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梁画栋写人生
作者/高贵福
2021年5月18日,临朐县第二届传统工艺(非遗)博览会在县全民健身中心隆重开幕。在琳琅满目的众多传统工艺展示大厅里,作为首次纳入传统工艺(非遗)展示平台,现场展示的彩绘作品特别抢眼。
彩绘,中国古已有之,被称为丹青。常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上的装饰绘制,后来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被两者广泛运用和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彩绘,主要绘制于梁和枋、柱头、窗棂、门扇、雀替、斗拱、墙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上。且主要以梁枋部位为主,成语"雕梁画栋"由此而生。中国建筑的彩绘运用和发明,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它自隋唐期间开始大范围运用,到了清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清朝的建筑物大部分都覆盖了精美复杂的彩绘。

古朴典雅,端庄大气,历史感强,传统韵味浓厚的彩绘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此,彩绘制作者、临朐县工艺美术协会彩绘专业委员会的王善辉老师作了如下阐释:
这次向大家展示的是金线大点金 · 龙锦方心图案,这种图案常用于现在的庙宇牌坊彩绘。它的主体框架线全为沥粉贴金做法,花心菱角地也为沥粉贴金做法。它的天花做法与梁枋一致均为金线,细部纹饰局部点缀金色。斗拱为青绿退晕做法。
这种旋子彩画,是清代官式彩画定型的一种最高等级彩绘,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这种彩画也俗称“蜈蚣图”、“学子”、“旋子”、“圈活”等,从唐、五代时期到宋代,以至元、明,直到清代才定型为“旋子彩画”。

王老师进一步介绍说:实际制作是在建筑墙体上,吸水快,颜料自然风干。而这次在苫布上作画,吸水慢,容易流色,布底又软,所以大大增加了画作难度,视觉效果比实际墙体也大为逊色。
传统工艺(非遗)彩绘传承人王善辉,中共党员,五井镇下五井西村人,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临朐作协会员。乡土临朐全国合作联盟西部摄影专员,临朐县乡土乡贤文化研究会理事。从事彩绘工作二十多年,以彩绘为主业养家糊口,以画养画。县博物馆、龙韵文化城、东镇庙蜡像馆、景芝酒厂、宏源酒厂、蓬莱三仙岛等都留有彩绘作品,足迹遍布山东十七地市,及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浙江等省。

曾经部队锻炼的王善辉,性格开朗,坚韧执着,雷厉风行,爱好广泛。在部队干文书期间,制作幻灯、办黑板报屡次获奖,受到上级领导的嘉奖和好评。
一九八二年,结业于济宁商业学校摄影班。二00三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这些年来,王老师广泛涉猎国画、摄影、新闻报道、诗文、篆刻、年画等领域,多有建树。
其中,2004年画作《龙梅图》被《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收入,喜获金奖;2006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书法美术大展荣获银奖;《难舍最后一碗》、《提梁壶》在2020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交易会上,分别荣获金、银奖。

王善辉老师现在所形成的彩绘风格,还得益于早年曾拜师大写意大家孙景森先生,悟得真传,触类旁通,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大手笔,大气魄,落落大方的特点。
王善辉老师最后满含深情地说,借着县传统工艺(非遗)博览会召开的东风,我将不遗余力,博采众长,深钻精研,传承好彩绘这门传统工艺,使之发扬光大,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造福大众。
《原创首发》
2021.05.21.

温馨提示: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期责任编辑:半醉半醒 诗茵若雨

作者简介
高贵福 ,潍坊临朐五井镇人,笔名秋天。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临朐县作协会员,临朐县乡贤、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乡土临朐》撰稿人、五井镇民俗乡贤专员。
【精英金牌主播简介】赵仁娟。爱好朗诵,想用朗诵向您传达世间的所有喜怒哀乐,感谢您支持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