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天地宛拾叁
作者徐岩
来南阳四年了,居然不知麒麟路旁有个民俗小巷宛拾叁!偶然看到好朋友写了一段晚间去宛拾叁的散文,方知近在咫尺。
朋友是老南阳人,很有才学,吃的见的自然颇多,对宛拾叁的评价,赞誉中夹杂了调侃、感叹、理解、期待等诸多情怀,正是她的那几行信手拈来,散发着文学天赋、音乐素养、人生百味的文字,勾起了我的兴趣,想亲临宛拾叁,一睹小巷深处的人间烟火。

傍晚下班闲来无事的我,待夜幕降临,便沿着麒麟西路方向,朝着宛拾叁寻去。
“见石碑左转”,默诵着路人的指点,沿麒麟西路步行十分钟光景,但见一黄色石碑,上写“沙庄”二字,石碑左侧正对一条柏油小马路,灯光朦胧,一眼望不到头,方知原来到达宛拾叁,须得曲径通幽啊。
酒香也怕巷子深,看来古人的谚语被现代人颠覆的多么有道理,不是我愚钝,是小巷太深,窃喜心里找到了平衡,而上面提到的我的朋友,就是巷子深处的一坛美酒,我有幸是她为数不多的闻香人,开过工厂,才学出众的她,在家相夫教子,兼做网店,兼吟诗作画,兼学校社会活动......,自由做事,做喜欢的事,别样人生,是我羡慕的类型,扯远了,还说宛拾叁。
为何叫宛拾叁呢?带着疑惑走进了通往宛拾叁的长长小巷。
沙庄的社区文化建设很温馨,平整洁净的柏油小路,黝黑的地面竟看不到一片纸屑,斑驳光影下,两条延伸的白色人行线指引着你前行的脚步。巷子不宽但整洁有序,路旁栽满了各色的花草果树,参差不齐的房屋墙头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偶遇村民躺在藤蔓环绕的门楼下面悠哉悠哉摇着扇子,着实令我羡慕,巷子虽长,但遇上我这样贪景驻足的游人,长又何妨。
民俗村的餐饮广告做的色香俱全诱惑十足,其实内心深处并非单冲吃喝而来,人生无时不在挑选一处安放自己身心的舒适场景,哪怕短暂的消遣体验。
沙庄巷子的墙面布置洋溢着热情和正能量,从治国方针,到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百善孝为先、创建卫生城市、志愿者服务理念等等精美的图文宣传,构成了民俗村的长廊文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彩色标语精美炫目跃然墙面,温暖着路人的心。看来沙庄的书记,一定是把这句话装在了心里,社区工作才能做到这份上。
穿过沙庄长长的小巷,“沙庄民俗文化村欢迎您”的门楼呈现眼前,前方的背景墙是一幅以天安门和党旗为主题绘制的巨幅彩绘,火红喜庆,与巷子深处透出的鼓乐琴瑟相得益彰,充满着温馨与诱惑,此时恨不得一步迈进门楼,一睹宛拾叁。
宛拾叁名字的妙处在于雅致、新奇、上口而不失地方特色,似我这般不知名字渊源与含义之人,方喜欢如斯,猜想莫非出自大家之手?但实际含义非我想像的那般神秘,不过是集南阳拾叁个县市的特色小吃而已,可见高手起名的点睛与婉约,想象一处小巷深处的民俗村,若非名字出彩,说不定今晚我得奔着“沙庄”而寻去呢。
然而事后得知,宛拾叁的名字出自沙庄民俗文化村的一位年轻的运营经理之手!高手在民间啊。

进门楼右拐,循着电乐伴奏的古筝声、大人孩子的嬉戏声、大型游戏玩具毛怪的吼吼声望去,与沙庄小巷的典雅静谧截然不同的一片乐园,柳暗花明般呈现在眼前,一人在外远离家人,心境相对贫瘠的我,印象感觉竟和朋友大相径庭,这种幽闭的安全的略显聒噪的欢快,正适合我的心情。
缤纷的灯光,五彩的楼阁、摇曳的电玩,一时竟不知从何迈脚,终究,喜欢音乐的我,奔着古筝声径直寻去,绕开摊贩拨开人群,踩着石磨铺设的小路,挤到一个茅棚为顶的伞状舞台前,汉服盛装的姑娘不看乐谱,手法娴熟,神情陶醉地正弹奏着蒋雪儿的歌曲“莫问归期”,“浓墨难沾心事,寒夜怎寄相思”,古筝版的“莫问归期”与歌曲相比,多了一份想象,更兼委婉悲怨,柔美抒情,竟听得我潸然泪下,引得观众掌声连连,拍照录像一片忙碌,明日不知有多少暑期的孩子被台下家长改报古筝班呢。
听完古筝,跟着人群,走到了一处叫空中花廊的巷子,呵,长廊的一侧竹影摇曳,头顶花草缤纷,灯光微晕,亮度恰到好处,古朴的轿子、硕大的鱼缸、月牙状碧玉般透亮的秋千载着孩子们的笑声摇曳在花影交错的夜色里......,还没逛完呢,但这里一定是宛拾叁我最喜欢的地方了。

