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二章
护花使者 独领群芳夜幕之下闯上海
访问学者 身背著作高等学府纳真经
中国音协和大赛组委会为什么对《大地组歌》评价这么高?是因为作品的立意站在了人类的命运问题上,担忧的是破坏环境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人类正在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向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前进。
《大地组歌》以这样的命题在全国投稿的一万九千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与那些情啊,爱呀的小家碧玉作品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一所普通师范学院的普通音乐教师竟然能创作出这样的大题材巨作,无疑是令人吃惊的。这部教材远远超出了普通高校评职的学术范围和学术高度!在全校教师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不得不让人仰目而视。
为了进一步打造这部作品,把它搬上舞台,起到音乐作品应有的,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我给上海音乐学院写了一封信,详细介绍了我的这部大合唱《大地组歌》和我的《简介》,没想到,上海音乐学院很快就给我回信了。
上海音乐学院对这部作品非常感兴趣,他们愿意与我合作,进一步开发、打造,他们先邀请我作为访问学者到上海音乐学院做客。
什么是访问学者呢?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是为一般高校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重要形式,也是校际间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途径。国内访问学者在导师指导下,以参加科研为主,协助指导研究生、参加编写教材或其他教学工作,期限一般为半年至一年。
我把上海音乐学院的这封信和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文化之春》拿给黄校长看,他看完后长时间一声不吱,突然像发现怪物似地看着我问:你,是哪毕业的?我说:我就是咱们学校毕业的,毕业留校到现在哪也没去过。
看样黄校长实在是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他摇着脑袋说:你是音乐天才、你是艺术鬼才,这里是在埋没人才!
我现在就让办公室和上海音乐学院联系发函,办完手续你就出发。
很快,办公室把手续办完了,赶得也巧,学校正好有一批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去上海实习,顺便让我带过去,也算一箭双雕。
……
2005年2月28日下午,我背上旅行的行囊带着我的著作《大地组歌》蹬上了通往上海的列车,开始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真正的目的是为《大地组歌》找个“婆家”。
我带的十几个人是我们学校今年即将毕业的幼师学生,清一色二十一、二岁的大姑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喜欢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所以要考入幼师专业,身材、容貌必需要经过严格的面试挑选和艺术加试。而这次去上海的学生更是优中选优,当她们出现在列车上时,自然会招来旅客们的格外“重视”。
我,除了是带队老师而外,又多了一个角色——“护花使者”。
列车起动了,这些女学生带着对上海的神秘与向往,对工作与未来的期待;确切地说,是对人生命运的抉择与问候随着列车的起动而同时起动了。
此时我在想,她们就象长满羽翼的小鸟出飞了!今后她们每个人的命运如何就靠她们自己了,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能否站住脚全靠她们自己去打拼了。
虽说是早春二月,却冷得很,天阴得灰濛濛的,接着车窗外漂起了雪花把天与地搅成一片,列车不顾一切地沿着它的轨道疾驰,而我联想起我的作品以及这次的出行目的充满了希望……。我知道,在家里等是不行的,要靠自己去找;就象我眼前的这些学生一样,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打拼,天上是不会掉馅儿饼的!
夜幕降临了,车窗外的风景连环画变成了一张黑屏。同学们忘记了上车前家长及亲友们送行时的离别伤感,纷纷拿出在家早已准备好的食品准备晚餐,有几名同学几乎同时把她们的食品给我送来说:“老师,吃吧,这是我妈给我带的”。我在谢绝她们的同时发现很多很多的旅客一齐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真的很自豪;这目光的价值不知比我的工资要贵重多少倍!
三十多个小时的旅途在年轻人的欢声笑语中很快就过去了,我还没来得及多想,列车已停在了上海火车站。
下车后问题出现了,我们这些学生每人都带着两个以上的大包裹,上车时是家人帮着送上车的,可现在是上海,上哪去找家人呢?关键是要走地下通道。学生一齐把信赖的目光投向了我,我会意的笑了,这一笑,给了大家信心与力量。走!没有选择,没有退路,于是,在下车的人潮中一支背着超负荷的娘子军,被推推搡搡地裹进了人流。给我的印象是:这支娘子军不由自主的被潮水般的人流推出上海火车站的。
出站后已是午夜时分,大家聚在一起清点人数物品,人也没丢,物也不差。这时才发现下了一路的大雪到上海后已变成了小雨,这就是江南与塞北的区别!
