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做妈妈的
文/关春燕

琪姐,是我对女儿的称呼。为什么这么称呼呢?智慧课程里,理解有六大层次,其中上三层是系统、身份、信念。
琪姐是我给女儿的身份,潜台词是表扬她很优秀,很厉害,厉害得可以做我的“姐姐”。让我觉得有许多地方需要向她学习和请教。再有就是表示我们很亲近,亲近到情如姐妹,无所不谈的闺蜜般程度。
琪姐的身份寓意着她已经长大,越来越成熟;意味着她已经被认可,越来越有担当。作为家庭一员,和我们一样,享受着家的爱与滋养的同时,也对家的建设承担着自己的分工。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只有靠自己,才能被命运厚待。孩子有了认同的身份,接下来就是系统了。系统是什么?是由归属感、情感链接起来的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族,我们的小家,我和她,她自己。
一旦这个系统建立起来,孩子就会萌发家国情怀,生成责任和荣誉感。就会树立坚定的信念,面向未来,在自信和努力中,心存美好,追求卓越。
如同电影《中国机长》中,当飞机在近万米高度遭遇风挡玻璃爆裂、破碎、脱落,座舱释压。在生命体能达到极限时,那位优秀的机长所爆发出的前所未有的坚定、力量与执着。这种了不起的无所畏精神,就是他的信念。
于公,他的身份是航空人,是机长,将机上所有人员安全带回地面是他的职责。他的作为,既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职责的敬畏。于私,他的身份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是自己。危难之时,为自己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好好的活下来,保证家庭的完整,延续家人的幸福,同样是他的责任。
生死存亡之际,浮现在他眼前的是六岁女儿纯真可爱的脸庞,正是这爱的召唤,使得他迸发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无所谓,更无所畏!在一次次的化险为夷后,终于在绝境中觅得一生,拯救了自己,拯救了机上百余个鲜活的生命,创造了民航史上的奇迹。
如同片中表现的,飞机着陆时,地面人员见到飞机风挡玻璃脱落的惨状时,五体投地说出了一句台词,怎么这么牛!怎么这么牛?只有顽强的斗志、毅力和高超的职业素养,才可以在那黑暗的时刻挑战生命的极限,生死一线之际,临危不惧。
冷静应对,抓住唯一的一个机会,将飞机从黑暗与绝望中飞出,冲向光明、希望与美好。足够努力的人不需要幸运,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奇迹本身。前行中拥有,在付出中收获。一道道风景交替后,当我们伫立山巅,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一览众山小的时候,其实已经把生命活成了一份礼物,把人生活成了一场庆典。
理解了六大层次的上三层,下三层就水到渠成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世上从没有那么多的心想事成。设计个色彩斑斓的梦很容易,但那终究是梦,难的是我们要如何与孩子站在一起,把梦下载到现实。给孩子最好的养育,是给她“赋能”的爱。
下三层是习惯,也就是等同能力,习惯和能力是同一层级的,然后是行为,是环境。建立好了上三层,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的、学习的、生命本身的、关于成长的、为人处世的、待人接物的。作为妈妈,不用事无巨细的唠叨重复。
孩子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想要去往的方向,有依稀可见的美好未来,她便会在良好的习惯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自律,比如自学的能力,比如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勇于表达自己,能够真实坦荡的去做自己,能够有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能力。
只有给予孩子幸福的教养,才能享受教养的幸福。具备了良好的生存能力,孩子就会有相应良好的心态和行为生成。比如性格阳光、态度积极、情绪乐观、遇事不纠结,比如为人善良、处世宽容、生活独立、满怀亲情。这样的孩子,何愁未来!
孩子的明天,在远方熠熠生辉,如人生的灯塔般指明着方向,如可遇而不可求的灿烂的南极光招引着她,鼓舞着她坚定前行。而妈妈,是爱与温柔的代名词,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去养。最好的爱,是妈妈自己活出精彩,活给世界看,独立、体面、尊严、勇敢。为了遇见更好的风景,更好的人,我们一路跋山涉水。我们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终会遇见更好的爱。
当然,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人也是环境的产物,置身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生命体验。好的环境,当然有助于成长,甚至会改变人生。所谓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但即时暂处非理想状态的环境里,因为心中有蓝图,努力有方向,孩子也会不受外界困扰,努力向前闯。她不求能闯到多远,但她不想留遗憾。为了不遗憾,她将不遗余力。
活成自己渴望的样子,世界才能找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