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一共22年,这洪水哪里来的也没有明确记载,但是黄河泛滥了,民不聊生。
如果从天灾来说,鲧禹治水时,地球处于冰河时期结束,气候变热,冰川消融,大地开始不断发大水,而有经常暴雨不断。自然灾害,经验不足,应对吃力。这种成分是有的。
女娲补天的故事说明那时有陨石坠落并引发大海啸,传说金箍棒是定海神针,估计就是防止海啸的。
如果从人祸来说,鲧禹治水前,战乱不断。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就说明这一切。
有神话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岂能撞得?柱子一断,天河倾泻,洪水泛滥都是轻的。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和水神的战争能不洪水滔天?水利工程遭到被破坏或用于战争,如白娘子和法海开战还水漫金山,老蒋抗日急了就扒了花园口,战争就是魔鬼。
鲧禹治水,洪水是天灾人祸都有。
我认为,鲧禹治水在鲧时期就已经成功了,但利益受损上没有平衡。
水来土掩是基本常识,所以说鲧用堵的方法也无可厚非,标也是要治的。女娲治水的经验也是堵,就是用芦草烧成的灰去填塞洪水。
鲧使用息壤也可能不均,有空好好研究一下息壤到底用在哪里了。
而且,治水有很大的利益,伴生战争。利益受损就要战争。
堵损害一些人的利益,疏通也损害一些人的利益。
大禹治水,深知此情,所以大禹治水成功,就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都是我的,别争了。
我查一下资料 ,上古洪水是存在的,并且有3次,和海有关,现附在此,以后慢慢研究:
上古时代有过一度可怕的洪水为灾,这大约是真实的.据甲骨文,“昔”字的字形,是画一个太阳,下面或上面画作水波汹涌的光景,意思是说:从前曾经有过可怕的洪水泛滥的日子.又据载,世界上多数民族,也都有过关于洪水的传说.可知古代或因自然发主变化,洪水泛滥遍及于全球.人类一直到今天,还保存着洪水为灾的惨痛记忆.但洪水泛滥的年代在什么时候,却还不能确切推定,中国历史上说是发生在四千几百年前的尧舜禹时代.
近年来,学术界借重于古史研究的成果,已有资料表明,曾使我们祖先遭到灭顶之灾的洪水,是自第四纪更新世末期以来发生过的三次海侵.其中第三次海侵发生在距今1万年前,海面升到-40米左右.至距今8千年前,海面已达-5米.到了距今约7一6.5千年前,海面就达到最高海平面.三次海侵都是全球性的.
从时间上计算起来,第三次海侵海退,与中图历史上所称的尧舜禹时代相去并不太远,两者似乎是吻合的.一次海侵海退,往往持续千年万年.“汤汤洪水滔天”,不仅对东南沿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来中国东南沿海平原与大陆架连成一片,成为宽谷盆地与浅丘相间的广阔原野,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然而,由于海侵,中国东南海岸线大约后退的600公里,到第三次海侵的时候,原野上自然条件不断恶化.当海侵到达顶峰时,杭嘉湖平原与宁绍平原成为一片联结的浅海,其西缘正是天目山今钱塘江中游诸山.因为考古证明,这一带地方的许多新石器文化遗址如湖洲钱山漾、杭州水田坂、嘉兴马家浜、吴江梅埝、吴县草鞋山等,都有受水灾之后留下的於泥痕迹.而大规模的海侵,对内河的影响,也不能说一点没有.据记载,黄河自古至今,溃决泛滥1590多次,其中较大的改道就有26次.在第一次改道前,黄河叫“禹河”.它是我国最古老、最著名的河流,其危害之大,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有人粗略统计,从天山脚下、东北冰缘地带到海南岛;从青藏、云贵高原到川康等广大地区,竟有28个民族流传远古洪冰为害的神话.这可探知远古洪水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凡世界文明古国的史前史和文化史,大多都从洪水写起,也说明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