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来碗荤豆花!
作者: 西海情歌
荐稿:叙永县作家协会
策划:李腾双(自由翱翔)
制版:春到百草园

当今的中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延伸,每座城市的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个标签。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唇齿的留香,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让人惦记,因为那储存的有生活的味道,乡愁的印记。

9月21日,叙永江门镇庆祝2021年农民丰收节暨第一届荤豆花节开幕,能随四川省诗歌学会泸州诗人之家一行前往采风,走进江门镇,品尝荤豆花的色、鲜、嫩等独特的风味,大饱口福之朵颐。

“江门荤豆花”来源于夜郎古国江门寨,鲜嫩可口、清淡味美、荤而不腻、营养丰富、能开胃健脾、美容养体。“江门荤豆花”不仅仅是叙永江门镇餐饮业的知名品牌,在泸州,乃至四川都久负盛名,可以说是江门镇的代名词,如果你来江门或路过江门,不品尝一下“江门荤豆花”,相当于白来了一趟江门镇,必将留有遗憾。

江门镇位于四川省泸州南面、叙永西北部,地处叙永、兴文、纳溪、江安四县交界处,素有叙永“北大门”之称。江门镇古属夜郎国边地,唐属羁縻蔺州,古称“江门寨”,南宋学者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横石中流,束水如门,故称之为’江门’”。唐宋时期,茶马互市的兴起,川滇古道上茶商、马帮络绎不绝,来往的商人将川盐、云茶、马匹、山货等在此进行商贸交易,商家们沿峡谷岩边搭起了骡马店、栈房、茶馆......这就是江门古街的雏形。江门古街的形成,众多商家的聚集,势必会带动商贸的繁华。据说,在三国时期,豆花的制作技术就被完全掌握。川滇黔百姓在漫长的生活中,将豆花和常年食用的酸菜,一起放在锅里煮,用来招待客人,人称“一锅熟”。这一吃法最早就诞生于江门寨,就是今天的叙永江门镇,荤豆花也就此得名。江门荤豆花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夜郎古国江门寨,因其具有美容、美体、最适合女性食用,故又称之为“女儿菜”。

2018年,“江门荤豆花”的制作工艺获批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江门荤豆花”在一代代豆花传人的传承与改良下,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包括选豆、浸泡豆、磨浆、煮汁、冲花、炒酸菜、下原汤、煮料、调味等程序。每一道程序,都是一门技艺,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呈现在桌前的才是一道美味、可口、地道的荤豆花。

一道菜是否美味可口,除了与厨师的手艺有直接关系以外,还与原材料的来源有很大关系。江门镇属于云、贵高原的浅丘区,境内最高海拔1084米,最低海拔247米。江门古道茂林深深,云雾袅袅,江门峡更是地势险峻,水流湍急,明状元杨慎诗云“水峡群山日月昏,飞泉百道接江门”。在这样风光迤逦,秀山碧水间,种植出来的大豆,竹笋、酸菜,土猪为原材料,做出来的荤豆花,你是否也有品尝一下的欲望!

泸州人常说的一句话,豆花好不好吃,主要是看蘸水。因而,蘸水对于江门荤豆花来说,可以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之作用。豆花的传人在长期的时间探索中,逐渐创造了适合川南一代老百姓口味的油酥辣椒、糍粑辣椒、油酥豆瓣等不同种类,用生菜油、木姜油、香麻油、藤椒油、豆豉油等不同风味的油脂让豆花的味道更加丰富多样,食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任意选择蘸水来满足自己挑剔的味蕾。

叙永江门镇庆祝2021年丰收节暨第一届荤豆花文化旅游节的开幕,是推动江门镇荤豆花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竹文化的一个锲机,更好的打造“风貌古镇”,助推本土旅游产业与农业产业、饮食文化的深度融合,江门镇党委书记谢清介绍说:希望通过举办“文化在江门”“丰收在江门”等系列活动,推动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振兴乡村经济。

一碗荤豆花成就了一个古镇,对于叙永江门镇来说,可以说是无可非议的。很多泸州人,只要说到荤豆花,大家想到的一定是江门的荤豆花最好吃。很多食客在周末,特意开车前往江门,只为那一碗色、鲜、香、味、美俱全的荤豆花。一条夏蓉高速纳黔段的开通,缩短了江门古镇与外面的时空与距离,来往于川滇黔的车主们,很多都会在江门刹一脚,进店对老板说,“老板!来碗荤豆花”!

作家风采

西海情歌,本名刘道勇,四川省散文学会、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喜欢文字、旅行、电影、偶尔写诗、会做饭的暖男。为了生活,曾经游走在西藏高原,足迹到过西藏、北京、台湾、巴厘岛等等,出版了散文集《孤独的焰火》。因为喜欢,所以执着!
(电话:15282472388 微信同步)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
2563560978@qq.com
投稿要求
古体诗:律诗(古风意境佳)六至十二首,绝句(古风意境佳)十至二十首。投稿时每行两句排列,格式如下:
作者姓名(省名)
诗题
XXXXXXX,XXXXXXⅩ。
……
现代诗:两首及以上(最多不超过五首一百行)。
散文:一篇
小说:视篇幅而定
另外:附作者简介和一张清晰的个人生活照。
可以应作者要求配图和配乐(投稿时加入想配的图片和乐曲名称,注明演唱者等)所有投稿都以正文发送或加编辑微信707904340直接发送投稿,不发附件,如果投稿十日内没有收到用稿回复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投稿以后记得加编辑微信号707904340,以便联系,未加微信的投稿,一般不予编发。
关注《春到百草园》能欣赏更多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