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书院《乡村季风》微刊第七百八十八期:
律韵乡心(旧体诗、词、曲、赋):
立秋感怀/赵立吉
细雨蒙蒙落寓楼,平原处处渐凉秋。
疫情扩散家中静,寒气侵晨路上愁。
醒眼披襟尘事想,幽怀捲幔醉容留。
倚窗远望封城郭,只盼灾难早日休。
登清虚山/赵立吉
旅游远道觅仙居,梵阁声声诵善誉。
意入奇踪嗟暑去,步随绝境恋秋初。
云移峰影林间静,月落池波水面徐。
赏客常来休惜累,登临壑顶见清虚。
【菩萨蛮•夏晨】•黄程
些许清风裹热浪,伴随鸟语入小窗。郁郁葱葱树,引得睁眼望。
遥想林深处,浓阴可畅想。巧避酷热虐,享尽天然氧。
“八•一”颂/黄良超
伟业千秋忠烈铸,南昌奋起助烽烟。
三湾建制匡时济,敌后挥戈荡寇边。
瀚海澄波连五岳,星辉北斗耀云天。
旗彰道义和平卫,筑梦神州意志坚。
“八•一”礼赞/黄成海
八一南昌枪一响,九州大地起锋铓。
井冈山上谋深远,赤水河旁略耀煌。
倭寇卢沟寻事件,炎黄华夏灭豺狼。
雄师百万双江越,解放神威四海扬。
游凤凰山遇雨/秦昌林
夕阳才退去,眨眼起雄风。
树叶招来雨,湖光乱了灯。
横空一电闪,大地万雷鸣。
心悸乎环顾,路迷罢恐惊。
飞奔人数我,湿透者留名。
秦氏昌林也,兼风雨半生。
望乌云密布,天道似无晴。
时光煮酒/黄臻
游山玩水逍遥身,能作灵运有几人。
何日解甲归故里,诗酒云天慰风尘。
行走灵动的字行间(现代诗歌):
赞老街坊千里读书会/黄艳
踏上读书的征程
奔赴在书的海洋里
知识让我们心潮澎拜
巾帼们在文字中
豪情万丈
我们都是主播
主播人间烟火
主播华夏文明
主播国家的发展
与繁荣富强
我们都是诵读经典的
志愿者
我们是有尊严的读者
用动听的声音
送给你快乐
让我们一起努力
做一个心灵干净的人
用知识充实自己
陶冶情操
健全人格魅力
这样的坚持
一直都是
千里读书会
每个诵读人的梦想
闲情趣事(散文、小说、生活随笔):
我的髙考(生活随笔)/黄兴洲
恢复高考是一九七七年的冬季,我报名参加了,没作半天的复习,也没法复习,一是带着初一两个班的课,二是手头没一点复习资料,还不如应届学生有老师领路复习了一阵子。我只是随大流,报着有枣无枣打一杆子的心态去趁趁热闹吧。
结果名落孙山,实在也没当回事,听说“老三届”明年还能考,决定明年再认真考一次。
一九七八年的高考日期是七月二十日开始,我就动了脑筋,当时正带初二毕业班,请假复习肯定不行,那从哪下手复习呢?
我从一个熟人手里找了一本1977年高考试卷题综合编本,正代初二语文课,重点放在数学和历史,地理,政治上,我报的文科。
利用教课的空闲时间把一本1977年高考数学卷(全国各地高考卷汇编)做了一遍,已到六月中旬,史地两科的复习不太难,难的是时政,我到官湖中学找了高考复习资料,得背诵,死记,三十二岁的脑袋瓜不如十年前的记忆力了,背的头疼。
晚上放学回到家,还是念念不忘复习功课,家务不愿干,妻子生气,嫌我躲懒,说风凉说:“你考什么考,你要能考上,你吃一碗我给你盛一碗。”
她是文盲,不知我心思,在她脑子里,能挣够工分,一家五口能挣上吃的就行了。
我苦读十二年,六六年差十来天就进考场了,一场运动打乱了所有计划,我们各自回家劳动去了。
时隔十一年,这一回,让老三届重进考场,我岂能失去良机?
班级里学生知道我要参加高考,积极支持我,我找班里几个学习好的班干替我管理班级,我印好试卷让他们替我监考,阅卷,我搬张桌子坐在教室窗外复习功课,不时抬头看着班里动态,学生很懂事。
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一日那天,骄阳似火,忘了是多少度,考场里反正一边做试卷一边擦汗,两支胳膊上水珠有豆粒大,我穿的上衣汗淋淋的。等考完地理,中午休息,妻子正在考场外太阳底下带着斗笠等我。
那两天的考试,我总觉就像范进,周边都是应届高中考生,大多都十七八岁,我三十二岁,还是教初中的老师,惭愧呀!
回想考完试,心中没有底,暑假开学继续代那个班(初二)语文,终于等到能参加体检了,心里才格忑一下,认为有希望了。
一天不接到录取通知,一天不能离岗,我和七八级这届初二学生师生关系相当的好。我才刚接到体验通知,他们就向家长说:“俺老师考取大学了!”
这班学生分布在几个村里,这个消息像风一样吹向四面八方,我放学走在路上,迎面的父老乡亲见面就祝贺,问我考哪去了?什么时间走?
其实我真没法回答,因为我还没有接到入学通知。直到1978年12月23日录取通知书到手,我才悬心放下,12月30日到校报到,正式地当了今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大专班学生,命运从此改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