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九章
赏艺术 参观美术展览馆
悟人生 鲜花插在牛粪上
逃出那座超级豪华的歌厅又回到了原本自我的普通人生世界,普通人只能用普通的人生态度面对自己平凡的普通人生。
……
上海就是上海,它总是以它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去证明它自己。上海美术馆就是这种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
上海美术馆与上海大剧院毗邻。远远望去,它造型独特、古朴典雅,大气伟岸、雄浑凝重,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建筑。
走进上海美术馆院子的大门,在大楼的转角处,七八个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青铜雕塑人物立在那里,它以其特有的神韵吸引着游人。
这应该是一组表现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底层社会的小人物内心世界及不同追求的雕塑。它主题令人深思,构思奇巧、视角独特、技艺高超、让人玩味再三!
看:几位不同姿势的汉子,以各种夸张的表情蹲在那里,有的在抽烟,有的疲惫不堪,有的双臂抱在一起,把头埋在里面,还有的在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最醒目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突然暴富的小老板,穿着西服敞着怀,腰里的BB机说明着他所处在的时间年代。脖子上挂着一条金链子,下面坠着一个硕大的金牌,留着板寸头,嘴里叼着烟卷,手里拿着比钱夹大得多的皮包不可一世地从那些人面前走过。一个时髦女郎跟在他后边,打扮的非常妖艳。女郎穿着牛仔短裤,砍袖背心,圆润丰腴的胳膊完全暴露在外边,脚上的一双超厚底齐头皮鞋非常引人注目,这种皮鞋当年叫“恨天高”,就象那小老板的BB机一样,只在那个年代流行过一阵。
在女郎的身边,一位极其纯洁、朴素的农村姑娘,好象是谁家的保母上街去买菜,第一次看到这花花绿绿的世界。她手里提着菜兜,身穿很土气的花布衣裳,脚穿布鞋,扭过头来用非常羡慕的眼光看着那位女郎……
面对这组雕塑,我思索着,这里面的所有人物我都太熟悉了,我甚至知道他们的家住哪,姓啥叫啥,他们为啥而苦恼与欢乐……忽然,我的视觉变得模糊起来,蹲在那里的一群汉子中,有一个人不正是我吗?……
绕过这组雕塑,来到上海美术馆正门,我买了门票走了进去。
一进门,在正厅的大墙上一幅《祖国颂》的超大型山水画让人感慨万千。它气贯长虹,磅礴无比,在一幅画中把祖国大江南北的锦绣河山表现得一目了然。我敬佩画家的严谨构思与宏大气概,还有那高超的绘画技艺。看着这幅绝妙的美术精品,我斗胆为它作了一首诗:
一支秀笔舞雄风,
晕染宣纸万物生。
轻描南国江山绣,
重写塞北春意浓。
丹青一泻醉十国,
风光千里一卷融。
饱蘸一腔含情墨,
泼洒九州绿与红。
看完这幅画,我以激动的心情来到第一展厅,这里正在展出的是一位旅居海外的上海知名画家的油画展。我不太喜欢油画,再加上刚看完正厅的那幅巨作,所以,怎么看油画也没有中国画感觉那样好,所以草草地流览一下就转到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展出的是一位留学欧洲的现代上海女艺术家的各种艺术作品,在前言中有对她的简介和照片。她的经历虽然比较简单,但艺术涉猎很广泛,成就突出。从照片上看得出她是一位非常年轻、漂亮的女画家。
在她的作品展中主要是中国画,但其中明显含有西洋画的风格,我想这与她留学欧洲不无关系。出人意外的是,她的作品中大都以性做为主题。有抽象的,有具体的、有夸张的、有写实的,大尺度很暴露。有的作品冷眼看上去不是对性的描述,但一细看,穿过线条、透过色彩的种种迷惑,最终表现的还是性,只不过是含蓄一些罢了。
虽然说,一般人对性都感兴趣,尤其是画家,但作为一名年轻女画家画出那么多这方面的作品,并举办画展,我认为还是不多见的!她把性的美感、性的纯洁、性的高雅、以及上帝恩赐给人类以性的神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她的作品除了中国画外,还有很多布艺作品、装饰艺术品、瓷器艺术品等也都在那个展览中展出。
第三展厅展出的是中国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的连环画展。连环画过去叫小儿书、又叫画本儿。就是这个“画本儿”,在电视没普及之前,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甚至是对成年人的教育曾起到过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这些早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时代了。我看着这一本本我不知曾读过多少遍的“画本儿”,感到太亲切了,好象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今天,在这里,我知道这些“画本儿”是谁画的了。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和非常感激的心情看着这位画家的画展。一个连环画家一生能画多少作品?只有在他这里才能找到答案。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足足摆满三个展室。那可不是国画或油画呀!一张或几张国画、油画就能挂满一面墙,而这三个画室可是用“画本儿”堆满的呀!展台上、展柜里、墙上,到处都是“画本儿”。要知道,一本“画本儿”有多少页就得有多少幅画。可见这位连环画家的创作成果有多大,就象他的画展前言中说的那样,他一生几乎没干别的,就是疯狂地体验生活、疯狂地进行创作。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连环画家已经不在人世了,他用过的作画工具及一些生活用品静静地陈列在那里,让人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值得欣慰的是,展厅内的电视里正在播放着有关他的纪录片,再现着他的音容笑貌。
贺友直——伟大的连环画家,我敬佩你,学习你!
