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蝶衣轻狂 来源:网络 
作为一个陕西人,大约无人不知贾平凹和方英文两位大作家。我亦很喜欢他们的文章。
文人自古称书生,即为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书房,还都起了雅号。
方英文的采南台和贾平凹的上书房
他们有没有书童我不知,但拥趸粉丝无数是不争的事实。我很喜欢他们的文章,特别是散文。贾平凹的才气过人、波峰隽永,方英文的奇思妙想、风趣幽默,两位陕南的才子文章,在我去省图借书时,经常会忍不住借回家来,这不,手里正看方英文的《情人夜宴》,其中一篇《采南台记》,解了我很久不得解的疑惑。
采南台,是方先生的书房名。
方先生的博客题图是“风清骨峻”四个自题字,字如其意,清峻有骨,他也颇自爱自己的书法,手稿、逸趣、闲闻常以毛笔字示人,能看出得意之色。我不懂书法,但想,若有此笔力,大约任谁都藏不住喜悦吧。
在他的博客里知其书房名为“采南台”,曾留言请教出处。大作家一定很忙,或者不屑:我2003年就写了《采南台记》,你2017年还来问,可见不是我的真粉!
恕我孤陋寡闻,今日才看到此文。
方先生在此文里说,他的采南台在明德门小区一幢楼房的二十三层,南户,第一次看房时,“每个房间均有采光之窗,满目明亮,一片朗然。及至转了两间卧室和那带阳台的大书房,顿生‘此处候我久矣‘的感叹”。于是拍板购买,“选房子跟选老婆一样,就凭第一感觉。”
方先生说自己与书相伴数十载,并不奢望高堂华屋,但没有一个独立的写字间,愧称书生,羞煞祖宗。
买房、借贷,其兄方英俊借钱让他一次付清全款,以免受银行剥削这苦。连襟朱晟立又帮着装修,终于住进了新房,“伫立阳台,送目南山,不由吟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书房于是有了“采南台”的名字。
更意犹未尽,泼墨挥毫,戏仿曹子建《铜雀台赋》诗一首:
诵明德之地气兮,
登吾庐以南望。
越少陵之厚土兮,
观太乙之苍茫。
仰雁塔之穿云兮,
俯曲水以流觞。
招骊山之晓月兮,
挽草堂之夕阳。
念盛唐之长安兮,
怀山南之故乡。
无二乔之娱我兮,
有琴棋与文章。
从 2003 年这篇《采南台记》始,方先生的很多文章都在文末具“某年某月某日 • 采南台”。
贾平凹的书房名“上书房”,这个坊间早有传闻,但我未见其专门写此书房来龙去脉的文章,也许,又是我见识少所致。
但他的上书房地址却是清楚的,在永松路秋涛阁的最高层某处,楼下一个茶庄,是贾先生题的门头。
知道这些缘于有熟人住在左近,与名人为邻颇自豪,曾指给我们看。
曾有人说贾先生的上书房模仿清代“上书房行走”这个官职,即清朝时候皇子师傅的副手这一职位。结果,贾先生用他的陕西腔作答:“陕西人说去哪儿就说上哪儿,比如上班、上学、上茅房(厕所),上工上食堂,咱每天要去的,也就是这书房,所以就叫了个‘上书房’。”
此两位文人的书房均购于十几年前,据悉,他们早已另置房产,不知这两处旧所还作书房否?也许,书房早已搬至新居,唯留美名继续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