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孤平
郭培友
前段时间,同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何树华先生一起采风,何老师让我写篇关于孤平的文章。我诚惶诚恐,这个有争议的话题,确实不好谈,王步高教授在"学习强国"上面讲《诗词格律与写作》时,只是列举了王力、启功先生关于孤平的说法,至于什么是孤平,他也没有说。因为不管你怎样说,都可能会有人反对。尽管如此,既然老前辈嘱咐了,我就说一下自己对孤平的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方家及各位读者,以期抛砖引玉。
一 何谓孤平
现当代诗界关于“孤平”的理论,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王力和启功。王步高在其《诗词格律与写作》中就说过:“现代学者里,如果王力算是甲派理论的代表,启功或可算是乙派理论的代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们两人的“孤平”理论。
(一)王力孤平说
王力在他的《诗词声律启蒙》中提到:"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个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这里也存在一个争议。第一部分人认为,王力先生说除了韵脚外,仅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第二部分人认为王力先生是在分情况、分句式讲“平平仄仄平”时说,如果第一个字为仄,除了韵脚,就剩一个平声字了,这就是孤平,第一部分人仅凭这句话就说王力先生的是那样认识孤平的,缺乏证据。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要看主流看大方向,社会上一提王力先生孤平说,绝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第一部分人的认识,所以我们按第一部分人的认识来论。
综其所述,王力学说的要点是:
1.除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即是孤平。
2.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3.在古代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
(二)启功孤平说
启功在他的《诗文声律论稿》提到:"律句中忌`孤平',是从来相传的口诀,但没有解释的注文,也没说哪个字的位置例外,如果有人看到`孤'字而推论到句首、句尾的单个平声也要避忌,岂不大错?因为'孤平'实指一平被两仄所夹处,句子首尾的单平并不在内"。
综其所述,启功学说的要点是:
1.“孤平”指的是“一平被两仄所夹处”。
2.孤平并不限于平收句。
3.在古代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
二 孤平为什么是大忌
格律诗中的孤平是大忌,那么古人忌得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古人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孤平影响诵读效果
近体诗押的都是平声韵,很少有仄韵,平声为清,仄声为浊,近体诗与古体相比,审美更趋向清扬典雅,律诗尽可能多用平声,使诗读起来高吭清朗,孤平句因平声字少而影响诵读的效果。至于怎样影响的,启功先生举王勃《滕王阁序》为例时说"为什么这两个句式中这个地方用平平便好听,用仄平便不甚好听,我还说不出所以然来。",由此可见,孤平对诵读的影响是很小的。
(二)孤平影响仕途人生
孤平是科举考试制定的标准之一,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孤平、落韵等都是致命错误,这是规定,规则制定出来,判卷就有了客观标准,压缩了考官主观上随意的空间。
如王力先生曾说过:“记得我在童年的时候,我的舅父教我做诗不要'犯孤平’。他是一个老童生,可见避免'孤平’是科举时代的一般常识。”
再如清代后期有一位文人高心夔,两次大考都因为押十三元韵而误用了非这一韵部的字,出了韵也就犯规了,被列入四等,不及格。有人为此作了一副对联嘲笑他:"平生双四等 该死十三元”。
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当写诗可以影响你的仕途,你因为一个"落韵"或“孤平”的问题与飞黄腾达失之交臂,可不可惜?那当然是大忌了,这才是孤平被冠以"大忌"的根源,仅凭影响诵读效果,还真算不上大忌。
三 解放思想,换个角度看问题
古人俱说孤平是诗之大忌,我们都被他们这种说法吓住了。但是,我们不能钻到牛角尖里去,古人说的这个大忌主要是在这个科举考试当中,事关他们的仕途人生,怎能不大。
单从诵读的角度说,实际上是很小的事情。所谓诵读好听与否,实与平仄关系不大,例如孤平其实在现代人耳朵里听不出来,听出来也没有什么不好听。试想古风和民歌一定有许多孤平的句子吧,我们今天诵读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吧?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诵读诗词,知道哪句孤平吗?我们可以说那时还不懂,现在我们懂啦,甚至请专家来听舞台上的诗朗诵,能听出哪句因孤平而不好听吗?大家想想不能够吧。这样说来,诗词诵读效果的功能已经退化,退化到听不出来,所以说孤平到今天已经不是什么大忌,只能说是小忌了。
苛刻必然导致僵化,僵化必然导致僵死。 我所说的解放思想,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既然古代先贤都没说清,既然有部分问题都把握不准而争来争去,就要按照"法无禁止""疑罪从无"的原则,割掉争议,而把最大公约数的东西,在敢弃禁锢、尽弃禁锢的原则下取出来,定下来,以指导创作实践。
时代发展变化了,你如果还死抱着孤平中有争议的东西争来争去,实在是没事找事,往自己身上套枷锁。写诗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非自己找枷锁戴干什么呢?除了不利于诗词的繁荣与发展,难道还有什么好处吗?
四 我们怎样认定孤平
(一)启功先生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的说法不严谨。一是会“搞得到处都是孤平。”“用'两仄夹一平’这种观点经常会有许多搞错,把许多根本不是孤平的句子都当作孤平来对待。”(王步高教授语)若认可“启功说”,写近体诗的人难免会动辄得咎,屡犯孤平。这会给写诗的人带来太大的束缚,极不利于诗歌创作的繁荣。尤其是把“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式也视为犯孤平,有扩大打击面之弊。
比如“平平仄平仄”被称为“平平平仄仄”的变体,在唐诗中很常见,几乎可以看作一种固定的律体,再说,五个字都三个平声字啦,还孤平吗?
综上所述,我们对启功先生的说法不予采信。
(二)清•王士祯《律诗定体》中还没有孤平的概念,但却是王力孤平说之先声依据。王士祯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两字相连,不可令单也。”
王士祯此处所谓“双句”,指用韵之句,也就是平收句。
他认为:“平平仄仄平”句中“第一字必用平”,这样开头两字才能“平平”相连,第二的“平”才不会落单。
这可以说王力先生的“孤平说”与王士祯的“不可令单说”是一脉相承的。
(三)王力先生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即是孤平,并且只在韵句论孤平的提法,简单明了,禁锢少,利于诗词创作。只是“仄仄仄平平”是格律诗的固定律式,它就是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但不能称之为孤平。因此,我们应对王力先生的提法稍作修正完善。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
1.孤平就是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孤单的平声字。(如仄仄仄平平,韵脚外的平声字因与韵脚两平相连,不为孤单。也就是说,只要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字,就不判孤平)
2.孤平仅限于平收的句子。
作者简介:郭培友,山东泰安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泰安市诗词学会会员、岱岳诗词学会副会长、泰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苑"微刊创建人、主编。有散文、新诗、旧体诗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表并个别获奖。主要作品《郭培友语句录》系列巜郭培友微诗一百首》《郭培友诗歌创作谈》系列等流传较广,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