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海朗诵团是滨海县湖海艺文社属下的专门朗诵团体,是滨海县政协团结和联系社会朗诵人才的重要纽带,是盐城市内最早成立的朗诵微群机构,目前有38位专业朗诵者、100多位社会各界朗诵爱好者加盟。

【主播简介】刘海平,最具人气网络朗诵诗人、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执着于诗歌创作与朗诵艺术,用声音和笔墨描绘生活,用声音和文字传递美好。


作者/沈益亮 主播/刘海平 指导/董虹滟
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风华世如愿。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我作为年届六十甲子、从教40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回望身后那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足印,品读着自己经历的每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故事,我深深地感悟到了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富的道理。

此刻,我想讲述的是关于家乡路的沧桑巨变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暖人心房。
回家的那条路,走了几十年。从祖先用双脚踩出的羊肠小道,到“晴天尘土扬、雨季水汪汪”的南干渠路,从磨破了几十双鞋底的砖块沙石路,到一马平川的水泥路、柏油路,经历过冬天的坎坷,迎来了夏日的暖阳。

路况连着时代变迁,连着几代人的成长。红日东升,其道大光。追梦路上飞来的那匹马,驮着“小康”奔驰在希望的田野上。
以前的路是土路,又小又窄,坑坑洼洼、九弯八拐。曾记得从滨淮到滨海县城,比滨海到盐城还漫长。路呀路,道阻且长,苦了农家累了村庄。遇到下雨天,路面一片泥泞。泥水溅湿裤脚不说,那路面粘粘的,滑滑的,“赠”你一身泥巴,“跌”你没商量。而今在“村村通”惠民政策的引导下,村里的小路也由昔日泥泞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村中的百姓再不愁雨雪天出门,再不愁归来满鞋尘。

“要致富,先修路”,全面小康号角正劲。男女老少齐上阵,筑路车驰骋南北,劳动号子唱得响亮;看啊,乡亲们用汗水浇灌、用老茧铺基,改天换地的动能在家乡干渠堆上释放。修路、筑梦,一心奔小康。踏破坎坷成大道,家乡纵横交错的道路一条又一条。南边是s327省道通高速,西边是海滨大道通往高铁站,真可谓四通又八达。乡乡联、村村联、户户联,联起几代人的梦想。家,不再遥远;路,不再漫长。5分钟上s327省道,10分钟上海港大道,坐上高铁两小时到上海逛商场。

村通公交也已变成现实,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条条大道放奔小康:一条通向我家,一条通向银行;一条通向罗马,一条通向“诗和远方”。
路,已不是那条路;河,也不是那条河,一弯拱桥一扫老态龙钟的模样。彩云追着月亮洒下一田幽梦,夜灯闪闪发出清醒的光。
梦思起舞,醉了回乡路,路暖三春,寒士心花放。

门前的小河不知疲倦地日夜流淌,成天把“小桥流水人家”挂在嘴边唱。自从有了通向国道的大路,引来无数游客驻足欣赏。秋叶在树梢摇摇晃晃将故事染黄,喜鹊飞来飞去,像过节似的吟唱鸟语花香。
路是碧玉簪,脉动新方向。穷,也是路,因为交通不便耽误多少发展好时光;富,也是路,一路通畅,百业兴旺。有路就有流、有流就有活、有活就能富,从此,有了一村青翠一村绿的大滨海,有了梦中醒来副业兴的小康庄,往日让人冷眼的泥沙土,而今有了各路商贾争相涌进的繁荣昌盛的新气象。

昔日土气矮小的旧草房变成了鳞次栉比的新楼宇。清晨,走在小区的林荫小径,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在小区的休闲场打一套太极、做一套关节操,跳一支广场舞,真是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
伫立远眺,那纵横绵延的五彩路,那浩渺如翡翠的南湖,在晨曦的照耀下,如诗如画,若梦若幻。共享着城市文明,拥抱着幸福生活,更憧憬着家乡无限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沈益亮,滨海县人,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滨海县作家协会理事,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感动人物 ”。教学论文、散文随笔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愿岁月与文字相互交融,愿与爱好文学的您一路同行。

【编辑简介】向日葵云雨,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县作协会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受邀《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诗与风景》专栏诗人;《凤凰诗社西北诗社》副社长;《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盐城头条》认证编辑;《雪域阳春文苑》执行主编、专栏诗人、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