,我们来到枫桥古镇。这里在盛唐时期就是繁华的商市,据说是当年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的它建筑古朴淡雅,前街后河,房屋高低错落,是集游览、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江南水乡古镇。
在枫桥游船码头大家蹬上古画舫在运河上饱览了古桥、古关、古镇、古寺的清幽景色。坐船畅游,但见朱楼映绿水,画舫泛绿波。这时,寒山寺的钟声响了,让我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那宏亮的钟声有远及近,在蔚蓝的天空中久久回荡,的确别有一番韵味!
这钟声仿佛是一位修练有道的仙人在衷告,
这钟声仿佛是一位充满哲理的智者在讲学,
这钟声仿佛是一部深奥莫测的经典在展现,
这钟声仿佛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在诉说!
那悠悠的钟声还在响着,它不会停息!
它把眼前的古镇、谯楼、客船、近树、霜华、啼乌、钟声交织在一起,它把人生的悲欢离合、苦辣酸甜交融在一起!
让那悠悠的钟声去提醒人们保持清醒,
让那悠悠的钟声去呼唤人们奋进向前,
让那悠悠的钟声去催促人们进步向上,
让那悠悠的钟声去告诫人们珍惜时间;
让那悠悠的钟声去翻开新的历史,
让那悠悠的钟声去奏响美好的明天!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