我们在雨中佇立,没有人来接我们,我去找车,公交车早已下班,考虑到安全,十几个人又不能分开打车;雨水从头发上不停地流下来。我们第一次到上海,一切都是陌生的,和我们一起下车的其他旅客早已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学生们依然站在那里。
这时,有几个男人直勾勾地看着这些女学生,她们警惕地靠在一起。
愈是这样,那几个男人愈是企图靠近搭讪。
姑娘们下意识地靠近我,互相说:“他们南方人那小个子,你看咱老师,大块头,一看就知道是东北虎。”我知道她们这是在互相鼓励给自己壮胆,也知道这是对我的仗恃与信赖。
这时我联想到小时候听大人讲过的一个故事:我的家乡过去很荒凉,狼群经常出没。有一个放牧人常年一人赶着一大群马、牛、驴、羊混放在牧场。一天,一群狼在头狼的带领下个个眼睛闪着绿色的寒光前来进犯。
马、牛、驴、羊发现后,自觉把放牧人围在羊群的中央,小羊在里圈,大羊在外圈;然后是母羊,其次是公羊围成的大圈,公羊角朝外防御;紧接着是由驴围成的圈,公驴后踢朝外防御;再外面则是由马围成的大圈,公马后踢朝外防御;最外圈是由牛围起来的大圈,公牛犄角朝外防御。这样层层设防,强者保护弱者,经过一场残酷撕杀,双方死伤无数,头狼丧命,群狼无首,大败而归。
想到这,我感到动物尚且如此,人,不是更需要强者保护弱者吗!此时我这个“东北虎”老师进一步感觉到肩上的重担该有多重!
我站在姑娘们围成的圈外面,故意提高嗓门喊:“大家带好自己的物品,咱们警校的车马上就到!”
有个同学没听懂,刚想要问……咱们不是去幼儿园吗,怎么会是警校呢?忙被身边的同学给岔了过去。
那几个男人听我说是警校的,没趣地溜走了,淹没在小雨的夜幕中……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租到了两台中巴,顺利到达目的地,一切都安排就续后待我躺在床上已是零晨两点多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大家坐在一起等有关方面的领导,距离上班时间还早,学生们纷纷猜测着自己将会被分到什么样的单位,大家能不能经常见面等话题,还有的同学第一次离开亲人,开始有些想家了,我顺便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姥姥家住在农村,我的老姨十七岁时,正赶上发电厂建厂招工,荣幸的被招去了。可是到那后,死活就是想家,别人都去上班了,她躺在床上整天哭,最后背着厂方偷着跑回了家。后来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为了逃生跑到黑龙江,嫁给一个比她大十几岁没有文化的男人,再后来虽然她们有了儿女,但从来没有人看见她开心地笑过,再后来,由于长时间的郁闷,刚过五十就早逝了。而当年和她一起去发电厂的伙伴们都有很高的工资待遇,直到退休。他们都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老有所养。你们看:同样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选择,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命运,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
我笑着说,你们马上就要面对现实了,不要上演与她完全雷同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屋内的气氛由开始的寂静逐渐变得活跃起来,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面对选择时的那种冲动,大家摩拳擦掌,踌躇满志。这时,在一个角落里,一位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站了来,“老师,我家就是农村的,这次是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到这么远的地方。刚才有点想家,听完老师讲的故事现在不想家了,以后当我再想家时,就会想起你讲的故事”。她讲完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从旅行包里拿出从火车站买的一张上海地图送给她说:“我希望你将来能成为上海的活地图”。
说话间,上海民办教育研究所的领导以及相关幼儿园的领导来了,见面后,她们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各幼儿园的领导就把所分到的学生带走了。
此时,我才感到如释重负,圆满地完成了护花使者的使命,也尽到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