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五章
睹丝竹 思考东方神韵
隔时空 倾听天籁之音
导师陈铭志教授给我上的第一课是让我参观乐器博物馆,这个乐器博物馆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上海音乐学院院内。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博物馆,它就是“东方乐器博物馆”。说它很少被人知道,是因为它专业性太强,又建在上海音乐学院院内。按照系秘书的指引我来到了东方乐器博物馆。
这是一幢独立的二层小洋楼,与其他博物馆完全不一样,这里静得出奇,一位参观者也没有。
博物馆的馆长亲自热情地接待了我,现拿来钥匙打开展厅,一边讲解一边陪同我参观。我仔细地听着,认真地记着,对每件乐器都不放过。
一楼是中国古代乐器部分,很多乐器是我从来没看过的,甚至是没听说过的。有的是复制品,有的是真品。在那里我见到了骨笛、瑟、笙、篪(音迟)、排箫、五弦器、十弦琴等乐器。其中一套三十二件编磬是根据湖北江陵出土的彩绘编磬仿制而成。
当一套按战国时期配比,用青铜浇铸的仿制品——四十八件曾侯乙编钟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的心情大为震撼。这是一件非常庞大的乐器,演出时需要几个人配合来共同完成演奏。当你用手轻轻叩击任意一鼎编钟时,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感觉。应该说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乐器,实际上就是皇宫贵族的专利品,它之所以失传,我想原因也就在于此。
这里还有从唐朝流传至今的四弦琵琶与五弦琵琶,它让我联想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一千多年前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一盘”的场景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看到现在早已失传了的“箜篌”时,让我好一番激动,因为我曾引用“箜篌” 二字为我的音乐工作室写过一副对联。那副对联是:“雅室半间纳佳景几处梦仙境,箜篌一曲引高朋满座觅余音”。今天,我终于看到了这件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中乐器,岂有不激动之理!
在一楼除了中国古代乐器部分外,还有中国现代乐器部分。它包括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京剧乐队和南音乐队等,真可谓件件是精品,样样价连城。
离开一楼来到二楼,在这里展出的是中国少数民族乐器,还有外国民族乐器。基本是韩国、日本、印度、印尼、泰国、俄罗斯等东方国家的民族乐器,同样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纵览东方乐器博物馆展出的所有乐器,也就是我们世界东方自古至今的所有乐器,不外乎由八种材料做成。那就是:“金、石、丝、竹、匏(音袍)、土、革、木。”我们的先人采用这八种材料制做乐器,是在生活实际中创造出来的,这八个字分别有它们各自的意义与内涵:
金,金碧辉煌,是对我国青铜器时代钟、鎛(音驳)、钲(音正)、铎等乐器的形容和炫耀的词藻。
石,石破惊天,标志着石锄、石犁、一类农具演化成磬的一次愕然飞跃。
丝,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琴、筑、瑟、筝奏华夏神韵的独特风格,它岑(音层)寂幽深,魅力无穷。欧阳修《江上弹琴》诗云:“江水深无声,江云夜不明。抱琴舟上弹,栖鸟林中惊。游鱼为跳跃,山风助清冷。境寂听愈真,弦舒心已平。”
竹,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箫、龠(音乐)、笛、篪(音迟)中以笛最为普及,古人认为笛与涤同音,故笛能荡涤邪秽,归之雅正。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洛阳春夜听到委婉的笛声,写下动人诗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匏(音袍),匏声和鸣,古代有仙人王子晋吹笙,与凤凰和鸣的故事,颇为引人入胜。古人认为笙与生同音,故笙象征着万物贯地而生。
土,土木形骸,不附藻饰,却有神韵自出。传说中暴辛公所造的陶埙起源于远古时代,是狩猎部族模仿鸟兽鸣叫来诱捕动物的工具。
革,革故鼎新,是乐器发展史上的必然规律,鼓亦如此。从《吕氏春秋•古乐》所载“以麋革冒缸而鼓之”来看,我国先民在容器口上蒙鹿皮而敲击作为娱乐,便创造出了鼓。
木,木之工极天下之奇巧。其代表乐器有拀(音楚)、敔(音雨)、拍板等。从周代起,历代宫廷礼仪音乐都设拀、敔两器。
早在周代,我国宫廷已制定了十二音律,五音和八音分类法。并由专门的官吏掌管。乐器是古代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它同人类的祭祀、宴享、礼仪、军事等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从东方乐器博物馆出来回到宿舍,我写下了下面这段观后感,作为对导师所留作业的回答:
古人认为,“乐器是诗、歌、舞三者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物质手段”。
今天也同样如此,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就一定要有合适的物质手段。
有句古话,叫作“酒不足之则歌之,歌不足之则舞之,舞不足之则蹈之。”这句话虽然说的是舞蹈的起源与来历,但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启迪。设想,想要跳舞和唱歌没有音乐行吗?想要演奏音乐没有乐器行吗?有了乐器没有演奏和歌唱的词和曲行吗?不行!所以,应该毫无疑问地说,除了乐器外,诗、歌、舞也都是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物质手段,并且是最高级的艺术手段!
人类在长期的音乐艺术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乐器,这些乐器是东方神韵,天籁之音。它和西方的管弦乐器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独特的东方文化。这伟大的东方神韵,这伟大的天籁之音,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东方的骄傲!
大合唱《大地组歌》应该从中得到启迪和思索,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艺术营养来丰满催生自己稚嫩的枝芽,使其长成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