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相法点评论坛二、三季度作业

刘相法,曾任解放军某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解放军济南老战士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兼《金秋诗刊》副主编,香港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兼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副站长、《香港诗词》副主编、《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执行主编,《漱玉》名誉主编兼特邀编审、《中华女子诗词》《中华女子楹联》《中华女子散曲》主编,《中华诗人》副主编。出版了诗词曲联集《绿洲心路》《南窗风影》、军旅纪实文学《人生警戒线》《与官兵说法》等著作。

祝贺建党一百年
作者:一缕阳光
七月星光亮长夜,百年壮志不移休。
披荆斩棘开天地,圆梦神州猷绩谋。
【评】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真可谓波澜壮阔,岁月峥嵘。但作者仅用了28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真是惜墨如金。首句“七月”点党成立之时;次句写党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移休”;第三句“披荆斩棘”状战斗历程,“开天地”说取得了胜利,开出了自己一片崭新的天地。最后一句说党继续造福人民,前景辉煌。该诗有层次,有思想,格调高,语言简约。唯觉过分简约内容有些空,尾句语言不够顺畅。

百年党颂
作者:碧原曙光
百岁春秋如画卷,三年剑戟拍心悬。
华生犹载云孙力,物润惊瞻世事篇。
【评】首句即阐明党经历了“百年岁月”,“如画卷”是说党的历史,可歌可泣,波澜壮阔,历历在目。写法上总述一句,高度概括。后面三句,从逻辑关系上应该是总述后的分述,但该诗看不出分述的内容,且“三年”“云孙力”“物润惊瞻”等概念,不知道指什么,由于没有注释,影响了阅读效果。

贺建党一百年
作者:陈何兰
红船集上才,功誉满金台。
锤响雄风起,镰明义路开。
安民销世患,治国救天灾。
抗日驱侵寇,援朝振九垓。
【评】该诗从“红船集上才”,我党初建开始,写到“抗美援朝”,历史跨度大,却写得层次清晰。在语言运用上,既简约又独具匠心,用“雄风起”“义路开”,写出了党的雄壮和党领导的正确性,形象鲜明。在写作手法上虚、实结合,将党徽中的“锤”“镰”分写,并揭示其内在含义,表意深刻;用“销世患”“救天灾”,阐明党的历史功绩,很有说服力。诗不是史论,能用诗的语言把主题思想反映出来,就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建党100周年
作者:徐素芳
红船破雾领航程,唤醒雄狮砥砺行。
星火燎原谋大业,风霜浴血抗倭兵。
三山推倒乾坤定,四海升平玉宇清。
功建辉煌圆绮梦。百年回顾忆峥嵘。
【评】党的建立,中国人从此找到了一条翻身求解放的道路。“唤醒雄狮”,中国要砸碎身上的枷锁,必须“武装夺取政权”。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风霜浴血”,八年抗日寇,三年灭蒋匪,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乾坤”、换“四海升平玉宇清”的伟大胜利。该诗脉络清晰,主题突出,写出了建党百年的主要历史功绩。语言平实,格调高,中二联对仗工稳,很好地表现了思想主题。

一剪梅·栀子花
作者:一袖轻烟
香发幽丛不自夸,一段篱笆,一例清嘉。年年相约驻枝丫,洁白无瑕,笑靥无邪。 未许愁颜向客嗟,寒雪魂加,皎月光加。曾经故事寄琵琶,你入诗家,我去天涯。
【评】该词上片写出了栀子花的精神、颜色以及生长的位置。“不自夸”“洁白无瑕”“笑靥无邪”是其精神;“白”是其颜色;“篱笆”是其生存的地点,于景物词来说,用笔得法。下片主旨在于揭示栀子花的内涵意义。栀子花的花语是喜悦、永恒的爱、守候坚持。栀子花是在夏季开放,人们会因天气炎热变的没有生机,这时栀子花正茂盛的开花,为人们带来了希望及喜悦。过片首句“未许愁颜向客嗟”,充分展现了栀子花的精神风貌,“寒雪”“皎月光”进一步说明“白”和“洁”,烘托了花的品格。该词写得清丽和婉,很好地诠释了“爱”和“坚守”的内涵意义,尤其结句,韵味深长。

