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每一朵花,皆合女子气。兰花仙子,似娴静绰约的美人,温婉大方,有遗世独立之仙姿,持春信芬馥,令人怦然心动、心向往之。喜爱一种花,也像喜欢一个人。乍暖还寒春节时,兰花皎皎盛开,烂漫春风里,多么希望,我在花下遇见你。
鲁兰友约景色尚未萧瑟,但是荷花已残,树叶摇落,东篱下的菊花尚未开放,幸好有兰,染着点点明亮的喜悦,飘得到处都是香。

兰花,是一场关于香味的记忆。喜爱兰花,不在于花有多漂亮,而在于它的香。你还未寻到兰花的影子,但周遭的一切,都已浸在兰花的香里,兰园是香,临窗是香,满脑还是香,那香仿佛从天外飘来,穿透在人间的角角落落。

百花之香,莫能如兰,兰乃月中之草花仙子,香亦天上之香也。”
山中之草,天上之香,明月当空,兰花芬芳,良辰美景如此,自是人生赏心乐事。

兰花,兴许是在人生有些经历之后,才能认识的花。

小孩子的确也不懂花。对牡丹、月季、菊花之类显眼而绚烂的花,几番看图说话下来,倒能记得住模样;但是,兰花就过于微小如草,过于细碎了,盛开时也隐藏在繁茂的兰叶间,也实在很难注意得到它。

虽然那时不懂去欣赏兰花,但是那不知所起的香气,却会在每一个兰开时节,如约而至,在空气中飘飘忽忽,沁入肺腑,氤氲在了记忆深处
当您某一天,被一股兰花香划开,对于兰花香气的稀缺,简直难以容忍。只能在兰园等少数地方,赏得到兰,但毕竟还是栽得少,连香气都很稀薄,不敢用力却要仔细地嗅着,生怕一阵风来,就都吹散了去。

据说在汉武帝的时候,兰花就被移植到了北方。时至今日赏兰花可以到鲁兰友约每一个兰园。

兰花的确是一种江南的花,开得低微、琐碎,香得舒缓、从容,处处都有一种江南的性情。
有人说,花之香,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可是兰花香,恰恰兼具两种特性:既清芬绝空,又甜蜜浓郁,既从容散发,又懂得收敛,不经意间飘来,忽而又似远去,薰得人陶然醉去,方知兰香的妙处。

兰花,不以姿色取胜,而以润泽馥郁体贴。
在中国文化里,兰花有一种“脱俗”的神韵,有别于百花,而为其独有。

兰花是一个悠久的传说。千百年来,那株美丽的兰花,一直生长在南方的山涧之中……
绿叶纤纤柔带刚
僻居幽谷植书房
夜深明月移花影
开卷风徊几绥香
在人们心目中,兰花不是凡花,是“仙”,而没有“尘格”。

咏兰的文学里,兰花常被冠以“兰花仙子、“ 仙种”、“灵根”等称谓。宋代出现“ 花中十友” 的说法,兰在其中为“ 仙子”;“花中十二客”,兰为“ 仙子来客”。

“天然风韵月中来,颇鄙人间桃李俗。”对兰花种种认识的形成,正是基于兰是仙子,具有脱俗的神韵美。在很多诗歌中……
在时光的隧道里
拥抱四季轮回
与兰相约天天见
缓缓打开一脉相思

从生物习性上,兰花虽不是真的生长于平原中,但也的确喜欢生长于山岩幽壑,远离世间。

“此花习气爱巉岩,不受红尘点碧衫。”兰花,像幽独的美人,也像出尘的君子,悠然自得,幽隐避世,乐在其中。
兰独不然芬芳弥多
秋兮秋兮
不为无人而不芳
不因清寒而萎缩
在南宋人那里,兰叶因冬荣、岁寒不凋的生物属性,被赋予了人的气节品格。姚勉说:“士之有风节,兰之辛烈也。”包恢更将兰的“德行”提高到了孔子、孟子、伯夷、屈原这样“ 遗芳于万世” 的大德之人上来,可谓已经到了人格的最高境界。
天生妩媚粉颜夕
一夜清风尽醉人
笑落轻裳香气远
花魂入梦守红尘
眼前的兰,天上的月亮,一直在架接着人的想象力。那原本不食人间烟火、孤高寂寞的月宫景象,也似乎有了生活的温度,亲切而富有人间情趣 。

神话终究是神话,传说也不过是虚妄。但是,兰花仙子,在诗人眼中却是那般千真万确。兰叶飘逸婆娑、香满天界、独立碧空的景象,万古不变,引人遥望,留在每个富有想象力的人心中。
阳台兀坐听天音
寂寂无声日又沉
些许兰情谁为遣
两三红紫伴闲吟

每当此时,我们的心思总会离得更近。皎月清辉下,把酒对花,人与花两两相望中,染一襟幽香,离尘步月之思,悠然而起。
虚窗诗案共清光
心寂方消此夜长
最是今生安稳处
兰芽沸点一壶香
“兰花仙子吹香清不眠,相逢还在翠屏边。一轮明月依人好,四季轮回岁月安。”
在飘洒的诗情里,品味人间的花香与烟火——此时情绪此时天,何妨人人作神仙?
鲁兰友约十八籽
快乐相逢缘已谱
心逐闲云随意飞
且待ta人细酌情
岁月的落款,安静而斑驳。有些故事,不会被忘记。有些记忆,终将被唤醒。即便来时未曾同路,仍愿幸运的我们可以在鲁兰友约相遇相识相知相伴……《兰馨儿》
如喜欢兰花请关注鲁兰有约抖音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