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对孩子的支持,欢迎点赞,评论请勿打赏】
作者:山东临沂市商城实验学校七年级13班汲韩
初春里新发的绿草,也必有偷懒的时候,像我;末夏里浓浓的树荫,也必有罅隙的时候,像我;深秋里似火的枫叶,也必有枯萎的时候,像我。冬日里那挺立的傲梅,细想来,好像也是我。
我实在不大喜欢现在的我,我的不拘小节时常让我陡生烦恼。儿时的我不曾如此,从记忆碎片中去寻找儿时的回忆,实在不大好找。听妈妈说,本宝宝3岁进入幼儿园,虽不能用孤陋寡闻来形容,但孤言寡语却恰到好处。直至五岁,我也一直如此,性格从未改变。在六岁时,一次转折使我开始逐渐自信,如同寒风中一支腊梅正准备在第一场雪里含苞待放……
日历回翻到六岁时,爸爸妈妈外出北京,刚五六个月的弟弟却成为我这段至暗的时光里唯一的光明与希望。虽然他可能听不懂我说的话,但是我就天天在床边看着他,不断和他说话。我还经常对他发火,质问他为什么独吞爸妈对我的爱?他那清亮如水的眼睛却只是眨了眨,我的那段黑暗悲痛的时光里,他总是这样——我那时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说话。我哭闹,我佯打,却总没敢伤着他。我没辙,那我就哭,既然他不理我,那我就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哭。一段时间,镜子就如同我的树洞,我每天对着它,向它哭诉。
突然有一天,弟弟终于开始理我了,他开始用他那藕节般的小手轻轻碰触我的额头,我也用我温热的额头回应他。虽然他可能依旧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但话语已经不重要了。镜子那边的渐渐冷清,而弟弟周围渐渐热闹。我寸步不舍离。长大后,再去回望六岁时的自己,我感知我是个内心柔软细腻的姐姐。

眨眼之间,当我拿起笔再去写十三岁的自己,才发现我渐渐喜欢上了自己。我不想做温室里的奇花异果,相比之下我更加敬仰“岁寒三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更堪红白山茶。它们具有太白之豪放,稼轩之清廉,东坡之少年。 我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少风雨在我面前放肆的狂笑,更不知道有多少坎坷会在我面前无法无天的舞蹈,但路才刚开始,我还只是少年。少年热爱着天高云淡时无边的江山,见证着霞光万道时夕阳铺洒大地时的金光闪闪,憧憬着旭日初升跨过层峦叠嶂山峰时的万丈豪情。

认识我的人,都会定义我豪放不羁,乐观开朗。其实这些品质,大多数都是书籍带给我的。儿时家中书籍,常用纸箱来装,一装就是四五箱,绝不夸张。而儿时第一次接触的文章便是《别把栅栏门带上》。那扇“栅栏门”似乎是每个人的心门。生活中的改变、失败、意外是常有的事,只有那样才能陶冶你的性情,锻炼你的毅力。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你有两个选择:杞人忧天怨天尤人或者一笑而过快意江湖。“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生活的真相,大抵就是有期待。世界很大,月会圆缺,人有悲欢,哭一声,笑一声,何不快乐过一生呢?东坡能“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汲韩也可以。
像我这样的人,不奢求完美主义,只愿做个永远充满热望的好人。
(指导教师:临沂商城实验学校 叶静)
✊感谢您对孩子的支持,欢迎点赞,评论请勿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