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余的厢房外(组诗)
卫铁生
之一.
一朵余香,不再熬药。松弛下来
阳光在脸颊,慢慢恢复憔悴。
空余的厢房外,雕花窗停下一个时代
安息的深,都献给曾经的遗产。
秋凉的一层斑驳,轻敲哪回初心
了却暗影,风流谢幕,不去梦里淘金。
观光客来找故事,脸型模仿铜镜
流行的化妆盒,收敛回音。
其实,风雨早已停下老宅的烟火
厢房博物馆,无咳嗽可疗。
只剩空余,剩一扇木窗,一面墙
在光影夕阳中,被寂静收藏。
之二.
旧人睡了,远处的更声已天下大白
翻阅古籍的问安也停下。一束花
在虚影中上升,多余的章回不再呼啸。
婢女在丽词折扇的谢幕里失业
江湖的洗漱声,没有伺候的秋千
偏房废弃,严肃的等级废弃,都成而已。
印刷族谱的一道墙,添加美颜程序
三流的青衣,铜钱的窗扉
莫名的老宅院,正在申请复古费。
折腾,随意折腾吧,旧人睡了
三维动漫的鼠标,晃动着斜阳的老蝉。

之三.
一直给你写信,檄文一样讨伐
你锁着自己不出来,爱,比空屋更空。
再也不见你,黄花瘦的比喻
没有多余雨滴,救因缘。
窗口,吹着无定河回不来的风
金戈铁马,已化做一道靠墙的光
熙攘的远行人,背影都错。
你锁着心,不出来,不再接受新洗礼
厢房如落尘的信,懒得打扫。
其实,比空屋更空的时代已结束
你把自己惰成古迹,没有意义。
贴征婚广告的花束大摇大摆出现
如果你还能听到有人喊你
请推掉历史,重活小女子的娇羞忸怩。
之四.
随一群游客,走过大堂和家族辉煌史
都是遗物文物。我溜到僻静厢房外看微信
发现几朵小黄花,以及不再生火的光。
喧嚣,沿墙砖沁过来,朋友圈主流作品
不许瓜田李下,不许曝光卑微出身。
我瞄了瞄特色意境窗扉
脏乎乎风景,混杂口水和咽气声。
闭着嘴,我不敢说三道四,现实历史太深
可以无人处玩玩痒,戏说,对,戏说。
导游大喊:跟上队伍,别走丢了
我从厢房外墙侧身,不带走一粒尘土。

榆钱儿读诗:
之一.永不葬花
我不用去电影院,博物馆,也不用翻积尘史料中黯哑的老照片,只看这几行诗,便已穿越,回到往昔大宅四合院女孩儿住的西厢房了。
文笔极简省,意象极典型:铜镜,化妆盒,一扇木窗,一面墙。而旧时女子闺房轮廓已清晰呈现。
随游客走过厢房,环境氛围是历史的“安息的深”,是“斑驳的秋凉”,是“憔悴”的“夕光暗影”,是死寂的空荡。
古今情景在眼前文物与联想中交错叠现,不由感慨:时间的风雨,令豪门“风流谢幕,不再去梦里淘金”;而深闺千金,那“一朵余香,不再熬药”。连同那个病态的时代,那些禁锢的青春相思,那些夭亡的芬芳少女,都已化烟,“无咳嗽可疗”。惟余葬花泪光寂寂,唤起游客隐隐叹息……
哦,博物馆的厢房遗迹,是建筑体的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啊。而读诗,仿佛走过寂寞花冢,浸入那一丛丛咽噎的暗影……
想起诗人卫铁生曾在一首诗中抒写读史的觉悟,也适合这首的弦外之音:永不葬花!
