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为上古那场洪水和大禹治水涉及到绍兴感到疑惑时,我们来看看余杭或许会有些理解。
我曾说过,大禹治水的过程就是跑马占地的过程,或者跑马占地更在前。鲧治水是堵的主基调,保护家园。疏通是大禹治水的主基调,疏通的前提是被泄洪淹的土地要是自己的,自己的土地才有权利决定河道的走向。大禹治水更多是河道的走向,山挡开山,遇水合流。
现在余杭是杭州的一个区,良渚是其下一个镇,可上古时先有余杭,那时杭州和西湖都在海底下,良渚这带是靠海边。大禹东巡,水路还是海路过来不说,那时到处是水,在水上漂,看到陆地和城郭就靠岸。说明在余杭登陆估计是真的,顺便补充一下给养。
那时,余杭和绍兴是陆地连在一起不得知,但在绍兴召集土著开会,防风氏不服,杀之也好解释。
《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说明大禹的心思在九州,不仅仅在治水上。
大禹来余杭、会稽时,其正值良渚文化晚期。1936年在余杭区良渚镇一带。发现新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有斧、锛、镰、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说明当时早已进入犁耕阶段。也说明良渚早有水利农耕,而不是大禹来了才有水利。
大禹的心思不仅仅在治山治水上,更在乎治天下坐天下。所以禹迹在绍兴以及余杭等都是真实的,因为他没有局限在黄河边上治水,志在九州。他来余杭会稽是看上了这一批沃土,他要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