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史料顾问:祥云
诵读:雪绣冰绮
第六篇 “煤建精神”齐塑造,发扬光大永传承。
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从来都展示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不胜枚举,这些都体现了历史上中国人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新中国总结出的有长征精神、抗战(抗联)精神、雷锋精神、大庆、大寨精神、女排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进一步弘扬了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增加了改造自然、正义战胜邪恶等文化元素。
我在煤建处工作二十余年,1997年离开到现在也有二十多年了,但我与煤建处的一些老同志老朋友相逢畅谈时,总是谈起“煤建精神”一词。思来想去,我对“煤建精神”的理解概括为:精神是文化的缩影,文化是精神的写照。一种精神的形成从来都是由同改造大自然和生产劳动中得来的,都是在刻骨铭心的劳动实践中得来的。没有司马迁哪有《史记》,没有《史记》,哪有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煤建精神”当然也是由煤建人在几十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企业精神。据我所知,煤建处的前身是新中国成立后,隶属国家煤炭部第二十三工程处,工人群体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其中不乏各类文化知识分子。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设了新中国第一对现代化竖井——东山竖井,后更名为“新一竖井”。 1985年我到煤建处工会时开始主编企业刊物《开拓者》,在收集大量的素材后,创作了抒情长诗《与共和国同步并行》——记前进中的煤矿建设工程处,现转载如下:
当曙光从新中国的大地上升起/五星红旗呼啦啦飘曳在共和国上空/鹤岗也披着湿漉漉的晨雾/跨上了社会主义大建设的征程。
面对满目苍夷的煤窑秃岭/开来了一队改变旧面貌建设新矿山的建井雄兵/简陋的工具简单的行装/充实的精神饱满的笑容。
担子挑着对新矿山的追求/挑着对新生活的信念/和祖国人民久盼的盛情。
夜幕降临了/那不夜的灯火/沸腾的举动/
将每一张兴奋的脸辉映得通红。
气盖唤醒了沉睡的矿山/那喜悦的抽泣/
宣告了乌金即将喷涌/看井群轮廓/井塔竖立正中/啊,全中国为之振奋啦/鹤岗东山竖井/煤炭战线之大成/起锚了/从东山转战兴安丶南山/怀揣着煤炭部的嘉奖令/和一幅新矿山的蓝图/又开始了新的长征。
你们有中国工人阶级的胆略气魄/你们有中国矿工的铁骨铮铮/
你们有一双擎起共和国大厦的双手和钢筑的脊梁/你们有致力于民族之林之全能。
你们渴望外援但不依赖外援/渴望先进但不跪拜求荣/渴望友好但不卑躬屈膝/渴望生存但不苟且偷生。
正是具备了中国工人的胆识和骨气/何惧谁翻脸撕毁合同/正是在这条创业的路上/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赢得了特别能战斗的美名……。
这是一首歌颂赞美建井工人的诗篇,作为一种诗化语言,也比较集中概括地表达了建井工人在新中国伊始的矿山建设中,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加班加点,辛勤奉献的主公翁精神,和为新中国建设所付出的热血和汗水。竖井建设期间,中苏关系破裂,撤走技术专家,项目面临下马。种种困难没有难倒中国工人阶级,可以想象要克服多少困难险阻,需要征服和跨越多少艰辛坎坷呢?
当然,不同时期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奋斗诗篇——1966年以后,煤建处建设了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南山竖井,曾轰动全国。我得知那个100吨重的斜拉井架,是七工区起重工用手动“斤不落”、“反滑轮”竖立起来的;峻德矿流沙“帷幕凿井法”获国际先进水平;兴安矿二水平竖井滑模,是国家煤炭新科技新成果;02号掘进队水仓月进超千米等全国水平的战绩数不胜数。这些生产工作中创造出的先进技术和辉煌业绩,是无数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给煤建文化人以无限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怎能不激发“煤建文化人”的创作热情呢?所以应该说“煤建精神”是“煤建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的“文化创造”,也是“煤建人”热爱建井事业的情怀展示,“煤建精神”催生出了文化产品《开拓者》,它是一部建井工人的史诗,承载了一代代建井工人的创业奋斗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