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写诗的经历
前几天在微信上发了几张诗歌获奖证书,与诗友分享。一位文友建议我写一篇创作经历的文章,我有点踌躇,因为伏案稍久,脚会肿胀。转而一想,时光荏苒,退休后学诗写诗一晃十几年,也确实该回顾一下这段往事。于是我开始翻腾清点,先把写诗的五个笔记本找齐,上面记载着十几年来全部诗歌习作{俳句、汉俳、译诗、古体诗和解字诗}。数出共有2740余首。记录了童年至晚年的许多回忆和故事。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生活态度,可见一斑。这些诗稿中,估算已发表500余首,刊登于报刊杂志和几十部精品集中。有二首汉俳入选美国《明州时报》,《风雅汉俳》主编段乐三送恭喜。经清点,已获奖很多次,找到荣誉证书54件。奖项有:最佳诗歌奖、最美诗歌奖、终身艺术成就奖各一次,最佳新古体诗创作奖2次,特等奖10次,一等奖、金奖36次,二等三等优秀奖若干次。授奖单位有: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编辑部、中国萧军研究会、北京市写作学会、世界华人华侨艺术家联合会、中国当代名人文化研究会、中国老年报书画院、义乌市文联、世界报社、全国开发区人才研究会等单位。以上都是向国家民政部门等单位登录注册的合法文化团体。还相继被授予“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精英”“新中国七十周年文艺名家”“中国创新文化名人”“新时代人民艺术家”等十多项荣誉称号。这些对我意味着什么呢?也可说是我十几年来退休生活艰辛和快乐相伴的写照吧。现从以下几方面作一回顾。
(一)学写俳句汉俳,充实美化生活
2005年我退休。不久,朱实老师电话约我参加俳句学习小组,亲自授课教学员学写俳句。我们认真学,认真做作业,我一次交了十二首俳句习作。接着开了一次俳句句会,由大家投票选出几名优胜者,我也有幸选中。朱老师抄录一首日本俳句作为奖品奖给我,还亲自翻成中文:“青蛙,你也油漆未干?”我理解有永葆青春的寓意。我把这幅墨宝挂在书房,一直鼓励自己。后来,小组雅称“俳之桥”诗社,转向学写汉俳,许朋远老师呕心沥血,领导诗社活动。汉俳简洁明了,长短错落有致,朗朗上口,我很喜欢,也很投入。写了很多。用它记录了许多生活故事。我经常发习作向许老师请教,受益匪浅。全国两次汉俳征诗大赛,我和几位诗友荣获优秀奖。我的获奖诗是:“隔海望西东/长城富士落彩虹/咫尺闻鼓钟”第二首是:“《春燕》春燕衔泥归/檐下筑巢飞来回/老屋顿生辉”有一次,和老友去张家界旅游时,我挑灯夜战写了十五首汉俳。例:“金鞭溪畔行/青松绿石苗妹影/弹指铭我心”另外,我还仿写一些古体诗,例:“《竹林》竹林轩昂顶日凶/荫处鼾睡美须公/蝉鸣鸟叫林更静/翁梦骑竹遨太空”。

(二)重视传承汉字文化,探索创作《解字诗》
汉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著名诗人流沙河说过,一个汉字就是一条路,带我们回到传统文化的故乡。受名家启迪,我慢慢在实践中体会到:每个汉字都可演绎为美丽的诗句,把我们引向传统文化更深遂更美妙的精神境地。说起解字跟作诗的关系,可追溯到自己的童年时代,小学五年级时,我熟读“薛仁贵”传,开头写唐太宗李世民夜梦被番将追杀,一白袍小将救了驾,问小将名字时,他只留下四句诗跑了。这四句诗是:“家住遥遥一点红/雪花飘飘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唐太宗召大臣破解。军师徐茂公从字音字意一一分析,解出此人名叫“薛仁贵”。这种读诗解字的方法,也许在童年就为我写解字诗留下了伏笔。算是有点渊源吧。另外又让我想起了生平写的第一首诗。那是念初中一年级时,老师组织学生去游位于半山腰的官岩殿。来到山脚下,老师指出有两条路可达,一条是左边的石道,右边一条其实不是路,而是要爬坡登山上去。多数人走石道,我和其他俩人偏选爬山,我穿越荆棘丛林,手脚并用爬崖越险,终于满脸污垢地到达目的地。回校后我写了首打油诗:“不走石道选爬山/不怕坡陡崖危险/青少年呀攀呀攀/终于登上官岩殿”。我从事外事口译和导游工作,业余喜欢古典文学和古诗词,有一次和一位日本游客交流汉诗到深夜一点钟。退休后,我开始琢磨汉字,我对汉字作过如下描述:汉字多义多形状,横竖点捺异方向,任你解读和想象,写诗写画乐无限。我开始尝试着分解汉字,把它拆成“零件”,重新排列组合,造句作诗。我开始写人名,写好人好事。例写《王羲之》:主笔一点走大地/晨曦泼墨千日砺/芝兰君子飞草书/行云流水奔天际。1句“主”走“点”剩“王”字。2句“曦”“泼”“日”剩“羲”字。3句“芝”飞“草”剩“之”字。我写了一百多位人物的解字诗,收入诗集。