水仙花
作者:铁城波涛
瑶台婉约享仙闺,不媚妍霞暗自荑。
虽避尘嚣身玉洁,谁知琼影度寒睽。
【评】小诗首句入题:“瑶台”照应“仙”字,“婉约”状其柔美的姿色;次句“不媚妍霞”说其精神,即不与艳丽的“霞”争媚。第三句“身玉洁”说其素雅的颜色。结句的“琼影”状其柔美的容颜。该诗花之形、色、精神都涉及到了,得法。意境朦胧一些,不易把握。另外,“荑”“睽”等韵字感觉不稳,影响了表达效果。

捣练子·筷子
作者:郝振清
齐上阵,各昂胸,捣海翻山捉虎龙。形影不离天下闯,饱尝世味有春冬!
【评】小词写得简洁、明快。“齐上阵”、“形影不离”说其成对成双,状其特点;“饱尝世味”,状其功用性;“捣海翻山捉虎龙”动态地展现了筷子的行为方式,形象、有味。小词采用将物拟人化的笔法,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石 榴
作者:刘用麟
花开红胜火,百籽一窝亲。
学得君团结,教他世上人。
【评】首句“红胜火”写石榴花的颜色,凸显了花的热烈景象,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力,很有气势。次句写果实,“百籽”挤在一起,用一个“亲”字,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前两句着重形、神,写得形象、有味。后两句写作者的感受,从“一窝亲”,想到“世上人”的“团结”友爱,联想自然、合理。该诗咏物写情,关系处理得好,尤其后两句,拓展了意境,深化了主题,从而增强了诗的意趣。

梨 花
作者:萧傅锋
东畔梢头雨,相宜一两花。
春深情亦媚,地暖景先赊。
冷艳开三树,清芬落几家。
素颜魂守色,韵味蝶枝夸。
【评】雨后花开,自是一番景象。而“春深”“地暖”乃梨树开花的良好条件,真是时“相宜”也。后半着重说梨花:“冷艳”“素颜”是为色;“清芬”是香;“韵味蝶枝”是为姿。梨花的情态表现的形象、到位。小诗写梨花,八句,铺陈就占用了四句,因而没有了拓展的空间,显得意境不够,缺少了韵味。

红 薯
作者:小吉仙
少时集体去开荒,百应随呼种薯忙。
蓬蔓青油为饲料,块根红润作人粮。
旋花出蕊顽童搣,除草翻藤素手扬。
四十年前稀罕物,当年刨土小儿郎。
【评】由“红薯”记起四十年前的经历:由开荒说起,到插秧、田间管理,最后说红薯叶蔓可以做饲料喂牲畜,红薯做 人的粮食。该诗,内容简单,描写脉络清晰,语言明白易懂。但感觉语言上还需要推敲,“百应随呼”“旋花出蕊”还可以更精准一些;“四十年前稀罕物”,能“作人粮”,我的理解:红薯应当是普通食物,不应当“稀罕”,相反,现在大米白面多了,红薯才成为真正的“稀罕物”了。另外,在意境上还可以再拓展一下。

故里槐花
作者:周定洪
最忆河湾槐树花,醒眸银串满枝桠。
清香四逸蜂儿恋,几度荒年济万家。
【评】故里槐花,有其特殊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在记忆中,有一个河湾,那里有片槐树林,到开花的季节,银色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地挂满枝桠,很是醒人眼眸。上两句交代了槐花开的地点和颜色。第三句说槐花香。结句说槐花的功用性。槐花是可以吃的。我故乡房西有几棵槐树,开花的时候,村民们就去采摘。不过现在是尝鲜。在“荒年”的时候,可是与粮食一起掺合作为“接济”生活的食物呢。结句有深刻的含义,深化了主题。该诗层次清晰,剪裁得当,尤其结句言简意深,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槐花的特殊情感,有力、感人。

一七令·荷
作者:陈何兰
荷,
翠盖,妍娥。
惊月色,起渔歌。
仙标玉洁,清影婆娑。
风晴添酒绿,池碧漫颜酡。
云叶凝珠静美,莲花散绮妍和。
半湖晚景忘怀久,一棹归舟揽秀多。
【评】据传,“一七令”的形成和唐朝诗人白居易有关。朝廷里的同僚到兴化池亭送别白居易,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后演化为词调,即一七令。该词,首句点题“荷”,继写荷的形态、颜色以及所蕴涵的精神。荷花是很圣洁的植物,它象征着爱情、圣洁、吉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它都代表着纯洁、高贵的品质。“玉洁”是其品格;“青影”是其姿态;“妍娥”是花之美;“静美”是叶之美。最后两句七言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小词清新,质朴自然,言物及情,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