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天 的 草
罗永鸿
冬天的草高高树立在山顶上
当寒风吹过
漫山的树木都在凋谢
在风之上
蝴蝶的翅膀卸下斑斓的色彩
草已经可以伫立在岁月之上
虽然岁月把身体都掏空
在生命的尽头
没有鲜亮的绿色
沧桑密布饱经雨打的躯体
泪水已在无数个昨天干枯
寒霜却无法穿透我的胸膛
苍黄赋予的沉默
一次次冰雪袭来
我始终如春天般挺拔
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
经历过现实与虚拟的结合
经历过昨天与未来的打磨
一株草 可以绿遍天涯
也可以立成山坡
外表与内核反衬中的精神升华
——罗永鸿诗歌《冬天的草》赏析
何澍清
诗歌是需要有精神的,有精神的诗歌可以呈现出力量与高度,像人有了强壮的骨骼一样,因而可以挺立起来。诗人罗永鸿的这首《冬天的草》就使人感受到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其实,这便也是诗歌的灵魂之所在。
冬天的草在面临生命即将终结时的不屈与展望,传递给我们一种深沉的力量,将诗歌推向良好的精神向度。
“冬天的草高高树立在山顶上/当寒风吹过/漫山的树木都在凋谢”
起笔即破题,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冬日场景,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这些信息:高山、寒风、山顶的草、树木凋零,近乎白描的写法,代入感极强。
“在风之上/蝴蝶的翅膀卸下斑斓的色彩”
寒风中,蝴蝶已无法再翩翩起舞了,使人进一步感受到冬日的寒冷,也使人感受到冬日万物凋零的黯淡,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
“草已经可以伫立在岁月之上/虽然岁月把身体都掏空”
写出了冬天的草的状态。“岁月把身体都掏空”,使人联想到草的奉献。
“在生命的尽头/没有鲜亮的绿色/沧桑密布饱经雨打的躯体/泪水已在无数个昨天干枯/寒霜却无法穿透我的胸膛”
写出草面对死亡时对生命的正视、回望与不屈。沧桑的躯体,枯干的泪水,寒霜无法穿透胸膛等,又使人不能不联想到类似的人。
“苍黄赋予的沉默/一次次冰雪袭来/我始终如春天般挺拔/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经历过现实与虚拟的结合/经历过昨天与未来的打磨/一株草 可以绿遍天涯/也可以立成山坡”
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达草的心声,句句撞击灵魂。草对于过往的再次回顾,对于春天的渴望与期许,对于自身的坚定与向往,充分展现出草强大的生命意义与追求。
结尾尤其精彩,有种出其不意之感。“一株草 可以绿遍天涯/也可以立成山坡”,把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这首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初读时有满满的苍凉感,随着诗歌章节的深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诗歌深处逐渐迸发出来。
诗作铺排有序,过渡自然,水到渠成。诗人对冬天的草的描写可谓十分用心,他选取的草,不在平地,不再坑洼处,更不在广阔的草原,而恰恰是立于山顶的。配合高处凛冽的寒风,使诗人笔下的草愈发显得弱小,这也为诗人在后文对草的精神的树立与深化做好了铺垫。弱小的外形,强大的内心,凸显草强大的精神内核,震撼人心。
通篇无华丽辞藻,朴实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令人为之赞叹!
修行
罗永鸿
我们在光阴中穿梭
一遍一遍重复着
把自己拆开
一遍又一遍地
把自己藏于黑夜
用思想去穿越迷茫
每一种疼痛
都是一朵火焰
在黑暗中盛开
我们的孤独
穿越着无形的光阴
那些莫名的虚伪
在阳光下燃烧
我们的躯壳
在喧哗中逃离
只剩下一堆骨头
与瘦弱的影子
做一株荷
在泥土中修行
蚌
作者:徐艺宁
无欲无争潜隐深,
剖囊来日谢知音。
问他何故频生泪,
一点珠心是佛心。
残 荷
作者:徐艺宁
露重难撑凉薄天,
残妆谢入水云烟。
哪堪风雨支离碎,
多少珠声滴不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