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幸福的质地
作者: 梁成芳
诵读:羽燕
在晋中我曾居住的那个马家大院里,张家与龚家是最让人羡慕的两家,他俩住在对门,张君与龚君都是四十出头的中年人,家庭和睦。最符合当代人幸福标准的是,两家收入都挺高的,十五年前就有了私家小轿车,房子装修各有各的特色。在我们看来,几乎所有的幸福元素他们都有,所不同的,两人的职业不同,张君在市机关工作,当了一个单位的高层领导,家中经常宾朋满座,送礼物送礼金的络绎不绝;龚君是省美协会员,是位有成就的知名画家,原在文化馆,后来下海单干,开了一家美术广告公司,每日进账十分可观。
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调到了另一座城市,有好几年没回原来的城市了,昔日邻里与朋友多次邀请我回去做客。我回到了那个熟悉的马家大院,与曾对面而住的邻居谈起我们过去的流光碎影,忽然想起了张君与龚君,邻居感叹说:两家现在无法比啦,张家已是丈夫坐牢,妻子改嫁,儿子也天天在社会上打溜了;龚家也搬走了,迁到省城太原去了,听说买了一栋小洋楼别墅,儿子也很争气,理工大毕业又读博士了。邻居感叹说,世事难料,曾是比翼竞飞的幸福两家,现在竟然是天上人间的两个世界。
是世事难料人生无常吗?他们两家曾经都那么幸福,可是现在,龚君啪啪啪,如插翅振羽,越飞越高;张君也是啪啪啪,如玻璃坠落,碎片满地。
这让我想起了苏格拉底讲的一个故事。有两个女人,一个叫做阿蕾特,一个叫做卡吉娅,她们曾经一样的美貌、一样的年轻,都是一块长大的同学,都出身美满的家庭,也都拥有很高的学历,生活是多么美好,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可后来,两人走了不同的道路,阿蕾特做了一位修女,她在教堂里为人祈祷,她把人们捐赠的金钱转送给穷人,她对她的工作充满喜悦,脸上始终保持着欢欣的笑意;而卡吉娅呢?她在烟花柳巷做了妓女,她不缺钱,也不缺欢乐,俗世的享受几乎没有没享受过的,她也一样的脸上挂着喜悦。后来,两人年老色衰了,阿蕾特被人当作女神,人人敬重;卡吉娅却穷困潦倒,只能沿门乞讨,死时连送葬的都没有。苏格拉底说:这两个女人自己选择的两条生活道路,一条通向美好,一条通向邪恶。卡吉娅的生活虽然安逸,但只是享乐;阿蕾特的生活虽然沉重,却很快乐,享乐与快乐尽管都是幸福,但质地完全不同。
幸福是有质地的。
一件衣服,有的是纯棉做的,有的是尼龙纤维做的,尽管其款式相同;一尊艺术品,有的是泥塑的,有的是金塑的,尽管其形态相同。如果人生的幸福以笑为标准,你几乎难以分辨。有人牵着爱人的手,他会一脸粲笑;有人绊着了别人的脚,他会一脸粲笑;有人家贫如洗,他却在冬日里晒着和煦的阳光,他会一脸粲笑;有人家财万贯,他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欣赏旋转的灯光,他会一脸粲笑……我们凡眼看上去,幸福多么相似啊,郎才女貌,妻贤子孝,家庭和美,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脸上都有笑,看上去都是幸福的,但所有的幸福都一样吗?不,幸福的样子有时都很相似,可幸福的质地却完全不同。因为,有的人的幸福以才华为材料,有的以金钱为材料;有的人的幸福以物质作基础,有的以精神作基础;有的人的幸福以享乐为归依,有的以奉献为归依;有的人的幸福建立在自己的诚实劳动之上,有的建立在剥夺别人的成果之上……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其实,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但幸福的质地却各有各的不同,衡量是否真正幸福,不能看样子,最根本的是要看质地,要看一看,他的幸福是什么做成的,你便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2021.8.8 ,石家庄
-----作者简介----
梁成芳,男,汉族,上世纪62年生。大专学历,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人。以小说创作和情感散文擅长,兼顾杂文、文艺随笔及理论文章的写作。作品见于《春风》《作家学堂》 《乡土文学》《北方作家》《天涯诗刊》《娘子关》 《潇河》《吐月》 《赤壁文学》 《作家文苑》《生活导报》《晋中日报、晚报》《榆次时报》等文学期刊。著有小说《早春雨夜》 《青妹儿》《小二的心愿》《老人夜话》《时光》 《成子》《大森林的那颗清泪》《情愫》《木屋》 《有一个农家小院》《流向下游的河》《孤独的潜影》《局势》 《煤炭企业里的文化哥儿们》《绵河湾的故事》《过秤》《两角菱花镜》 《麻婆婆》《残月》《葛才》《英雄安泰母亲的愿望》等多部(篇)。部分作品发表于网络文学平台和今日头条 · 都市头条。散文《菁菁 · 女孩 · 狗》获2000年全国“赤壁杯”优秀奖,《情系桑梓,余热生辉》荣获榆次时报“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等奖。有作品收入“乡土文学优秀作品集(小说卷)” ,有作品收入《中国微篇文学大观》。撰写理论文章、评述若干篇,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万字,情感散文及杂文120余篇。系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中心作家委员会会员,山西省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次文联作协会员。《潇河》文学季刊小说作家。

----主播简介-----
主播羽燕: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多个网络平台主播,爱好舞蹈、古琴、朗诵。用心诵读文字,用爱聆听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