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兄长的诗意人生
文/宝岛阿华
在娄底文学界以及一些文艺群,很多人都知道我和王界明是一对同胞兄妹,我们同时加入了湖南省诗词协会、省楹联协会、省网络作家协会、娄底市作家协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又同时都是娄星区诗协理事,并且都是副会长。
兄长还是娄底市棋类协会常务副主席,我则是娄底市广场舞协会副主席,为此有人笑我们兄妹是”文学双峰”、“兄妹双星”。
我们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且都爱好文学,老兄高我几届,并作为知青下乡两年多,于1971年招工进入国企邵钢工作,从质检班长调到政治处担任宣传干事和厂报主编。
我于同年初中毕业就直接进了央企衡阳有色冶金厂工作,并从护士岗位调到厂宣传部任报社编辑记者,从此我兄妹在工作上互相鼓励,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支持,并经常互寄诗文进行交流探讨。
八十年代初,我们同时都参加了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双双获得自考文凭,我是党政干部专业,兄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3年春,为了与家人团聚,我移居台湾十多年后回到了娄底常住,老兄知道我爱好写作,擅长新闻通讯和散文小说,但格律诗词方面却是弱项,便引导我加强这方面学习,他说:“你有爱好文学和写作基础,可以多品读一些唐宋诗词,对你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大有好处。”
同时帮我报名诗词班交了一期学费,并特意到新华书店买来有关诗词书籍送给我,鼓励我重拾文学的爱好,继续努力写出新作品。
在兄长的引导下,我正式加入了娄星区老年大学诗词班,一学就是五六年,不仅对格律诗词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还尝试诗词创作。
曾记得,当我把自己第一次写的《宝岛情》组诗发给老兄看时,他皱起了眉头说:“你在台湾有生活多年,但写诗不是写通讯报道,不要太实,要有诗的语言和意境。”

同时告诉我什么是诗的赋比兴,在老兄的指导下,经过不断摸索,我提高了格律诗词的创作水平,后来这组诗发表在2016年的《娄底诗词》杂志上面。
兄长对我诗词的进步大为赞赏,尤其是我为30多位老同学,每人写了一首格律诗,很多诗都嵌入了同学名字,老兄评价恰于其份,生动形象。
而他自己为40多位老同学每人写的嵌名联,也让我特别欣赏,令他的同学感到非常佩服和满意。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兄长阅读广泛,文学功底比我更扎实,爱好也更广泛,他毕竞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他的诗词楹联和散文小说杂文评论,有许多佳作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
除此之外,他还擅长书法美术,富有爱心,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免费为群众书写对联和春联,被誉为是多才多艺的大杂家,2012年被中国书画报评为首届“华夏之星”,2017年荣获娄底城区“文明之星”称号。
“德馨书画佳,笔墨韵才华。几度寒霜苦,余晖映彼家。”
这是我写的一首五绝《致王界明》,也是兄长的真实写照。
有年春节前夕,得知老兄在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书写春联,我马上赶过去帮忙。
当时不少人围着看他现场写字,只见他龙飞凤舞,行云流水,只几分钟时间,就一气呵成完成一副书法,真是又快又好,大家都争先恐后抢着要。
本来他的身体较弱,又不停地写了好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我看了实在心疼,好几次劝他休息算了,为了满足在场群众心愿,他硬是坚持写了一天,共计写了120多幅春联,令群众满意而去。
除了我又有谁知道,若不是几十年来的刻苦努力和付出,又何以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地步呢?

2017年,我的第一本诗词散文小说文学书籍《华韵春秋》准备出刊,请老兄为我的书籍题写书名,并设计封面和封底。
那天我专程去他家,在他小小的书室内,目睹他在自己搭建的长桌上,铺开纸张,反复挥毫舞墨,写下一张张墨宝,发现有点瑕疵或者我觉得不满意就作废,不厌其烦,一直写到我满意为止。
在诗词格律和其他文学创作中,我们兄妹互相都是第一位读者,我欣赏兄长的文学鉴赏水平,他虽然不会直接帮我的作品做亲笔修改,但能一下子指出问题所在,这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他还在撰文发表,对我的《虚惊一场》、《护士长的遗书》以及5篇闪小说等进行了专题点评。
他创作的散文小说会在第一时间给我看,当然我对他的作品也常进行点评,尽管我们常常为某一观点争论不休,甚至到了争吵的地步,却没有影响兄妹之间的感情。
2019年春节前夕,我创作的《来自台湾的千字诗文家书》,准备参加娄底市妇联组织的征文活动,当我把创作完毕的诗作,第一时间发给老兄看时,他拍案叫好,连声称赞我的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档次,说这篇以四言形式撰写的家书有新意,内容丰富,肯定能够获大奖,并指出通篇都要押韵比较好。
果然不出所料,2020年7月,我参加了娄底市文明办、市文联、市妇联等单位主办的征文颁奖仪式,这篇家书在娄底市“新年新景走潇湘,美家美妇写家书”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50余年来,兄长除了书画创作外,文学创作也是笔耕不倦,特别是近几年来,他的诗文书画常见于各大网站,《津京沪都市头条》已为他出刊了20多期诗文字画综合专栏,每期阅览人数三五万至十多万不等,最多的达23万次阅读量,正如我在今年兄长寿辰的贺诗中所描写:吟诗赋唱才华溢,泼墨挥毫笔健娴,画海遨游勤为练,棋山恋战勇争先。
30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文学的爱好,共计创作了100多万字的诗词、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先后发表在各级报刊和网络上,并数十次在各种征文比赛中获奖,2019年,还被湖南红网特聘为小说版评论员和版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学创作虽然艰难辛苦,我兄妹却乐此不疲。
如今我们将步入夕阳,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赶上了小康生活。
我们将永远保持对诗词的热爱之心,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让传统的中国文学发扬光大,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简介】

王建华,女,退休干部,娄底籍台胞作家,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本文为参加有关诗协征文而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