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读书生活琐忆(6)
荣玉奇
六、“文革”大串联
“文革”开始的那一年,为了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中央专门发文件,号召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开展革命大串联,以互相学习借鉴开展“文化大革命”的经验。于是风靡全国的学生大串联开始了。
大串联是在停课以后,一开始仅是在市内各学校搞串联,很快延伸到全国。学生们外出串联,一开始还是有组织的,但很快就变成自由行动了。也就是说可以自由结伴,去什么地方也是自己决定。走以前,只要到“文革筹委会”开个介绍信,再借点钱和粮票就行了。真个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起来闹革命”,谁也管不了谁了。
学生们凭一张学校的介绍信,以及胳膊上的“红卫兵”袖章,就可以走遍全国,免费乘火车、汽车、轮船等除飞机以外的所有交通工具。而且,全国各地,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到处都有“红卫兵接待站”,各个接待站,对红卫兵十分热情。如果你身上没有带钱和粮票,只要有一张学校出具的介绍信,就可以随便吃住,先打个借条。那个时代的大中专生,真可谓是“天之骄子”啊!因为学生们都有一个革命的称呼——“红卫兵”,而红卫兵是毛主席的客人,谁惹得起呀?社会上到处都可见“向红卫兵学习”、“向红卫兵致敬”的牌子和标语。红卫兵如急风暴雨,象洪水猛兽,更像是天兵天将,他们可以到处去大破四旧,可以去“砸烂旧世界”,可以去荡涤一切“旧社会的污泥浊水”,谁人不怕?谁人不敬?一时间,红卫兵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成了不可一世的人物啊!
当年的大串联,对我来说前后有三次:第一次是学校有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老师带队,集体乘火车去北京;第二次是自由结合,去什么地方也是自己决定;第三次是徒步串联,也就是步行,自由结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次,我们七个同学结伴而行,从石家庄南下,经由郑州、武汉、长沙、南昌、杭州、上海,最后又从北京返回石家庄,前后历时一个多月。
因为那时学生可以免费乘火车,结果火车上人满为患。除了座位上,过道上、座位下面、行李架上,甚至厕所里都是人。你挤上火车,想动一动很困难,车厢里的人一个挨一个,车厢超员经常是百分之百,甚至达到百分之二百。由于列车上几乎都是串联的学生,普通旅客很难乘车。
多少年后,我回忆起“文革”中的大串联,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真可谓是经了风雨、见了世面,毕竟那时我才是一个十几岁的青年学生啊。正常情况下,我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外出旅游,比如游览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杭州这样的大城市。而大串联客观上给了我外出游览的机会,虽然名义上是去外地“取经”,学习文化革命的“经验”,但是你学不学,取不取经,鬼知道。反正你可以免费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去什么地方、去多长时间也是自己决定,而费用基本上不用自己掏腰包。我感觉这次大串联,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大大增长了见识,真正开阔了视野和眼界,也确实丰富了头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