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 ·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宋 · 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
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
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
又相对、落梅如雨。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宋 ·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 ·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
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
只愁风雨无凭准。

醉桃源·元日
宋 · 吴文英
五更枥马静无声。
邻鸡犹怕惊。
日华平晓弄春明。
暮寒愁翳生。
新岁梦,去年情。
残宵半酒醒。
春风无定落梅轻。
断鸿长短亭。

除夕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
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
明日又逢春。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凤城新年词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
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
闺中针线岁前多。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
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
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
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
从今又几年。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
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

喧闹与宁静
晨风
随着城市改造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区里新建了不少花园式小区。虽然目前的房价有涨无跌,每个小区都仍然有新的业主在陆续入住,随之小区的人气也日益旺盛起来。新建的小区内,到处可以看到各家装修公司的招牌,在这些精心打造的招牌上,醒目地书写着优惠条件和信誓旦旦的承诺,各自都在努力吸引着众多业主们的眼球。
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成为每个人的迫切愿望。然而,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同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乔迁的业主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精心打造着自己的新居,乐此不疲。一家一家的业主们先后开工装修了,小区内顿时显得格外地热闹。
这样的热闹,给已经入住的业主们带来很多的烦恼。那随处丢弃的装修垃圾,那无休止的装修噪声,给已经入住的业主们带来很多的不便。为了平息业主之间的矛盾,物业公司规定了有关条款,情况逐步有了改善。而改善,只是说明了状况有所好转,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彻底解决。因为彻底改变这样的现象,那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城市的噪声,是现代人的一个永恒话题。夜归的汽车鸣笛,常常将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休息时,邻居家飘来的一阵阵练琴声或麻将声;夜间突击装修的噪声;突然响起的鞭炮声;不断地切割着人们疲惫而脆弱的神经。猝不及防的噪声,时时刻刻,无孔不入地在侵袭着人们宁静的生活。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不断地富裕起来,由此很多副产品也应运而生。刹车声、喇叭声、施工、装修、铁轨震荡、飞机掠过、高架桥轰鸣、还有商铺重复播放的叫卖声......这些都是现代都市的特征,它们都共有了一个集体的注册名,那就是喧闹。有人曾感慨地说过:世界很喧闹,但我想安静地活着。
我一直喜欢宁静,我以前居住的小区,就是安静小区。这是我喜欢的宁静环境,而现代城市拒绝了这样的宁静。在喧闹的城市里,为了获得自己宁静的空间,我把家里所有的外窗,都装上双层隔音玻璃。即使这样,也只能减少噪声的侵入,而不能彻底地隔断噪声。因为我知道,喧闹,是城市的脉搏,没有喧闹,就不成为城市。
说了这样多,人们会认为我很夸张。其实我说的宁静,并非是无声,因为无声不是真正的宁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呜。”那是古人描述的宁静。在我的眼中,古诗中表述宁静的语句,最好的还算是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诗句,
每次读着这些词句时。我都仿佛感受到全世界的一片宁静。心境安谧至极,甚至连发丝坠地的声音,我仿佛都能够感受到。当然说,人们形容宁静的文字还有很多。例如,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这都是描述的真正的宁静之声,这种清幽的宁静,让人们心旷神怡。
我记得明人陈继儒这样说过: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看到这样的文字来表述宁静,我感觉到所叙的境界达到了登峰造极。
儿时,在那宁静的雨夜,我喜欢睡在床上聍听那屋檐下的雨滴声,我会默数着雨滴慢慢入睡。后来住进现代楼宇以后,我再也听不到那屋檐下的滴水声了。很多年来,取代它的是家里那台老式座钟。在深夜,那钟摆有节奏的滴答声,极其酷似那记忆中的雨滴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日益喧闹起来。有资料阐述,噪声,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公害。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味觉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视觉上,追崇时尚,乐此不疲。而在听觉上呢?我们拿什么来抵御噪声的侵袭?
有了空闲,我很喜欢回老家。我喜欢老家那宁静的环境。那里很少有工厂,空气新鲜,漫步在原野里,风从耳边掠过。我仿佛能够听到果实成熟时,发出的噼啪声。这是一种原始的宁静,是大自然的原配。在广袤的原野里,那虫呜鸟叫,仿佛在叙述着人类生活的原始宁静。
城市里的喧闹,让我们深深地喘不过气,有种说不出来的压抑感,让我们忘记了自己原有的宁静。回想在儿童时代,我们虽然过得很平凡,我们也不会因为平凡而让自己变得沉闷和烦躁。我突然很同情自己的耳朵,在现代生活里,我感觉人的器官中,最值得同情的就是人们的耳朵了。因为,在城市的喧闹声中,人的耳朵是最无辜,最脆弱的。
我很怀念儿时的那种宁静,那是上苍赐给人类的生存元素。我一直认为,经济的发展,并不能真正代表人类的进步。原始的宁静,才真正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喧闹的噪声,让人们的耳朵失聪,那是人类的一种退化。而这样的退化,则是现代生活的一种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