2013年,从老年报看到北京的征诗广告,我寄了《颂毛泽东》等两首解字诗去应征。几个月后收到了一等奖的喜报,简直不敢相信。我去参加了颁奖大会。会议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主办单位是中国老年报书画院、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编辑部等。好几位老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讲话。大会对我鼓舞很大。我的获奖诗是:《颂毛泽东》大手一挥师北上/幸四渡水救危难/林中抗日持久战/进军全国得解放。第二年,解字诗《颂邓小平》参赛又获一等奖。其诗是:又闻公来主政改/革故鼎新落尘埃/评言一出国门开/放眼世界奔星海。该诗一年后还被评为特等奖。2014、15、16年是我写解字诗最多,获奖最多的时期。我边写边学,边探索边参赛,慢慢前行,克服家务忙身体弱等困难,不停地写着。报刊有关诗的文章我都认真阅读,古诗词集也常翻阅,专家讲座认真聆听,点点滴滴汲取知识滋润自己。我以歌颂新时代为主旋律,写人间的真善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辈出的英雄才俊、人民幸福等等。一首解字诗,草稿要写好几遍,琢磨修改三五天,甚至更长。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我还挑战自我,解读国歌84个汉字,写成了一首84句长的解字诗。写了三个多月,原题:《国歌的联想》。2016年获“江山颂”全国诗书画印大赛一等奖。现收录于我国庆诗刊中,诗题修改为:《前进,前进,前进进》。毛主席也是当代一流的诗人作家,他曾有论述:“诗当以新诗为主,旧诗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题材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致臧克家}格律诗讲究文言、对仗、平仄、用典。我认为只能小众化,由少部分有志于此的专业人士、专业诗人去研究和传承。我的选择是仿古重今,即既要学习古诗五言七言的格式和对仗工整、言简意赅等精华,又要突破平仄、用典等清规戒律,独创探索解字作诗的新路。要用现代白话造句,用汉语拼音押韵。努力做到有传承,有创新,求发展。这样,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青少年学生都易接受。当然,我还是在探索阶段,作为诗还有很多缺点。必须努力提高写诗基本功和修养。解字诗我原称之为《字中诗》,后来听了一位老诗人的建议定名为《解字诗》。我以《解字诗》为题写了一首诗:“刀刻牛角小号吹/墨宝盖世弟子规/愚人讨教土秀才/鸿雁带着笨鸟飞”投稿2016年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获一等奖。还优中取优,评出七名“最佳诗歌奖”。我诗名列其中。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颁奖大会,我两次第一个上台领奖,两本获奖证书的编号都是一号。在入编的精品集中,《解字诗》刊登于首页头条位置。{刊登于精品集首页头条的诗还有《颂邓小平》《清明节》《王羲之》三首}“最佳诗歌奖”是从国内外16236位作家的来稿中评选出来。由主协办单位和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日报社、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评审而定。我当时的喜悦不言而喻。后来,羲之书画报两次专版推介我的解字诗一百多首。2017年10月,《解字诗》诗集出版。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在样书备案信息中,有个内容介绍,部分摘抄如下:“本书稿收录了作者创作的新颕独特的解字诗250多首,每首以解析汉字的形式写成,…这种形式的诗歌,既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又独创了一种诗歌体裁。每首诗都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了正能量。具有厚重的文化含量和较高的出版价值。”2018年该书被评为“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首届百家诗会图书一等奖。2019年出版了“新中国70周年70位文艺名家作品展—钱希林卷”,也是解字诗,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也被评为全国第三届百家诗会图书一等奖。
