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章
携巨作 访问学者拜导师
破惯例 合唱泰斗收门生
第二天是周一,我要到上海音乐学院去报到,吃完早饭办了退房手续,按照旅店服务员指引的路线很顺利就到达了目的地。
这里是音乐的圣地,这里是音乐家和歌唱家的摇篮,这里是无数人梦寐以求、无比向往的地方!
上海音乐学院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欧洲音乐学院联盟成员,环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院校、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跨省市考级单位。
学院前身是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创办的“国立音乐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曾用名“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为文化部直属重点院校,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共建院校。自1949年至1984年,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长期担任院长(后任名誉院长)。
大家无比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陈刚、何占豪就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
我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大门,我把访问学者的信函递给了门卫,门卫登记后指给我校办公室所在的楼房位置。
校办公室的楼梯和地板都是紫红色的实木构成,岁月把它磨得凹凸不平、伤痕累累,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悠久历史。
办公室主任接待了我,做了登记后让一名办事员带我到作曲、指挥系。
提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那可是全国赫赫有名,作曲系始建于1927年国立音乐院创立之初,是我国最早建立培养专业作曲人才的摇篮。由蔡元培、萧友梅、黄自在中国首次系统地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纳入高等音乐教育体系。
没想到,70多年后我能作为访问学者踏进这个神圣的令人憧憬的艺术、学术殿堂。
作曲、指挥系何训田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何主任过早谢顶,卷曲的长发,穿着一身深灰色中式粗布唐装,蒜木疙瘩纽扣非常显眼,浑身上下散发着艺术家的气质。
何主任接过我的访问学者信函说:你在来信中说的《大地组歌》带来了吗?
我把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文化之春》一书递给了他,何主任仔细看完说:作曲方面陈铭志教授当你的导师,指挥方面马革顺教授当你的导师,住宿在研究生宿舍楼,吃饭在食堂,我派人带你去安排住宿,下午先见你的两位导师,以后再说《大地组歌》的再创作问题。
我起身向何主任告辞,作曲、指挥系秘书带着我去研究生宿舍楼。
路上,我向系秘书询问了陈铭志教授和马革顺教授的一些具体情况。系秘书说:陈教授被誉为“中国复调大师”,现在年龄大基本不收学生了。马老是中国合唱泰斗、中国合唱奠基人之一,他比陈先生大十多岁,除非特殊情况也不收学生了。系里在研究你的《大地组歌》时破例安排这两位导师带你,你太荣幸了,我们都羡慕!
系主任这样一说,让我激动万分,恨不得马上见到我的两位导师!
……
下午两点我准时到了作曲、指挥系的办公室,门外传来轿车的开门声,系主任对我说:导师接来了。我急忙迎出门外和系主任把两位导师扶了进来。
落座后,系主任、副主任等都到齐了,系主任主持仪式,首先介绍了两位导师的学术地位,然后介绍了我和我的著作《大地组歌》。
我站起来向两位导师深深鞠躬敬礼,然后向系主任等领导鞠躬敬礼。
随后,两位导师分别作了表态,没想到陈铭志教授笑着说:给你上的第一课就是先到咱们的乐器博物馆参观,了解音乐的历史、乐器的起源、感受乐器带给人类无以伦比的艺术享受。
我频频点头,领会了导师给我上的第一课,就一句话,内涵你自己去领会!
……
这是终生难忘的时刻,我的作家梦要在这里开花结果!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