廊道的一侧,是吃货们的天堂,餐馆小吃一溜排开,闻着香味,不知不觉跟了进去。
走到一处风味浆面条的摊铺前,两脚忍不住挪了进去,掀开桶盖,一股幽香酸爽的熟悉味道扑面而来,忍忍忍,终于,口水咽下,盖子盖上,后悔今晚吃过饭了。
宋氏锅盔的叫卖声吸引了我,凑过去尝了一块,味道尚可,但离店内墙上的对联“闻香留步,知味驻足”还有些距离,是我太挑剔了?还是锅盔的味道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我有点恍惚,想起了小时候上街买油条,走一路,偷吃一路,还不能被大人看出破绽,那种香味和贪婪真是不可思议。
物质丰盈的今天,店铺老板永远赶不上吃货们变幻的口味和进食的挑剔,现代餐饮业,已经不仅停留在食物的制作上了,还得涉猎心理学、营销学、美学、环境学、装饰学等多门类边缘学科,所以那些餐饮业做得风生水起的老板们,想必个个须是出类拔萃的杂学博士啊。
餐饮行业不易,而一个村庄深处平地而起尚不足一年的宛拾叁,虽然主题还有点凌乱,特色还有待突出,但已经给宛城人带来了惊喜和感动。

沿街进店看了一遍,从人流量看,宛拾叁的各色小吃味道应该不错,如勾魂拌面、野菜包子、南都石锅鱼、老街砂锅、街头牛排、五谷鱼粉、夺命小串、襄阳牛杂面、新野板面之类的也都是寻常所见,但沙庄人注重文化内涵,从做旧的店铺、店面的装饰绘画,到店门前宽厚敦实、以古朴的马车轮子为支腿的桌椅板凳,再到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供销社里一溜红砖砌成的柜面,甚至满屋“汗滴禾下土”古朴彩绘的石磨面粉铺子,无一不给吃客们带来穿越时代的眩晕感。当宛拾叁的小吃,被慧眼精明的沙庄人注入了时空的佐料后,就别有风味了。
吃货著称的我,今晚居然忍住了,没花一分钱!是否应了朋友的话:味道不及店主的热情?非也,本姑娘成功减肥3斤,须得自律,是成果战胜了馋虫,与宛拾叁的味道无关,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了:明晚约上朋友,早点来到宛拾叁,先尝一碗浆面条,再来一份石锅鱼,一份降龙凤爪,一包古法胡豆,夺命拌面就罢了,街头牛排下次品尝......,至于减肥嘛,尝过一遍再减也不迟。

走出吃货们的天堂,宛拾叁的牌坊下,反弹琵琶的少女,还蹁跹在层层围观的硕大红鼓上,广场大屏幕一遍遍的播放着沙庄村支部制作的宛拾叁的修建历程和三期规划,期待他们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取得新的突破,期待宛拾叁的二期、三期。
出了沙庄巷口,已是夜色阑珊,回头张望,“传承南都鐘云育秀振兴汉地,魅力沙庄日新月异润泽百姓”的对联依稀可见,沙庄人正以自己勤劳朴实的创业之手,勾勒着这幅蓝图的绚丽远方。
暮色已深,麒麟西路车马渐稀,而前方“公社食堂湘下厨”的标志性灯饰红五星,正光芒四地照亮着露天广场上菜正香、酒正酣的宵夜人群。
远处十字街头传来河南梆子铿锵粗犷的黑脸男声,嗓音高亢略带破音,板胡三弦锣鼓齐全,似乎少了琵琶笛笙。南阳人听戏,须得真腔演唱真人伴奏,如有作假羞于上场,宛城人活的真实、潇洒、得劲,一如宛拾叁的名字,婉约简洁直奔主题。
沙庄深处宛拾叁,别样体验,别样心境,却与朋友的感触殊途同归:
暮色苍苍,宛城街巷,疫情过后,回头看看,亮灯的地方都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