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宋芳华(序)
引子:他从山中走来
仙山高入云,碧海万丈深。烟村寒舍生才俊,昂首出蓬门。
历尽千重难,尝遍万种辛。蹅平坎坷向辉煌,赤诚报娘恩。
天地有正气,岁月见丹心。男儿铁肩担道义,笔墨传精神。
诗情释豪怀,笔落点石金。愿把丹青为苍生,墨香満乾坤。
古人云:“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文化是一种精神不朽的载体。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凝聚着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理念和精神。
王建国,一位出身寒门,胸怀大千的企业家,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位对对书法艺术颇有造诣的书法家、诗词家。自七十年代起,他便开始钻研书法,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从毛体开始练习,直到自成一派。他的书法的笔走龙蛇、遒劲有力、豪迈大气,彰显出独特的风格。可以说每一笔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对生活的的热爱。多年来,王建国执着的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追寻着一个艺术家的梦想,在孜孜不倦的创作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不难看出,诗中所述“烟村寒舍生才俊,昂首出蓬门。”实际上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在他尽力千辛万苦,饱尝了生活艰辛之后,他用一颗赤诚之心回报社会,回报自己的家乡。
那一年,是改革开放的1995年,王建国在当时的滚滚下海大潮中,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下海浪潮队伍”中,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赚下了第一桶金——200元,他用这200元逐步累积成了自己的商业版图,并成功的转型成为一名家电行业的大佬。
“吃水不忘挖井人”,王建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是一个穷山村,村子里没有水井,村民饮水全靠附近一条小河,河水并没有经过特殊的过滤和消杀,所以极其不卫生,即使烧开了喝,也容易生病闹肚子。就算闹肚子,村民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水是生命之本,人们离不开水。他记得十几岁时,有一天下地劳作口渴难耐,回家想喝一口水,当他拿起水瓢准备去水缸舀水并顺便低头看一眼水缸,却发现水缸内澄明瓦亮一眼望到底。他当时的心情非常糟糕,也深刻体会到一口水井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王建国一想到自己的父老乡亲仍是担着水桶在河边打水的那一幕,就不由得辛酸,他义无反顾的拿出20万块钱捐助给村支部,让村支部打一口深井,把井水引到各家各户,从此以后,吴疃村的村民们喝上了自来水。
王建国也没能忘记,在自己有能力赡养父母,让父母可以享受生活的时候,母亲却早已撒手人寰,那一年母亲才刚刚五十三岁,“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是他一生之痛。
母亲有一句话也影响了他的一生,母亲曾说“吃亏是福,能帮人时,一定要帮。”王建国用母亲的这一句话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路。当他认为能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时候,他做到了奉献爱心。
三十年如一日,王建国没能忘记自己的家乡父老乡亲。在当地都知道,有一位热心肠的企业家,逢年过节会亲自或派人准备好一大批粮油食品,发放给村中的孤寡老人。村民们都知道王建国立的一条规矩:凡是超过80岁的老人,逢年过节的礼品是人人有份。他用这种方式激励老年人对生活的有盼头,好好活着。“蹅平坎坷向辉煌,赤诚报娘恩”这也是他践行的信条和奉行的信念。
王建国虽出身寒门,但志向远大,从扎根农村到城乡结合,再到创下伟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向前走,高举旗帜,一路高歌。而他的诗歌囊括了他的理想、梦想以及人生……通过诗歌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心灵世界,把心灵栖息的悠然之地为宏愿,将自己的志向融化在诗歌中。
王建国热爱书法,他的书法庄严尊贵、豪迈大气、酣畅淋漓。不仅如此,他的作品海充满了能量,这种能量的体现可能外人不易理解,简单来说,你站在他写的书法作品面前,便可以获得他的能量,在经过一种“能量尺”的测试之后,很多人折服了,也相信了这种能量的存在,这比方说暗能量,常人是无法看到的,但有些人却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在经过曾数百次的测试之后,他身边的朋友相信这不是神话,确确实实存在的巨大能量。
这种能量具体的体现可能与王建国自身所拥有的对生活的充满了热爱和对人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关,人生在世,确实需要不断的能量来积极应对复杂的人生,人类本身的存在就是在消耗地球的能量,而相对论来说人类也同时被所生存的环境消耗着,每天都在消耗,直到物质被转换成二氧化碳。所以说能量的存在是大有道理的。注:以上没有科学依据,但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依据。
王建国在写字的时候经常是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一笔一画都包含他对生活的的热爱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用饱满的热情去完成自己的作品,当作品完成时,他会仔细的审查,如果不满意,他便会果断地揉成一团,毫不可惜的扔进垃圾桶。他说,不满意的作品是无法面对世人的,对对作品一定要严谨,哪怕一点不满意,都不要勉强,劣质品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负责,所以,一定要用心创作,对得起自己的心,对得起手中的笔。他视书法为生命。这样的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究竟有着怎样的追求?是什么力量托起他的梦想,他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呢?
从他缓缓跺步的悠闲中,从他炯炯有神的目光里,从他平和沉静地语气里,我们终于知道了有关于他的故事……故事很长,长到书难言尽,长到词穷。又如一部长长的连续剧,有着太多的剧情,太多的波折,也有着许多精彩,许多传奇。
人生是一部书,一部书中要有许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产生都似乎是冥冥之中预设的伏笔,这些过程有轻松、有沉重、有喜悦、有忧愁……也是这些经历在不断地沉淀,才有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那些悲欢离合的人生过往以及尝尽千辛万苦的生活经历,这些元素的集结,糅合进王建国人生的词典里,可称为一部励志教科书。
都说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苦难是磨砺意志最好的教鞭。所以,在苦难日子苦水里泡过的人,能够做出非凡成就,那么这个人肯定不一般,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悠长的故事……
故事要从1938年说起……
(注:长篇小说《往事并不如烟》为王建国口述,宋芳华执笔。
王建国:著名书法家、企业家
宋芳华:著名作家、编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