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高材生留校执教鞭
老学生课堂戏园丁
人生的经历,有时像一个浮萍不知道会飘到哪里,曾经的高中学生,毕业后成了农民。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过考试又当上了学生。昨天还是学生,转眼又当上了老师。人生舞台上的角色转换像是在演戏一样,又给我提供了一次表演一名老师的机会。
一九八零年九月,我正式走上了三尺讲台,至今还记得当年上第一节课时的情景。
那天,我拿着教案和教材,踩着上课的铃声走进了教室。全体同学看见老师进来自动起立站好,齐声问道:“老师好”?按照程序,我应该环视一周,回答:“同学们好”?可是,我的“同学们好”?一下子被噎住了,为什么呢?我看见一名高中时代和我同班的女同学站在学生里面。看见我时,她的脸变得通红通红,我瞬间满头大汗,也不知道胡乱说了些什么。如果把“乱了方寸”这个词用在当时,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学生们坐下后,我还算明智,没有直接讲课,径直向她走去,我的同学红着脸站了起来,我赶紧让她坐下,全班同学不知发生了什么,都在看着我们两人。她告诉我,高中毕业后,她当上了民办老师,刚刚考上师范学院。
我回到讲台上恢复了平静,原来这个班的同学都是由考上来的民办教师组成,多数都已经成了家,最大学生的孩子都已经12岁了,还有考上之前正在当校长的、当教务处主任的,基本上都是老教师。
我原来准备的讲课方案要马上改变,因为,授课对象改变了。
我向大家介绍了我和那位同学是高中同班同学关系,我是团支部书记,她是组织委员,大家很是吃惊。这种事情只能发生在那个年代,真要感谢邓小平。
我客气地说:论年龄,我该叫你们大哥、大姐,所以,你们不要叫我老师,就叫小张吧。
这时,一位头发半白的男生讲话了,他没把这个环境当教室,也无视于我这个老师的存在,哗众取宠地说:“没关系,我儿子12了,这小子,我说不过他,总给我上课”。一句话引来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另一位年龄比他大的男生说道:老于,说啥呢?把老师比你儿子啊?这下子,全班更乱套了,笑声、拍桌子声、鼓掌声此伏彼起。有哈哈大笑的、有捂着嘴笑的、有把脑袋埋在桌子底下笑的、还有摇头晃脑笑的、还有趴在同桌同学肩膀上笑的,有一名同学干脆笑呛了,憋得两眼直淌眼泪。我,这名被老学生耍笑的小老师,哭笑不得,直勾勾地站在讲台上。
笑声的浪潮过去了,大家好像是意识到了我的尴尬,教室恢复了平静。
我看机会来了,说道:说真话,我没有资格给你们上课,如果按年龄,我应该是你们的学生,如果按经验,我更应该是你们的学生……,还没等我说完,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毕竟,这些“学生”太老练了,让这些小学的老师、校长、主任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里听课,的确有些不太现实。他们拿出那些校长、主任、班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的“谦虚”姿态纷纷发表意见。
得,本来是我的讲台,现在没有我说话的机会了。
我意识到了,此时此刻对我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课,不行,没人听。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行,我这个老师就是一个失败者。这堂课如果上不好,意味着以后的课没法上,或者说,我这名老师就没法再踏进这个教室。
怎么办呢?急中生智,我不假思索地坐在桌子上,这样显得我比他们还放荡不羁。再者,还能加入到他们的聊天行列,和他们打成一片,消除我们之间的师生界限。
这一招是大家没有想到的,果然奏效。我找到一个插话的机会问道:咱们班有谁会乐器?别说,还真行!有五六名同学举手,有会吹笛子的、有会拉二胡的、有会吹唢呐的、还有会打扬琴的。一谈到会不会乐器,那位12岁孩子的爸爸——老于,蔫了,他啥也不会。
这一轮,我赢了。接着,我乘势宣布:成立一个文艺队,任命老于当队长。大家一片掌声,老于非常意外,脸色绯红,连连摆手摇头,反复说:不行,不行,我不行,我啥也不会。我说,没关系,给你一件最好学的乐器,你儿子都能会。全班大笑,还是那位年龄大的同学紧接话茬:老于不如他儿子。又是一阵笑声。老于问:啥乐器呀?我说:梆子,保证让你拿过来就会,老于点头同意了。
教室里肃静了,没有了笑声和说话声,我抓住时机走上讲台充满激情地讲起了音乐,描绘着这个文艺队的未来。同学们听得入神了,毕竟是年龄大的学生,在知识与艺术面前,那种虔诚、渴望、追求与迫切,一切都表现在他们的眼神里。
下课铃声响了,我恭敬地给大家敬了一个礼,感谢大家认真地听我讲课。一片掌声过后,虽然下课了,没有人动,静静地坐在那里不知在想什么。
但是,我知道他们应该想什么,这些老教师碰上了我这位新教师,应该想什么呢?
第一堂课,我赢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