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鲁山倒影
杜先锋
故乡是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庄。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依得是望鲁山,傍得是望鲁湖,属于市域内的两大旅游景点。
望鲁湖就在望鲁山的东侧脚下。两者联姻孕育的“望鲁山倒影”更是瑰丽绝伦,美轮美奂,令无数文人骚客、游子羁旅所赞叹不已。
望鲁山算得上自然文化名山。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记载:“望鲁山在城南五十八里,长亘五里许,登绝顶可望兖州,故名。山北隶肥城,山南隶泰安。”,春秋后期已属于齐国。望鲁山山势险峻,峰峦叠翠;植被茂密,树木参天,郁郁葱葱;山间多见飞瀑流泉,溪水潺潺;山中鸟类繁多,百鸟齐鸣之音不绝于耳,在幽深的山谷中悠扬回荡。山顶阳坡的开阔地上建“有龙泉寺故址,寺东南水流汩汩,冬夏不涸,即龙泉也。”寺南上方有一狼窝洞,口小腹大,侧身方可入内,洞可容十余人。在洞尽处,有一天门,上通顶峰。寺南有一土堆,直径约50米,高10米余,为“望鲁坟”。相传春秋时鲁王之女嫁与齐,后因齐鲁相争,其女不得归,怀念亲人时,只可登山顶遥望,死后葬此,故名望鲁山。山上尚有齐长城遗迹,尚存点将台、望鲁庵等遗址。著名景点有九节子龙,九节子龙在山顶由九棵大石组成,因形似龙首而得名。
山东侧便是望鲁湖,是大跃进时期动工兴建,后来又进行扩建而成的中型水库。主坝西接望鲁山,东连盘龙山。系由市域内的五条河流集水小会河截流而成。流域面积近半个市域,最大库容约三千万立方米。水色天光,一碧万顷,山水相依,是消夏休闲、观光旅游的绝好去处。
这里是我的生长地,长大期间经常登山望远,游湖纳凉,对山湖的美色早已习以为常。妻子却常常怀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尤其是“望鲁山倒影”,对她的吸引力最大。
妻子擅长摄影艺术,一有机会便吵着回老家看看,名曰探亲,实则想趁机拍些“倒影”的照片而已。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拍到理想景像的。一般选在中秋和初春季节的早晨七八点钟。因为天气凉爽,湖水的温度也低多了,细菌不易繁殖,水藻也不能很快生长;且雨水稀少,很少有雨水把地上的泥沙和脏东西冲进湖里,湖水中原有的泥沙业已慢慢沉到了湖底里去。这样,水就变得清亮透明了。无风晴天早晨,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平静得像一面光亮的镜子。
那年中秋节前,妻子提议提前回家团圆。其实,她的心思我懂得。离节日还较远,她就忙活起来,购买回老家的中秋礼物;筹备录像机、照像机等影像设备;向单位领导打招呼调休假日,腾出足够的时间欣赏家乡的山水。期待遇上望鲁山倒影之大观,多取些影像资料,把美好的瞬间留给美好的新时代。
离过节还有两天,我便携妻儿回到了老家。翌日一大早,全家人就来到湖畔。站在大坝上西观望鲁山,山势陡峭,似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座座峻峰自南向北,高低错落、逶迤绵延数里,大有“山舞银蛇,原弛腊象”之势。松柏在岩壁的缝隙里冒出,倔强成长,伸展出粗壮的枝杆,似侠客的臂膀,展示着它的坚韧和傲骨。悬崖峭壁上,景区开发商建起许多巧夺天工的楼台亭阁,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蓝的碧蓝……远远望去,山体仿佛一幅长长的水墨画卷,令人陶醉。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牧羊鞭子的翠响,不由低头看去,却发现那望鲁山的影子映在了湖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峻峰峭壁、苍松翠柏、楼台亭阁格外光彩。连在树枝间嘻戏的鸟儿都清晰可见,水里边竟然多了一个世界!比岸上的景色还要好看。 妻子兴奋不已,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将所有的美好都死死地定格下来。
回到城里,遴选部分照片,编辑上文字,投往各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专题栏目。由于景色宜人,拍摄技术过硬,大部分被发表,个别的竟然获得大奖。望鲁山和望鲁湖,因了望鲁山倒影的缘故名声大振。山、湖、影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吸引了远方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景点人气爆棚。
其实,望鲁山倒影不是任何时侯都能看得到的,就象爬泰山看日出,登长白山看天池……既便在适宜的季节里,看到的概率也只有十之二三。这便显得倒影有了几分神密色彩。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单单湖水清澈是远远不够的。阴霾天呢?下雨天呢?刮风天呢?都不行。阴霾天,雾蒙蒙的,恰如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中的“暗雪山”所表达的意景,天色混沌,山的轮廓漠糊不清。陆地上尚且看不清,更谈不上水中的影子了;下雨天,山和天的边界也不清楚,更有雨点将湖水的镜面砸得千疮百孔,也就映不出影像了;刮风天,大风刮起的波浪,小风吹动的涟漪,将湖水搅得不再平静,山影化作了“泡影”。由此可见,能观得到“望鲁山倒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由我的阅历看,如今的人们能够观赏到望鲁山倒影这一状观景像,长期的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工作,于此功不可没。
上世纪中期以后,特别是文革和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望鲁湖里的湖水是十分混浊的。这一因果关系简单明了。首先,集水区域的植被(含望鲁山的),遭到严重破坏,山体土壤失去了保护,一下大雨,大量的泥沙被裹挟着冲进河流,带到湖水里面。再者,流域内河流沿岸,一哄而起发展了许多所谓乡镇企业,其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水中。另外,很长一段时期,人们急功近利,利用湖水搞起了网箱养殖,更加快了湖水的污染。那些年,难得见一个清澈见底,平静明亮的湖面。
这与我游览黄河所看到的现实情况十分相似。2021年,我随旅行团来到三江源考察,所见到的黄河上游河段,竟然不是“黄河”!黄河的源头从巴颜喀拉山脉缓缓流出,汇入青藏高原上一对姐妹湖扎陵湖、鄂陵湖,又从鄂陵湖流出,一路流至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这里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点,黄河水在此之前都是清澈的,比我们国家的其他河流还要清!然而,从刘家峡水库流出以后,河水因为冲刷黄土高源的黄土,便变得浑黄了,成了我们常见的黄河。其原因很确定,青藏高原的植被良好,没有水土流失现象。黄河中下游,特别途经的黄土高源段的状况却就不尽人意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敢问,源头的水都变混沌了,池塘的水还能“清如许”吗?
后来,顺应自然界的警示,家乡的人们加强了流域内的环境治理。植树造林,宜商品林则商品林,宜经济林则经济林,山上山脚,凡不宜种粮食作物的,见缝插针全部造林绿化,望鲁山的植被很多也是人工营造的;发展低碳企业,加大废水处理,关停污染企业;禁止湖水养殖,种植净化水草,等等。一代接着一代干,人们坚持不懈,用睿智和汗水换来了望鲁湖池水“清如许”,换来了山清水秀“倒影”美。
望鲁山倒影,是魅力桃都的一道亮丽风景。它给新的时代增加了光彩,令人倾倒,也发人深思。它似乎在用自己的大美昭示我们:美在创造,也在维护。相对于无知的破坏而言,维护是更好的创造。许多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维护、传承,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城市固有的美好,一定会托起它新的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
2021年孟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