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久红,祖籍湖北蕲春,出生地新疆阿克苏,居住地山东东营。教书育人三十载,闲暇时舞文摄影。出版过散文随笔集《流年碎影》,文章散见纸媒和公众号,偶有获奖。

走出房间,走向光明---电影《房间》观后感 2016-11-28
普通的电影名字,普通的故事场景,不太普通的故事情节,取得了很不普通的效果,这就是获得第八十八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的《房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小说的素材来自一个真实事件。奥地利一个父亲把亲生女儿囚禁为性奴,在被囚禁的24年时间里,女儿先后生了7个孩子。后来,女儿被解救出来时已经40多岁了。真实的现实更加残忍,小说和电影显然把事件的残忍性、非人性降低了很多,更多的给我们展示了人性中温暖的一面。
房间-——妈妈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孩子生命开始的地方。一个17岁的少女,因为轻信了恶魔的谎言,被诱骗至房间,沦为性奴,期间,生下了儿子杰克。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转机。在幽暗狭窄的棚屋里,杰克长到了五岁,妈妈是他的全部世界。他唯一可以见到的光是从天窗上投射进来的阳光。他每天早晨和屋里的桌子、洗面台、甚至马桶说早安,在他眼里,那些物件都是有生命的。在房间里,妈妈试图挣扎逃跑过,但失败了为此还受伤。杰克过五岁生日时,母子俩亲手做了蛋糕,但因为没有蜡烛,杰克和妈妈发生了冲突。也就是这一次,杰克知道那个他视为魔法师一般的人,也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不是友善之人,于是,把那个曾经最喜欢的恶魔买的汽车玩具轮子都卸掉弃之。房间,是囚禁妈妈的地方,却是杰克幻想世界的地方。
母爱——妈妈在与世隔绝的条件下,尽其所能去帮助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帮助孩子理解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区别。在他四岁之前,为他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五岁生日之时,妈妈告诉孩子真相,并要求孩子帮助自己逃走。于是,就开始了逃跑的训练。一次是让孩子装病,但计划失败,于是妈妈决定让孩子装死。在训练孩子怎样从包裹自己的毛毯中挣扎出来时,杰克愤怒地对着妈妈说:我恨你。那一刻,孩子内心的矛盾不安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就是这样的严格训练,才有了后来的母子重生。妈妈不光从精神世界,还从生活技能、逃生技能,求救技能等全方位的教导孩子。从这点来看,妈妈是优秀的,对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最能表现母爱的一个细节是:妈妈把装死的孩子裹在毛毯里,让恶魔爸爸去处理“尸体”,妈妈的要求是:不许你看孩子,不许你用眼神亵渎我的孩子。一方面担心被恶魔发现孩子装死,更多的是暴露出妈妈的心理:恶魔是邪恶的,孩子是纯洁的,不容许邪恶的亵渎。
天使——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降临到世界上,都是天使。杰克的出生,给妈妈乔伊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在被恶魔从黑暗的棚屋带出去以后,根据妈妈的教导,杰克勇敢地从卡车上跳出来呼救成功。第一次面对外面的世界和陌生的人,虽然他惊恐不已,还是断断续续给警察描述了棚屋的大概位置,使得妈妈得以获救。在获救之后,杰克慢慢适应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感知真实世界的树、风、冰淇凌等,倒是妈妈乔伊无法接受现实世界的变化:父母离婚,爸爸对自己孩子不认可,记者采访时追问:为什么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把他送出去,给他一个幸福的童年?这句话彻底摧垮了她的意志,她自杀了。被杰克先发现了,然后被送去抢救。在乔伊住院治疗这段时间,杰克请求外婆把他的长发剪掉,在他心里认为长发是自己的力量之源,现在他要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母亲。妈妈看到儿子的头发,增强了信念慢慢走出了忧郁。天使般的孩子,两次把母亲从地狱中救出。最让人感动的是:妈妈抱歉地说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时,孩子淡然地说:可你还是妈妈。当妈妈自杀被抢救过来时,孩子说了句:以后别这样了。
重生——在重新回到真实的世界并慢慢适应之后,杰克提出要去他出生的棚屋看看。妈妈有些犹豫,大概是担心引起痛苦的回忆,杰克说:只是看看。回到当年的小屋,杰克摸着他熟悉的桌子、洗脸台、还有马桶逐一说再见,并且要求妈妈也和它们说再见。杰克说:打开了门,棚屋就是房间。这次离开,相信他们不会再来。杰克和妈妈都获得了重生。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导演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众所感受到的一定会有交集,但也定会有很多不同。《房间》既是妈妈的地狱,又是杰克的天堂;《房间》锁上门是棚屋,打开门是房间。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是紧闭心门,坐井观天,固步自封,把自己牢牢地锁在棚屋里而不自知。一间黑暗的小屋子,因为有了母爱,给予孩子满满的都是幸福温暖的回忆。黑暗的小屋,封锁住的是母子俩行动,但没能关住他们向往世界的心,以信念和智慧支撑,母子俩走出黑暗房间,走向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