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就是那个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唐代诗人,仕宦长安五十年,官至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正授秘书监,时人称“贺秘监”,因有恩与乡里 ,乡人尊他为“贺大明王”。 唐天宝三年(744)贺知章以道士身份辞官返乡,唐玄宗赐“鉴湖第一曲”即十里湖塘与他作放生池。贺知章告老还乡,隐居在湖塘对岸的山墅坞。
在建社庙时,挖出七尺长的腿骨一根,当地老百姓便认为是防风氏遗骨,仍瘗之,并立社神像于其上,改称“七尺庙”。香火甚是兴旺,为当时绍兴最大的社庙之一,有“山阴第一社”之称。
“十里湖塘七尺庙,三山十堰廿眼桥”,可见七尺庙名气之大。当时有名的“十三弄”就有七尺庙东弄、七尺庙西弄。
七尺庙扯出防风氏,就又扯出了大禹。
据史料记载,七尺庙不远处的型塘村乃大禹斩杀防风氏之处。晋代贺循的《会稽记》曰:“防风氏身长三丈,刑者不及,乃筑高塘临之,故曰刑塘。”后刑塘之谐音讹传成为“型塘”。防风氏乃古代汪芒国之君主,为夏朝初期的一方诸侯,即所谓“天下万国”之一员,其国在今浙江德清县封山、隅山(防风山)一带。
可见,大禹在绍兴做了很多事。
七尺庙坐北朝南,濒临鉴湖,前后三进,正门挂有“古七尺庙”匾额,系明代文士施彭龄所书。第一进天王殿,第二进鉴湖第一社及大雄宝殿,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古戏台,第三进鉴湖福主殿。第一进正中悬挂“鉴湖第一社”牌匾,系明朝状元褚大绶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手书。
此外据称,以前,每逢农历三月社日祭神期间,庙内戏台上便敲锣打鼓连唱几天的戏文,庙会引来客船云集,十分热闹。如今庙内正殿等基本建筑以及放生池、古井尚且完整,社戏台则仅留石柱数支。因1952 年起该庙曾被一家黄酒酿造厂当作仓库使用,存放原料、贮酒。酒糟阴潮熏蚀,一些主体木构架逐渐霉烂腐朽,木质的雕刻表面已经模糊不清。古戏台也作为石灰车间使用,破败不堪。2012年6月28日,七尺庙被立为绍兴县文保单位,现已进行了修复。
一个外地人,能对绍兴了解如此,当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