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闻书法《百福》鉴赏
文/陈惠
继《龙图》500幅之后,2013年黄太闻开始创作书法《百福》图,至今应邀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百福》分享会、鉴赏会、收藏会多场,引起书法爱好者和艺术收藏者的再一次热切关注。如果说,黄太闻创作《龙图》500幅,旨在弘扬中国龙文化,那么,很容易理解黄太闻书法《百福》凝聚正能量,传承中华福文化的说法。

黄太闻《龙图》500幅问世让作者本人名噪一时,“中国龙大师”之名顿时响彻大江南北;黄太闻书法《百福》问世,尽管至今仍未直接为作者赢取什么名号,但还是让原先享誉“岭南传奇艺术大师”的黄太闻再添传奇。笔者有幸结缘黄太闻本人,了解黄太闻书法《百福》的全部创作过程,通过参加多场《百福》品鉴会近距离欣赏《百福》作品。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黄太闻书法《百福》的鉴赏心得:

一、品书先品人。
素有“书如其人”、“人书俱老”的说法。我认同“书法艺术是人格、综合素质和心境的一种体现”的说法(毕竟不是“写字是人格、综合素质和心境的一种体现”)。黄太闻从事书法创作35年,通读历代碑帖,书法作品等身,书法风格已经出古创新,独树一帜,被誉为草书之后的“飞书”,创作高度自主自如,书法作品的确成了黄太闻生命的一种习惯,因此,谓黄太闻“书如其人”,名副其实,毫不夸张,越了解越坚信。黄太闻热心社会公益慈善,其福字作品中正仁和,厚重端庄;黄太闻博学多才,其作品婀娜多姿,外圆内方;黄太闻精通音律、诗词,其作品落笔浮香,上墙有声;黄太闻性情高雅,信念坚定,其作品精气神足,自来成章。原来,只有有福之人,才能写出福气。
二、品书必品文化。
很多朋友欣赏黄太闻书法《百福》,认为黄太闻《百福》书法作品果然“囊百家于形内,挫万态于笔端”,以百幅福字写历代碑帖人物。笔者认为,以笔法对照来欣赏书法作品,这个字写得像谁所写,这仅是浅尝辄止,粗浅之谈。况黄太闻书法《百福》形态数量超过前人,如何比较呢?书法作品犹如花果之盛,我们应该透视土壤、雨露和阳光,欣赏黄太闻书法《百福》之前,理应先品读黄太闻写的《人生百福》诗集,先参加黄太闻的《百福》分享会,聆听一堂黄太闻的劝善哲学课,领略黄太闻打造的中国福文化,黄太闻关于福题材的诗有上百首,其中一首如下:“漫世奔忙纵横路,修禅顿悟通天途。外求必受千般苦,自立须读百代书。平生滥事熟无睹,烈火纯金好不足。生活若为自由故,放下尘缘始见福。”您读懂了吗?
三、品书当长智慧。
在品鉴会上有朋友说,黄太闻书法《百福》体现了黄太闻的才华,凝聚着黄太闻的意气,代表黄太闻书法艺术的新高度。我觉得他所说没有错,但也没有全对。我曾问过黄太闻为什么一定要在《龙图》500之后,选择“福”作为创作题材,而且把福文化无限放大。黄太闻的回答是:福代表永恒、吉祥、善爱和人类正能量。雷锋教导我们说,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人只有以有限的生命做无限意义的事,才能是生命永恒。的确,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黄太闻少了这份智慧就会功利地行使艺术能力和权利。被誉为“世界和平女神——妈祖幸福大使”的黄太闻以造福、传福为己任,《百福》是使命,更是智慧。大家知道吗?鉴赏《百福》,理应接收到福的力量,感悟到如何更幸福的智慧。

黄太闻在一次分享会上把“福”与同音字“符”作了对比解释,才让我真正看懂了《百福》,黄太闻甲午年有一首福诗如此写:“华夏圆梦展龙图,大师立纸写飞书。妈祖大爱平四海,义工奇功荡五湖。仁德可减世间苦,善道能宽仙界途。神佑国安度甲午,百个福字百道符。”大家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