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不会忘却
----记爱国华侨,原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明
作者 曹林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庆典活动,我百感交集,脑子里随即浮现出好多鲜活的画面。九十年代初,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大批革命老干部,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影响我一生的许多宝贵东西。他们曾经肩负着抗日救亡的历史使命,正是他们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把一个受尽百年耻辱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领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他们每个人由于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的不同,各有特点,却都具有一颗令人感动的爱国心,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精英,都是那个时代的天子骄子。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位爱国华侨----原全国侨联副主席、原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明。
1994年4月的一天,时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的陈明因病来陕西省人民医院高干病房就诊,我有幸成为陈老的主治大夫,陈老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我和陈老渐渐地成了交流非常默契的朋友。那时的陈老已经卸任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等职务,只保留全国侨联副主席、陕西省侨联主席职务。陈老是位谦和的长者,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治疗室闲聊,说到副省长和人大副主任一样时,陈老笑着不无幽默地说:“那怎么能一样?我当副省长时去电视台,人家听说省长来了,热情得不得了,等当人大副主任时去电视台,人家以为我是哪个办公室的主任,热情度就明显降温了。”惹得我们哈哈大笑。陈老说到他当副省长时回了一次马来西亚,他当年的一位老师已成了大出版商,好些同学都成了大商人、大富豪,听说他在当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大家甚是羡慕,在他们眼里,一个陕西省三千多万人口,是马来西亚人口的几倍,省长一定很了不起也很富裕。他的富豪同学问:“你现在有多少资产?”他回答:“我们共产党人不讲资产,讲工资,每月三百七十元人民币。”陈老从容不迫异常平静的回答,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平静如水的心理和博大无私的广阔胸怀。
据陈老讲,他们老家是福建人,祖爷爷在清朝嘉庆年间去了马来西亚,到了他父亲这一代,经过几代人的打拼,家里已经拥有几千亩香蕉园子的产业,父亲膝下有三个儿子,他是长子,父亲一心培养他,想让他继承家业,把这份家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父亲对他的学业特别重视,初中毕业后,父亲就将他送到上海一所著名中学读高中。正是这一年的上海求学改变了他的一生,在马来西亚读初中时,因当地媒体的报道和老百姓的传说,在他的心目中共产党人个个都是长头发、红眉毛、青面獠牙吃人肉喝人血的魔鬼形象。没想到他到上海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情况并非如此,他的国文老师正好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老师中等个儿,头发乌黑,眉目清秀,高高的鼻梁上挂着一副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标配式的圆眼镜。耳闻目睹的这一切,完全颠覆了他先前的认知。加之,国文老师时常给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讲述抗日救亡的道理,这些常常使他热血沸腾夜不能寐,他于是下决心要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 读完高一后他就要求回到马来西亚的家,在马来西亚继续读高二,通常他每个月回一次家,最后一次回家时他对父亲说:“爸爸,最近学习任务紧张,下一个月我就不回家了。”父亲就将两个月的生活费共计八十元马来币给他,父亲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拿上钱后跟事先商定好的另外一男两女同学坐上了北去的列车,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去了延安。我饶有兴趣地问:“跟您一起去延安的那三个人都坚持下来没?”陈老说:“他们几个都嫌生活太苦,当了逃兵,一个回了马来西亚,两个回了福建老家。”接着我又问:“那您为什么不回去呢?”陈老说:“我不能回去呀! 42年在延安整风时,差一点就掉了脑袋,我都没想着要回去。”陈老的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忙问陈老怎么回事,陈老说:“当时我在延安的一个县上搞统战工作,整风运动开始不久,我就被抓了起来,理由是‘你在马来西亚家里有产业,那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要跑来受这种罪,你肯定是国民党特务’,就这样关了我将近三个月,多亏毛主席那个指示,‘大部不抓,一个不杀。’否则,一个县上杀一个,我肯定就没命了。”我再问陈老:“您被关的那段时间,想没想到逃跑?”陈老说:“我做梦都想着逃跑,可就是跑不掉。”我又问:“您如果逃出来,准备回马来西亚,还是福建?”陈老坚定地说:“找毛主席!一定要找到毛主席说明情况。”瞬时有一股暖流直冲我的脑门,从老人身上我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陈老停顿了一会儿笑着对我说:“在我们从马来西亚去延安,临行搭乘火车时,未婚妻给了我一封信,一再叮嘱我火车启动后才能打开,火车开动后我急切地打开信,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就泪流满面了,信的内容大致是‘国破家亡,山河沦陷,革命成功之日便是我们见面之时……。’”陈老缓缓地说道:“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单纯,一心想着早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拯救我们的国家,完全是一种永往直前向死而生的态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国革命早日成功。”
全国解放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布了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爱国华侨名单,陈老马来西亚的未婚妻第一次看到十多年来杳无音信的陈明的名字,她当时还不能确定是不是重名重姓,于是,就风尘仆仆地从马来西亚来到了陕西。那时陈明已经是中共咸阳地委常委宣传部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跟一位烈士遗孀结下了革命友谊,最终成为革命伴侣,已经生育了三个孩子。见此情景,人们都不知所措,在新中国诞生之初,华侨、海外关系统一战线,就是国家的一条生命线,人们都知道它的重要性。此时,一个伟大的女性用她惊人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真正内涵,陈明时任夫人出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大义,主动提议退出这桩原本幸福美满的婚姻。为了见证这段婚姻的纯洁性、革命性和历史性,因三个孩子的出生地都在延安,从此他们都跟着延安姓了“延”,其中,大女儿延红在红旗机械厂任党委书记,成为省部级领导,另外两个儿子同样非常优秀,之后陈老同马来西亚赶来的未婚妻正式结婚,婚后再育两男两女,个个都是社会精英。
陈老从咸阳地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岗位上离开,先后筹建了陕西省地震局,陕西省统计学院,再任省政府秘书长,副省长兼秘书长,全国侨联副主席兼省侨联主席等职务,他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深受组织的高度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无限爱戴!
孙中山说:“华侨是中国革命成功之母。”正是华侨的慷慨资助,才使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海外华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老虽只是其中的一员,但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多人发展成为如今拥有九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正是有像陈老这样来自五湖四海的社会精英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为中华之崛起,为人民谋福利”这个坚定的目标,赴汤蹈火勇往直前努力奋斗的结果。
作者简介:

曹林洲是宝鸡市一名医务工作者,他自2006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勤于笔耕,热爱国学和诗文,迄今在《新丝路》、《辽宁文学》《北方文学》、《东北文学》、《宝鸡日报》《秦岭文学》、《情感文学》等杂志、网站等平台发表散文、小说及诗歌约三十余万字,多篇在省市征文活动中获奖。现为中华康复医学学会陕西分会会员、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 心鉴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