来到第四展厅,应该说这是上海美术馆最大的展厅,举架非常高,面积也很大,足有五百多平米。偌大的展厅被各式各样的双人床摆得满满的,并且用绳索吊了起来。一进门你就会闻到一种强烈的皮革味儿,原来,这里的每张双人床上都蒙一张大得出奇的牛皮,让人费解。无论如何,你也想象不到双人床、牛皮和美术有什么必然联系。我带着疑问仔细地观察,发现这些双人床来自不同国度,多数是欧洲风格的,也有中国明、清时代和旧上海时期的,用料非常讲究,工艺水平也都很高。有镶金镀银的,有镶嵌宝石的,有铸铜的、有铸铁雕花的、有珍稀红木的、还有象牙的,真是床之大观、床之精品!可谓是用珠宝玉器构成的“床之文化”。
但这绝不是床艺展览!这是什么艺术作品?它究竟属于哪个艺术范畴?
我陷入了沉思……
我用手轻轻地敲了一下其中的一张大木床,顿时,带着延迟低音的鼓声久久地回荡在整个展厅。啊!鼓,这是鼓,这是用各种古典的、浪漫的、珠宝的、金银的、象牙的双人床做成的大鼓!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鼓,也从未见过这么多这样的鼓!这是艺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艺术与艺术的完美嫁接。让人出乎意外,叹为观止!
这时我才想起来,应该看一看搞出这种创意的人究竟是谁?
我来到展厅门口,在展览前言中介绍了这位艺术家:他是一位旅居法国多年的上海人,家资殷实、长于美术,攻于收藏,善于创作。他把他所收藏的一部分极具文物价值的双人床创造性地改造成大鼓,在欧洲巡回演出与展出,受到海外好评,收到过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梦想着有一天,把他的艺术作品带回中国演出与展出,但梦想没等实现就与世长辞,变成了终生遗憾。
他的遗孀,几经辗转,费尽周折,终于把他的这些艺术作品运回中国,献给上海美术馆以得展览,完成了他的毕生夙愿。
看着眼前的这些艺术作品,我在想:人家也是有钱人,可人家想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啊?
再看看我们都知道和听说的那些有钱人……
我只能以摇头了之……
想着这个问题,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展览馆的出口。刚要向门外走去,一个插满塑料玫瑰花的大铁笼子挡住了出路。我绕过去走到它的前面,看见它足有三层楼高,象一座纪念碑立在大厅中央,黑色的铁网上密密麻麻地插满红色的玫瑰花。铁笼子里面装满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早已风干的牛粪饼子。参观的人在那里住足观望,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啥意思呀?”有人说:“咋还把牛粪拿美术馆来啦,这是艺术吗?”
我也很费解,细心地寻找着作品的标签,在一个很难让人发现的地方找到了,上面写的作者名还是那位把双人床改成鼓的人,这件作品的题名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我眼前一亮,顿开茅塞,拍案叫绝!
本来“鲜花插在牛粪上”是比喻漂亮的美女错嫁给象牛粪一样的糟粕男人的,但今天我感到,那鲜花是在比喻金钱财富就象漂亮的美女一样,错嫁给连牛粪都不如的什么人了。
“鲜花插在牛粪上”寓意深刻,讽刺辛辣,真是千古绝唱!它在讽刺那些有钱后纸醉金迷、行贿买官、投靠权势、拨弄事非、玩弄法律、无恶不作的无耻之徒……。
我知道:理解一件美术作品不容易,但愿我的理解不是对作者本意的曲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