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 爷》
平舆八中 李勤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臧克家的诗也诠释了爷爷的一生。爷爷——吴伯芳,1915年6月出生于平舆东和店乡大吴庄一个农民家庭,中共党员,1949年前就从事教育工作了,1986年获“特级教师”称号,1989年离休,多年从事书法、诗词创作,曾是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并获终身成就奖,遗憾的是爷爷于2017年的7月离我们而去了。这位跨世纪的老人给后代留下了更多的思念和回忆。爷爷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爷爷在世时常说做一个平凡的人,可作为后代我觉得您是一位非凡的人,我们为您骄傲,为您自豪。

1997年11月我嫁给爷爷的孙子,当时爷爷八十二岁,听力很差,虽然带着助听器,我们说话时还是要提高几倍的音量。爷爷爱运动,每天早起打太极;他特别喜欢看新闻,他听不清只能看字幕。这些习惯保持了几十年。我们和爷爷一起生活了十年,爷爷的晚年是在郑州叔叔那里度过,偶尔回来去大姑姑家住一段时间,还记得五年前的十月,爷爷从郑州回来小住一段时间,在我双休息日时,跟爷爷聊天得知这几年不在平舆住了,想知道平舆发展如何,因为他耳背,跟他交流有点困难,索性我用轮椅推着他实地看看。上午去了舆新广场和太任公园,下午去了陈蕃公园,每到一个公园我扶他从轮椅上下来,小心翼翼踏着台阶看那些功德碑、文化碑,周围的人用钦佩的眼光注视着这位百岁老人,两天下来推着爷爷去了他想去的几个地方,看着爷爷开心的样子,我累并快乐着。
爷爷的一生是辛酸的。爷爷三岁丧母,爷爷兄弟姐妹七个,他是老大,下面的弟弟妹妹和他是同父异母的,爷爷的亲生母亲去世后,他被送到了姥姥家,所以爷爷自小在姥姥家(河南项城)长大并在那里接受诗书熏陶,为后来对诗词的酷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依稀记得爷爷八十多岁还每年春节后亲自去他外婆家看望,尽管他的外公外婆早已不在了,他依然坚持去看望,后来他的舅父也去世了,95岁之后去他姥姥家这个任务被我的公公接下来了。爷爷常说做人不能忘恩。

爷爷常常给我们说“饮水思源”的故事,我知道他的意思是感谢中国共产党给他带来了幸福生活。他一再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忘本。当时我上班的学校,也是爷爷最后离休的单位,每年的十二月初,爷爷就会把他一年的党费先给我,由我转交给学校党支部书记。我说:“学校还没有安排收取党费呢?”。爷爷直截了当说:“交党费靠自觉,不能让人家催”。为此学校党支部书记在例会上多次提过“人家吴伯芳同志每年提前预交党费,而极个别党员一而再再而三的拖着”。我记得我连续好几年代替爷爷交党费,后来网络普及系统升级工资由银行代发了,党费也就直接扣除了,我也就省心了 。2008年汶川地震,第二天爷爷就捐款2000元。

爷爷在附近也算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吧!爷爷工作之余,倾情翰墨,以弘扬祖国文化,继承中华传统书法、诗词为己任。离休后,多次外出采风及考察碑刻。把泰山之厚、黄河之博、长城之绝、华山之险渗入笔下。因为爷爷是离休干部,工资待遇也不错,可是我记得2000年前后的几年里,每到腊月二十之后,爷爷要上街摆摊,“商品”是他写的字。农村有挂中堂的习俗。一大早起床把自己包裹严严的,吃了饭公公和他一起去摆摊(当然是不放心他独自去),寒冷的冬天刮着风,地上结着冰,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坐在大街上卖中堂、四幅屏,价格爷爷自己提前定好,我和父亲要帮他出摊,收摊。家人和邻居都不理解,“这吴老师根本不缺钱花,干嘛大冷天去街上摆摊啊!”。无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坚持春节前要赶四五个“集”,就这样坚持了五六年。我知道爷爷是在找事情做。

爷爷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爷爷有四个孩子,无论在哪个孩子家里住,我们都会给他准备一个大案子——写毛笔字、写诗词。他的笔墨纸砚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平舆、上蔡、郑州)。爷爷的思维和想法与时俱进,2005年后手机、电脑慢慢普及后,爷爷让我教他如何上网查阅资料,如何使用手机,学的非常认真,怎么也想不到我成了爷爷的“老师”。我的本科文凭是自考取得的,《古代汉语》这门学科如果没有爷爷的帮助,我是很难考过去的(就这门学科我考了两次)。其实更多的是爷爷在文学上、为人处世上给我的指点,感谢有您爷爷!

我印象中爷爷过了三次大寿(80岁、90岁、100岁),每次征求他的意见,他都坚持不要大操大办,一切从简,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就可以啦!吃饭之前爷爷会给我们“训话”,把他过去的苦难讲述给我们,他今生今世都要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他的今天,动情之处痛哭流涕,哭诉着告诫子孙好好珍惜时光,报效国家。同时告诉子孙过大寿他不收礼品,只收红本本——荣誉证书。当他手里拿着子孙孝敬的荣誉证书时,心里别提多高兴啦!2014年年终,我把得到的荣誉证书拿给爷爷看,这位百岁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加油干,下学期再拿一个给我看看”。为此爷爷还给我发了500元的红包。爷爷,谢谢您的鼓励。
爷爷一生有三不幸---幼年丧母、贫而失学、身体瘦弱不堪大劳。这是时代付予的。爷爷的一生还有三幸——老来生活医药有保障、儿女孝顺家庭和睦、身体虽然多病但年龄已超过常人。这也是时代付予的。爷爷的诗词被各大报刊杂志刊登,获得很多荣誉称号。有道是:夕阳无限好,何曾计黄昏。
“诗如人生,人生如诗”这就是爷爷一生的写照。
爷爷,我们想念您!

作者简介:李勤,河南驻马店人,一位初中英语高级教师兼班主任。热爱读书、运动和旅游。也喜欢创作,记录点滴生活,找回遗失的记忆。曾发表省级论文若干篇,在2013年07—08基教《河南教育》上发表过文章。热爱教育事业,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