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距离
作者: 梁成芳
诵读:雪儿
单位办公楼下的弄礼巷口有一爿自行车修理部,蛰居在两个店铺的中间。面积不足八平方米。修车师傅姓张,五十开外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人生的“负重期”。为了多挣些钱,老张每天都是早开门晚关门,常常是一身土一身油的。
老张为人淳朴,和善,清癯的面庞上一天到晚对人挂着友好的微笑。我每次从修车部前经过,老张总是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天长日久,一来二去,我们就熟络了。老张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他的儿子在理工大读书。“娃儿打小就聪明着哩,学习成绩在班里从未下过前三名,去年高考很轻松地就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比录取分数线整整高四五十分呢!” 张师傅的话语里掩饰不住那种快慰。
老张的儿子就读的大学离这儿不远,也就五公里吧,但我却很少见他来看老张。我不解,就问老张。老张顿了顿,幽幽地说:“这孩子自尊心太强了,从不在他的同学面前说我干啥,怕丢人呀!隔个十天半月来取生活费,也是一个人躲躲闪闪的,拿了就走,从不停留。” “自尊心”太强了,我不晓得老张为何想到了这个词,但从他的语气里,流露的分明是戚然和感伤。
一天午饭后,闲来无事,我到老张的修车部前晒太阳。老张正吃午饭,馒头就榨菜丝,面前的一杯水冒着微弱的热气。馒头刚吃了一半,一小伙子来修车,老张二话没说,馒头往塑料袋里一装又忙活开了。“没办法,修车这活儿,遇一阵儿,吃饭只能见缝插针,不能让别人等。” 老张憨憨地笑笑。小伙子胸前戴着的大学徽章让老张很感兴趣,因为那正是自己儿子就读的那所大学。老张就问小伙子读哪个专业哪个班,说来也巧,那小伙子竟和老张的儿子同班。老张万分激动,就拐弯抹角地向他打听自己儿子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他都关注,他都乐意听。“他呀,和班里的一位女同学拍拖了,正打得火热呢。” 老张不懂“拍拖”何意,一脸迷茫地向小伙子求解。“嗨,就是谈恋爱呗,如今校园流行着呢。” 老张张张嘴,干咳两声,欲言又止。小伙子也许意识到了什么,诧异地问:“咦,你咋认识他呀?” “啊、啊……他是我们邻村的,我和他大(意为父亲)熟悉。” 老张局促地撒着谎,语无伦次,脸涨得通红。
信息的传播速度真快。不一会儿时间,老张的儿子竟气咻咻地来了:“大,我交代你多少回了,你咋还囗无遮拦的。刚才你和我们班那个同学说了些啥,他一回到学校就大肆渲染,猜测着你和我的关系……你知道我有多被动吗……你以后还咋让我在班里混,同学们咋看待我……” 老张万没想到自己的“囗误”竟给儿子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呆愣愣地站着,不停地搓着皲裂的手,干涩的双眼木然地瞅着墙根塑料袋里早已冰凉的馒头,不知所措。
前后也就不到五分钟吧,老张的儿子又气咻咻地走了,连句道别的话也没说。看来他是真的生气了。老张这时才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你看看,你看看,我咋忘了问问他生活费还有没有,哎,真是老糊涂了。” 看着老张自怨自责的样子,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我在想,五公里的路程,说近也近,说远也远。地理上的距离近在咫尺,而心理上的距离却遥不可及。
有人说,父子之间是一碗汤的距离,我想,这种距离其实是心灵的温度。隔开父子世界的,不是距离,是你我。
-----作者简介----
梁成芳,男,汉族,上世纪62年生。大专学历,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人。以小说创作和情感散文擅长,兼顾杂文、文艺随笔及理论文章的写作。作品见于《春风》《作家学堂》 《乡土文学》《北方作家》《天涯诗刊》《娘子关》 《潇河》《吐月》 《赤壁文学》 《作家文苑》《生活导报》《晋中日报、晚报》《榆次时报》等文学期刊。著有小说《早春雨夜》 《青妹儿》《小二的心愿》《老人夜话》《时光》 《成子》《大森林的那颗清泪》《情愫》《木屋》 《有一个农家小院》《流向下游的河》《孤独的潜影》《局势》 《煤炭企业里的文化哥儿们》《绵河湾的故事》《过秤》《两角菱花镜》 《麻婆婆》《残月》《葛才》《英雄安泰母亲的愿望》等多部(篇)。部分作品发表于网络文学平台和今日头条 · 都市头条。散文《菁菁 · 女孩 · 狗》获2000年全国“赤壁杯”优秀奖,《情系桑梓,余热生辉》荣获榆次时报“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等奖。有作品收入“乡土文学优秀作品集(小说卷)” ,有作品收入《中国微篇文学大观》。撰写理论文章、评述若干篇,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万字,情感散文及杂文120余篇。系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中心作家委员会会员,山西省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次文联作协会员。《潇河》文学季刊小说作家。

----主播简介-----
雪儿:西子诵读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江苏大运河朗诵团副团长,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号zhulihui075920)公众号:西子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