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主观情感注入和浑厚的生命之气具有是王芳闻诗歌的第三个突出特征。在书写那些“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景观之外,王芳闻还对这片“南方以南”空间的人文历史和传奇人物给予特别的审美观照和精神建构。“在一个母亲的坚毅和柔情中/黑暗悄然隐去/海水急速退潮/六百年狼烟一朝熄灭,海晏河清”,这就是那个奇迹般的英雄冼夫人,我为此坚信“桃花开了/洗夫人就回来了/我牢牢地记住了她的雕像/面带微笑,一双/眼里盛满了阳光”。
“有些浪花是可以点燃的/比如万泉河/龙王吐一口火,整个/海水就燃烧了/岛上的朱樱花也燃烧了”,在诗歌《用一朵朱樱花点亮心灯》中,诗人不仅再次展现了令人叹服的审美想象力,写“浪花”可以点燃,“海水”可以“燃烧”。而且以此为审美想象的基点,展开对整个“南方以南”的历史书写,“燃烧的还有三角梅,木棉花/妈祖庙的香烛/以及舟船上的渔灯”,还有“一滴泉水,/就烧红了斧头镰刀/一万滴水就燎原了整个斗篱高举的火把”的昔日血泪斗争的“生命燃烧”。诗人从中揭示了从千年奴役中翻身得解放的“琼海那一页页发黄的历史”,以及“南方以南”历史新篇章的“欣喜或是创伤”。
可贵的是,诗人还有着一颗悲悯、细腻的心灵,在对潭门的诗歌想象中,吟唱了一种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诗,刻画了“用力把渔网拖起,抛向大海/我知道,那一网会打捞起一个南海”的渔夫和船娘。这里面既有历史的心酸、现实的辛劳,又有着一种来自“南方以南”的无比坚韧的生命韧性和可以“把所有的热恋盛在椰子里”的生命热情。正是这种浑厚的生命热气和强烈的主观情感,让王芳闻的诗歌散发着饱满的情感和元气淋漓的审美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