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野河山
文/边丽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当然不信这世上有神仙或龙之说。我这里所说的仙指的是历史文化的底蕴。

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沟壑纵横,名山大川到处都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山的灵性,或俊秀或幽静,或巍峨或险峻。大山名川,小丘孤岗,各有各的特色,尽彰显自己的个性。我觉得在赏山的时候,不可人云亦云去追随大众,关键在于身临其境,体会其中的精髓,在群山万壑中见恢宏,在千仞悬壁边见奇险,在山环水绕中探究它的文化底蕴及人文景观。有恋家情怀的我,觉得家乡的野河山是最有灵性的山。野河山没有黄山的巍峨险峻,没有峨眉山的神奇秀美。海拔不足两千米,按标准的地理术语,它归属于丘陵的范畴,但历史赋予野河山灵性,是野河山的人文景观之多在国内无山能及。 商小乙二十六年,古公亶父率姫性周氏循漆水逾梁山迁于岐下,季历,文王和武王许多王公大臣在此诞生,周原经亶父,季历,文王的励精图治,渐渐地成为周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中心。扶风一直是周人心目中的圣地,宗庙设立,周室贵族聚居。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得到前所未有发展,在此孕育的周礼文化更是步入了高峰时期。岁月沧桑了千年,在唐代弘农杨氏一族,为了躲避唐高祖李渊的迫害,举家从华阴迁于野河的深山密林之中,四大美人的杨玉环,在野河山瓦家沟的杨家坪出生,至今扶风的老人还口口相传着“瓦家沟出了个杨贵妃,三年桃李无颜色。杨贵妃笑雪黑,生岐阳,死马嵬”。到了宋代,天度王氏始祖因战乱不能回武功,便在扶风天度镇安家。王氏一族对祖坟的埋藏很是讲究,他们见野河的红土山形状如龟,卧于山水之中,及山体土质为红色,便推断出此处为风水宝地,将祖坟迁移于此,弃家守墓,王家从此多出大官,小如芝麻大如豆,明朝铁胆御史王伦便是其家族代表人物。扶风县现在还流传着,“天度王家爱做官,先人埋在红土山”。战争年代,野河山这天然屏障,又成为扶风县地下党和西府游击队的活动及居住地,至今附近的老人都能给你讲出一两个游击队抗击敌人的英雄故事,人民公社是中国基层组织的一个特殊符号,野河山至今还保留着唯一完整的人民公社遗址。

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沉淀。是小小的野河山人文景观如天上的繁星璀璨夺目点缀于这沟沟梁梁,岁月的轮回洗去了往日的铅华,但斑驳的历史痕迹以活化石般的名字留了下来,并用无声的语言给来这里的游客讲述曾经传奇的故事。 周人纪念亶父的太王庙,文王研究周易的观星台,姜子牙练兵的子牙岭,南宫适将军养马的跑马岭,杨贵妃出生的杨家坪,玩耍时的贵妃梁,吃水用的瓦儿泉,拴马时的拴马石,唐时兴起的放生湖,法门寺下院的风泉寺,众生圆寂塔,龙头山王家祖坟,斩官穴,御史故里,野河山人民公社………等等。我有点数不过来了,只有亲临这里你才能真正的体验。周王朝定都的繁华,是野河山成为堇荼如饴的丰饶圣地,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的相辅相成,使野河山尽数着人文的风流。槐花盛开的季节,十八万亩槐林更是独领着风骚。

大暑奏响了夏季烧烤模式的最强音,潮热的空气,仿佛时空都要凝固,在这燥热的喧嚣里,赐得一处清凉地,野河山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驱车沿途而上,两侧翠柏和槐树斜伸的枝桠,在盘旋的山路上拼成一道道绿色的拱门,使得山路显得愈发幽静和凉爽。置身其中,层峦叠翠,接天连日,整个一个清凉凉的世界。林间,成群的蝴蝶和蜻蜓穿梭其中,山间日月精华的滋润是这小小的精灵愈发的美丽。你不知道到底该看哪一个,急忙地掏出相机,让这美丽成为永恒定格在你的生命中。无名的花儿和野草在树下堆成厚厚的地毯,踩在上面软绵绵的,浓密的树叶,把太阳耀眼的光芒散落成一朵一朵的碎花,铺在这绿意婆娑的草地上。山谷中氤氲着花草的香味,缠绵着你的嗅觉神经,闭上眼,深呼吸,眉尖,头发,衣服被这花香包裹着,温润的空气,静籁的山谷,凉爽的山风,顿时让人游离于这俗世的烟火之外,内心拥满生命的纯澈与芬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意念在灵魂中升华。其实,我的文字还不足以写尽我的家乡野河山的美丽,如要领略它的美丽,你只有身临其中,家乡的野河山,欢迎每个一位来此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