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文‖汪青
A出生于60年代,那个时代出生的人,总是伴随着饥荒、苦难。十几岁便开始做工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自从结婚后,A凭借自己的双手翻修了,躺在床上,一抬头便能看见星星的、破旧不堪的老屋。之后尽管拼命做苦工挣钱,但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九四年那年,好心的邻居来帮忙,却从核桃树上摔下成重伤。背负七万余元外债的他,几欲从医院的高楼上跳下,百般踌躇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轻生的念头。日后为还债务,他钻进矿山,没日没夜的干装车苦力。裤子被铁锹把,磨破了一件又一件;大腿上的茧,破了又结上;家里用钝了的铁锹,成堆成堆的被送给亲戚。
九七年那年,矿山窑洞发生塌陷,他被埋七八十公分厚,矿友们用手刨出来时,所幸只大腿骨折。一个人的生命力要有多顽强,才不会被命运所摧毁?与命运的抗争,他又一次站上了高峰。
恢复之后,他依旧整年整年的劳作,交代完儿女婚姻大事,他依旧不得闲,常年奔波在外,即使间接在家,也不闲着,早早的起床,出门打探一番,高兴又有新的零工,新的收获。
如今的他,是建筑行业上轻车熟路,木工、水泥工……样样精通。每天穿梭于,凌晨四五点钟,已是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里。 白天顶着毒辣的太阳,在四十多度高温下作业的他,只能用一大瓶一大瓶白水,补充着体力。任汗水浸透全部衣物,湿了干,干了湿。
家人总是让他停下来,回家歇一歇。他却说趁自己现在身体还利索,能帮孩子一点儿是一点儿。
他一个人租住在狭小阴暗的廉价房里。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还要为自己做一顿简单的晚餐。如此的坚持与疲累,唯有梦中或能得到缓解。
B自小母亲中风,行动不便,她便成了家中的小大人,尽自己所能之事。未成年便外出打工,所得酬劳,几乎全部寄于家中,补贴家用。成年结婚之后,尽遭近在隔壁的婆家人的白眼。初婚年龄正是享受被家人敬重、被丈夫疼爱的时候,她却常常带着孩子既忙家务,又利用闲余在外做一些零工。
她的话,从来不习惯主动问丈夫要钱花。打零工的钱,也常常用来接济娘家,而自己从来不舍得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也曾常常因孩子的奶粉桶见底而焦虑——自己的话,从来没有人当回事,让丈夫为家置办的东西,总要三番五次的催。
她常常一个人抱着体质差的幼孩去挂吊瓶;一个人抱着幼孩接送上下学的大孩;一个人收回,晾干后忘记收,又被风雨浸湿又晾干的衣物;一个人在寒冷的夜晚下班回家,为自己开好电热毯,又默默的为自己熬好一壶中药……
“你婆家条件那么好,你常来照顾我又有什么?”母亲的不理解,常刺痛着她的心,除了默默承受,她不愿多解释一句。
C有一幅方正的大脸庞,大腹便便,一副当领导的气派,不了解的人,绝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也会有不堪。
婚配对象,只一面之缘,不曾了解,只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然而婚后一年待子出生之后,他的媳妇得了中风,他带着她多方求医,早晚做拉伸锻炼,花光家里所有积蓄也不见好转。他媳妇儿至终行动不便,也未能言语半句,整个人形如槁木,完全不能自我表达意愿。
他的父母年事已高,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他是家庭经济的唯一支撑。生活中所有的苦与累,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硬是把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儿,变成了沧桑油腻的中年大叔。
当工友们都在各饭店用餐时,他总是在自己租住的房间里,支起炉灶,做自己的厨师。当别人都休息时,他却愿意无偿加班。
他建邻居群,自己当群主,积极传播正能量信息、招工信息等。
他快乐吗?他整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这些表象背后,有更多常人所无法看到的酸楚。

那个一到夏秋季,便一只手推着架子车,游走在大街小巷卖菜的帅小伙,你不会想到他因疾病的困扰,弄丢了媳妇。而种菜、卖菜是他目前唯一的营生。
那个横挎着一口布袋,内装替换衣物、手持一头带弯的铁棍的中年男人,你也不会想到,他的职业就是下水泥。矽肺二期,没有明显的不适,没有不适,就意味着还能继续。他有时也很迷茫,除了这个,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那些争分夺秒的快递小哥;顾不上用餐的的士司机;井下工作,长达十多小时的煤矿工人;长年不休的烟草种植者……谁人生活不艰辛?
生活中的人们,无论是贫是富,都有太多无法表达的心酸。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牢笼里,自成一隅,别人无法感受,自己也跳不出来,唯有自渡,用超然豁然的态度,面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作者简介:汪青,喜好诗词美文,以追求心灵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