之二.垃圾·遗产·发财
这首讽刺时弊:打着传承历史文化的幌子,发历史垃圾之财。
旧时代巳经死亡。奴婢等级制已经废弃,旧人在时间中早已睡去,永远睡去。却留给某些子孙一大笔可下蛋发财的遗产:把陈腐的遗迹“印刷出族谱的一道墙/添加美颜程序/三流的青衣,铜钱的窗扉/莫名的老宅院,正在申请复古费”。
对于古代文化遗产,一些不肖子孙,目光短浅,只要能发财,礼义廉耻全然不顾。其愚妄的喧嚣,仿佛借用“三维动漫的鼠标,晃动着斜阳的老蝉”。
想起鲁迅《拿来主义》中那段精彩的比喻了,与这首诗异曲同工,其中一段原文照引: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这段比喻中,鲁迅怒斥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其一,逃避主义者。标榜清白,割断历史,不敢继承,是“孱头”;其二,虚无主义者。全盘否定,放一把火烧光,是“昏蛋”;其三,全盘接受者。大吸剩下的鸦片毒品,是“废物”。
诗中那一群申请复古费的人,也是鲁迅笔下的“废物”无疑!
若是顺着卫铁生诗人批判现实的笔锋,重读鲁迅《拿来主义》原文,便应该明白继承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原则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之三.谁囚锁了我的姐妹
这首诗,通篇以充满人文色彩的悲悯呼唤,传达出对被封建历史文化洗脑的女性深切同情,以及对妇女觉醒、自我解放的殷殷期盼。
那个走不出屋门的女子啊,“比空屋更空的时代已结束”,你为何依然孤窗独坐,守着那阕旧诗词,守着望穿秋水而永无归期的等待——战乱频仍的历史窗口,“吹着无定河回不来的风/金戈铁马,已化做一道靠墙的光/熙攘的远行人,背影都错”。
你活在陈旧的记忆里。你不知道,空房,冷酒,秋窗,风雨,黄花……那些烙进旧时代女性心灵的悲情景象,早已成为不复活的历史胶片。
而你心如死灰,“厢房如落尘的信,懒得打扫”。你葱郁的青春,爱情的花蕾,活着的本能,都枯萎于历史阴影和陈腐观念了!
我的姐妹啊!锁住你的,不是深院,不是厢房,不是铜锁,而是几千年来三从四德的封建文化,是强暴女性的精神枷锁!
我想解救你。“我一直给你写信”,可是“你锁着心,不出来,不再接受新洗礼”,“你把自己惰成古迹”;我心急如焚,哀你不幸,怒你不争,竟至于呼唤的措辞,激切如“檄文一样讨伐”!
“如果你还能听到有人喊你/请推掉历史,重活小女子的娇羞忸怩”!
新时代的今天,女性解放自我的重要前提,是挣脱旧观念的桎棝。愿景我的姐妹,把活出个性追求幸福的钥匙,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之四.我不能走丢了
游览古迹,五内感慨。细读,字字都含画外之音,句句都藏冷傲劲骨。
古迹中轴线上,是巍峨堂皇“大堂和家族辉煌史”。这是正史。
而正史未必都正啊。亦如今之喧嚣的“朋友圈主流作品/不许瓜田李下,不许曝光卑微出身”。只粉饰歌颂,而将虎皮大旗背后的阴谋邪恶与淫滥一律屏蔽。
惟厢房“僻静”,噤声的弱者呻吟,化成几朵寂寂小黄花,像“不生火的光”。
唉唉,举目黑影太浓,历史都是戏说,现实都是垃圾,艺术特色都是脏乎乎的风景。而“现实历史”机关奥秘都“太深”,我小民一枚,“不敢说三道四”。
牢骚愤懑的我,所能做的,只能是讷言慎行——“闭着嘴”,从不被人关注的厢房小心翼翼地“侧身”走过。惟原则坚定持守,“不带走一粒尘土”,拒绝精神污染,谨守人格与灵魂的我行我素,我清我洁。
也许我不识时务,不从众,不能跟上主流队伍,但我决不能把自己“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