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颂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
他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他是汉赋四大家之一,著有《灵宪》《算罔论》想《归田赋》等作品。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人,距今已接近两千年。他是当时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写了一部非常出名的作品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张衡明确指出,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原文说“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张衡当时的观点,领先于全世界。张衡还测量了日月的平均角直径值。鉴于张衡在天文学上的突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还把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除去天文学家的身份,张衡还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在文学造诣上,张衡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他写下了《二京赋》《归田赋》等作品。在数学领域,他是第一个提出圆周率概念的人。他认为π就是对10开平方。虽然算下来是3.162,误差有点大了,可毕竟是他开了先河。张衡还写了一本专著《灵宪算罔论》,对立体体积进行了研究。很可惜,这本书失传了。
作为一位发明家,张衡除了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还发明了精确度很高的浑天仪、瑞轮荚、独飞木雕、指南车、记里鼓车,后两种发明是采用差速齿轮原理设计的,领先欧洲1800多年!
张衡有如此成就,成功的秘密在《张衡·应间》中显示:应之曰:是何观同而见异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
做学问就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境界,有感于此,赋“张衡颂”与朋友们共勉:
不患位禄患知德,博闻强识“灵宪”说。
地动浑天揭圣史,丰碑巍巍比天接!
作者简介:梁九州,男,1963年出生,河南省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星象姓名研究院院长、河南省风水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诗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易学近30多年,在易学、文学、占星、奇门遁甲等国学领域多有建树,被授予“河南省易界功勋人物”、中国当代易学名家、入住《中华名人库》,书法作品被郑州市档案馆永久性收藏。《河南大智慧》主编、《九洲演易》主编,中国当代易学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