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川茶山竹海怀想
渝陇之子
酷暑伏旱施虐在八月的巴渝大地,高温达四十度,有时几乎没有一丝清风为人们拂去汗珠。早晚温差有时不足五度,狭窄的气温变化区间似乎像封闭的高温高压的火炉一样烤压着人们的机体,高温高压不但让大地焦灼干裂,也烤压得身体汗流如注,血脉和心田也灼热如旱渠和焦土,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每每让巴蜀人坚毅的经历着渴与火的考验。这种高温高压的环境把重庆形容为火炉也算是名符其实了。
在大西北工作了几十年,夏天的舒适凉爽让我庆幸老天非常眷顾我的生活。儿时在老家经历的暑热也忘了个净。偶尔回到了重庆过暑天,那种酷热难当的体验自然就像掉进了火炉,其罪难免哟。今年的八月下旬我就这样在老家再次经历了这样的火炉焖烤。


天下之大,哪儿有清凉?火炉之内,焉能有清凉之地?旅游品牌名气是信息时代最能扩大当地声誉和打造商机的传媒实体。聪明的永川人当年不惜投入数百万元重金为张艺谋拍摄《十面埋伏》在茶山竹海建立了拍摄场地,所以让永川的茶山竹海随着《十面埋伏》影片的热播而一下子美名远扬,也让我想到了在炎热难当的热度中去永川的茶山竹海消暑清凉一把。
八月二十八日下午我们全家启程去永川的茶山竹海。从老家江津去永川约一百五六十公里,快捷的高速公路车程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永川区的主城。走马观花把主城看了一下,我们就直奔心中选择的避暑清凉地———茶山竹海。茶山竹海在城北的嵴山上。嵴山位于渝西中部,东西走向起伏延绵二百多公里,那腾云欲飞的山势像蜿蜒的长龙把渝西地区南北分开,故素有“蜀汉飞龙”之称。

车至嵴山脚下,沿陀螺状的盘山公路引伸向上。左顾右盼,梯子型的茶林翠绿如毯的随我们的车行在大地铺延,无边无际,真个莽山茶树,不虚茶山。我在想,要是在收获季节,遍地茶林,满山的采茶姑娘像粉彩蝴蝶一样的采收茶叶,山歌像天籁之音一样的传唱,那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副画卷。骄阳喷吐着烈焰,似乎要把它们制作成烤烟才会罢休。但在茶农们的护养下,茶林郁郁葱葱,碧绿生凉。那种势为人类解渴清凉的本来特性还在生长的时期就在顶对烈日中顽强的显现出来了。我因此为茶品的高尚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层理解。茶文化我知之不多,但知道茶叶的内含成分营养要素很多。自古中国人就认识到茶能清热解毒,清心养性,清肠祛浊,乳清祛脂,清脑爽神,清肝养目,养肾耳聪,护肤养颜等功效,人们对茶的饮用爱好由于深究,由于渊源恒久而创造出了如明珠般璀璨的茶文化和制茶品茶艺术,并通过古丝绸之路远播到世界各地。由此,我对茶品和茶的功效多了一份敬意,对茶文化多了一份渴求了解的虚心,对平素不喝茶的我多了一份爱意和产生了想喝茶的冲动。及至后来到了中华茶楼,那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再次强烈的感染了我。


中华茶楼被遮荫于茶树竹林中,为条石铺成的梯歩台阶和方砖形石砌成的墙体,红柱琉璃绿瓦的二层楼建筑,飞檐翘角,彩壁画栋,是典型的中国宫廷式造型,大气宏伟。步入中华茶楼,大理石的地板装饰豪华稳重,竹编的桌椅和茶具艺术高雅,给人以爽悦神清之感。早有茶客围坐品茶凉荫,我们落坐后,服务员端来了当地特产的“秀芽”名茶,茶碗里顿时升起如仙山缭绕飘浮的雾气直灌人的鼻息,其清郁浓香之气随七窍之道已深入脑神。待茶温细品,清苦微甘的味觉如先苦后甜的做人奋斗哲理越感神清气爽,心中的茶情诗意像盖碗下囤积的浓茶香气,欲抒而后快,此时对古人“茶宜细品助诗情,酒至微酣添画兴”的感受才有了共鸣的觉悟。乘兴散走茶楼好奇学习,镌刻在石壁上的中国古代茶圣的精言妙笔像磁铁一样吸引我驻步凝目,“茶借水而发,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好生精到的总结让我赞叹不已。对中国博大精深茶文化的魅力已崇尚到骨子里。如此,从古至今,中国的茶文化深深影响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以至全世界就不足奇怪了。


乘茶留余香,心存静谧之际,我们驱车来到了嵴山的竹海,竹海与茶山紧邻。我到过成都的杜甫草堂,草屋和亭台周围的竹林让草堂的环境荫凉静雅。而今身处的竹海,莽莽苍苍,翠绿如海,似华盖掩阳,秋伏热浪之下,如居钟乳岩洞之荫凉。根根楠竹粗壮高耸如青年壮汉,层层竹林如精锐伏兵,清风徐至,竹林似挽臂的弟兄组成铜墙铁壁,大风云涌,隆隆之声如士兵出征誓师振臂的呼号声,撼天震地,怪不得张艺谋导演要到这里来拍摄“十面埋伏”了。竹,身形直而不弯,坚韧破石而中空有节如做人,历史上凡正直忠勇大才者,都咏竹,颂竹,拟为竹者,所以留下许多咏、颂、赞叹竹的千古诗句和佳画。清代著名诗画家郑板桥的作品就是其典型的代表。竹海中,竹根下,低头抬眼可见从根部到竹稍层层有节,就像做人行事有度有节一般,仰望竹尖高耸入云,甚是高大,但它并不高傲,因为它从上到下皆虚空有度量。人们赞颂竹品为“尚未出土已有节,及至凌云仍虚心”。但凡人品犹如竹品,有艰难而不畏,创财富而不贪,居高位而虚心礼贤下士者诚如高尚品格者,人人尊崇敬仰之。这样的品格是中华民族优良品格的代表。

到过江浙的茶山秀丽温润典雅,信步蜀南竹海感悟过海阔的壮伟。而今,永川的茶山竹海将二者聚为一地,让茶山的美景和竹海的宏伟合二为一,更为独到难得。而茶品秀丽温润和竹品爽直雄伟又犹如采茶姑娘女性的柔美和兵士男儿的雄壮,茶山和竹海的结合犹如阴阳和谐之境。和谐之境亦生态环保之境,能让人心平如镜,让人流连忘返,以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路过嵴山时感叹“天下嵴山隐”,意在退休时能在嵴山安度晚年,可想凭诸葛亮观天象测地理的高水平知识都能看好此地,此地确为好山秀水之地。游和谐之境,观和谐山水,促成我和谐之旅。阴阳平衡,茶竹相融,乃心静神爽,暑热自消,火炉已在心海消融。
2017年九月于重庆江津。修改于2021年9月兰州

【作者简介】
朱云才,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青海医学院医疗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院管理系、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EMBA 。历任卫生员、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内科主任、医务处主任、院长等职务,授大校军衔。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文学写作,在国内多家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有《随吟集》《行云留彩》《盛世飞歌》《走马行吟》等诗歌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