这些诗集,一部分送亲朋诗友,一部分用于外出交流,以诗会友。我曾这样写杜甫:“十八奋读矢建功/远土交游仕进空/诗圣纵横点滴力/诗史滔滔何用功”“杜”字的前半个“木”可解读为“十八”,指十八岁杜甫年轻时代是很发奋读书和作诗的。矢建功即矢志建功立业,想做大官办大事。“杜”的后半是“土”字,用“土”造句:远土交游仕进空。杜甫跑很远的地方去交游酬唱,企望得到大人物的赏识,重用他当大官。但他仕途失意,愿望落空。结局还是穷困潦倒,客死船上。他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诗歌,堪称诗史,被尊为诗圣。所以我解读“甫”字时,第三句写“十”“点”,第四句写“用”字。“十”可解析为“纵横”,造句:“诗圣纵横点滴力”“用”字造句:“诗史滔滔何用功”杜甫一生用尽了点点滴滴的力气,写出了千古不朽的诗史,是何等用功啊。我学习杜甫,坐高铁去北京远土交游,去学习旅游,不为谋官升职,只求快乐高兴。杜甫是远土交游仕进空,我是远土交游乐无穷。
(三)诗意人生诗意生活
生活是诗歌的源泉,写诗也是一种人生的方式。诗和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上大学前,我曾和弟弟在江西农场养过二十多头牛,那种带群牛上山下山、早出晚归的艰苦生活,也充满着浪漫和诗意。我晚年写了汉俳《牛司令》,在网上流传。《牛司令》:一、出发,踩露率群牛/一字长蛇山道走/司令我带头二、吃草,司令一声喝/牛群吃草满山沟/我唱信天游三、集合,司令一声喝/牛群集合围着我/摆尾又摇头四、回家,司令一声喝/牛群飞奔回茅舍/待命赴田头。退休学诗写诗以来,我觉得人生好像进入了第二个春天,感到精神振奋,青春煥发。深深觉得诗不仅悦己悦人,还可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战胜困难和艰险,甚至改变你的人生。对此,我有终生不忘的经历。1975年末,我患病住院五个多月都未治好,医生都快失望了。到了生命垂危关头,我毅然给院方写了请求书,请求医生手术治疗,破腹探查,写明一切责任自负。我还写上毛主席的两句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受此鼓舞,医生全力以赴,手术十小时,查明恶性肿瘤晚期。只能作姑息性切除。医生断言只能活三个月。当场发了病危通知书。但在这两句诗的鼓舞下,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成功闯过了手术关、病房关,经住了化疗和放疗。住院一年多,终于胜利出院了。同样在这两句诗的鼓励下,坚强地活到现在,整整四十五年。
以诗会友,共寻乐趣。解字诗出现以后,收到不少来信来电。不乏赞美之词。一位叫吴成启的诗友来信说:“拜读阁下大作,深为您的思维、文釆、观点所折服。”又来信说:“…大作拜读,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得到了力的鼓舞,学的提升。您是一朵奇葩,一枝独秀…”一次在北京与一位四川老诗人同住一房间,他看了我送的《解字诗》一书后,赞不绝口,还说:“认识您真是三生有幸,解字诗是传家宝,我学了后要传子孙。”见他如此快乐,我也格外高兴。原来天各一方素不相识的人,以诗为纽带聚集到一起,共倾心声,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友,这是何等的乐事啊。
有人问,你身体不好,又要做家务,又要照顾一个盲人妻子,什么时候写诗啊?写诗是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责任。我脑子里经常想着汉字和诗,散步时,买菜时,看病排队时,甚至烧饭做菜时都在思考在琢磨。想到佳句马上找笔记录下来。就这样点滴成河,汇集成册。然而,自已离真正诗人的要求还相差很远,那些红帽子只是鼓励。写诗充满乐趣倒是真的。它能使我忘记一些无端烦恼,代之,经常有说有笑地牵着盲妻之手,漫步在充滿阳光的步行道上。最后,我引用自己《我之路》{七十自述}中的“五、六两段诗”来结束拙文:五,《历尽艰难》英年冒险战癌病/中年丧子马不停/晚年妻盲半天落/披荆斩棘走密林六,《勇敢前进》一程程坎坷不平/一村村柳暗花明/一个个跌宕起伏/九九难去取真经。我虽艰辛,但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