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早知道云南石林是缘于30多年前内地畅销的“石林”牌香烟,但多年来因为繁杂的公务缠身,所以直到今年这个暖春才圆了我这个身临其境一睹其秀美之梦。
石林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坐落在云南昆明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离昆明市约80多公里车程。略懂地质的人都知道,石林是海底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在地壳升起过程中受水与空气交替作用,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特征。有的像林、像峰,有的成为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等,这些现象总称为喀斯特地貌。
进入石林地质公园,一池碧水映入眼帘。湖水波平似镜,宛若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奇峰怪石丛中。据说当年周恩来总理走到这里言到:“石林,有山也要有水。若这里有一汪清水,石林风景将更加秀美。”于是当地人民便将原来的自然洼地改造成人工湖泊。现在看来,这一池碧水为景区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过湖上的石桥不远,即到“石林胜景”。当年云南王龙云所书的“石林”二字巨大的镌刻在石壁前。周围石壁上“南天砥柱”、“天造奇观”等字样为其作了恰如其分的注释。
转过“石林”,小道两侧的笋峰高耸入云,一块巨石悬夹于双峰之间,大有随时被风吹落的感觉,崖壁上所刻的“千钧一发”,细细想来,大有深意。
缓缓前行,便是“剑峰池”。只见石峰层叠,密如刀林剑丛。俯视剑池,云影天光;群峰叠翠,倒映池中。那高悬的峭壁,犹如一把锋利的仞剑,直插入石泉之中。相传,远古时代,那石泉中有条凶猛蛟龙,经常骚扰周边的黎民百姓。天帝一怒之下,甩出一把宝剑斩除恶龙。后来,这把宝剑便留在了石林,护佑一方安宁。遗憾的是,现在这剑被雷击毁,只留半截,留给人们无限的惋惜。
“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一路走来,迎面、两侧、头顶,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斗丽。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绝妙的画。“双鸟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踞石台”、“诗人行吟”等无数象生石,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石林景区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发现,自由驰骋地想象。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来。景区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宫仙境,游人莫不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此外,为方便游客歇脚,景区内还建有狮子阁、望风亭、石台、石凳等供人小憩。站在望风亭上,凭栏俯瞰,但见岚光紫气、云霭缭绕;奇峰险峻、尽收眼底。再默念古诗“幽林何太僻,万石凿深宫。经转疑无路,山鸣似有钟。古苔缘雨滑,邃窖倩云封。半点尘难到,惟余谷里风。”(《石林》)时,别有一番心情,暗暗惊叹造化的神奇。
云南石林地质公园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小石林里最有名气的景点当数“阿诗玛”,由大自然风化形成的“阿诗玛”人物石像,惟妙惟肖,十分生动。犹如“阿诗玛”姑娘头戴毛巾,胸挂首饰,背着盛满果实的大背篓,昂首挺胸向前行走。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更是五彩斑斓,妩媚动人。
传说在美丽的阿着底,一位美丽勤劳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爱上了彝族撒尼青年阿黑哥,凶残的地主热布巴拉垂涎阿诗玛的美貌,趁阿黑外出牧羊的时候,抢走了阿诗玛。
勇敢的阿黑闻讯火速前往营救,经过惊心动魄的斗争,终于救回了阿诗玛。回家时,他们幸福地唱起了“马玲儿响来玉鸟唱,我陪阿诗玛回家乡.....”,但是当两人来到石林时,却遭到了地主的暗算。地主勾结了崖神唤来了滔滔洪水,冲散了这对忠贞的恋人。洪水中阿诗玛化为一尊石像屹立在了小石林玉鸟池畔,脉脉含情,翘首眺望远方,似有所思,若有所盼。尽管历尽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但清纯、痴情、脱俗的阿诗玛,却永远在石林之中岿然不动。
虽然这只是传说,但真的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们的天脑洞开。也正是这些美丽的传说,让石林增添了许多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到了云南石林,女士都称阿诗玛,男士都叫阿黑哥。听着景区此起彼伏的古老称呼,恍如隔世,疑似时空穿梭到了阿诗玛时代。
现在,阿诗玛已成为一代又一代彝族女子的代称。到石林去看阿诗玛,去聆听她和阿黑哥曲折动人、追求幸福的爱情故事已成为万千游客的共识。一路走过,通过众多故事和传说让我对这个勤劳勇敢、热爱生活、不畏邪恶,“断得弯不得”的伟大民族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并充满崇敬,也是我这次石林之行的最大收获!

作者简介
刘玉清,网名文涛,央企中层干部。现为乌兰察布市作协会员,中国观网(华北区)签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