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给他的颁奖词引发的评论】文化时政心观天下(407)
编辑/张有清
图/作者提供
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颁奖词:
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中国历史上重复出现的同类相残的行为证明了这些苦难。
对莫言来说,这代表着消费、无节制、废物、肉体上的享受以及无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才能超越禁忌试图描述。
二、网民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给予的颁奖词的评论:
颁奖词能看出诺评委发诺奖的动机的善恶。感言能看出莫言对颁奖词的认可。颁奖词是对莫言全面的、本质的评价。批判是双刃把剑,莫言可以批判现实,也应该允许别人批判莫言。
文学这两个字不分国界,哪个过家的人都可以用。但是写文学作品的人是分国界的,所以,文学作品是分国界的,有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之分。莫言就是伟大的贬损文学大师,研究莫言就从颁奖词入手。诺贝尔颁奖词就是这样写的,只是重复颁奖词的内容就是说事?既然你说是说事,那在逻辑上来说你是认为颁奖词所说的是真的了。题主以为诺奖颁奖词正确了,莫言的获奖感言就正确了。颁奖词是西方政客污蔑中国的有力证据:颁奖词说中国人是“鲁莽”“无助”“可笑”的。而莫言的获奖感言,不是文学作品,是感想,感言中所叙述的事,不是小说。把自己国内的一些事情,说叨给污蔑中国的西方政客听,以迎合他们的污蔑中国,坐实是中国人“鲁莽,无助,可笑”的这个结论。其呼应西方政客污蔑中国的立场观点,不是昭然若揭吗?让谁听也能听出颁奖主席对中国的贬损,对中国的嘲弄,并明白地说都是莫言所介绍的。但凡主持公道,应看出这是对中国十四亿人的挑衅。
文学是政治的延伸,是人类战争的一部分。一些人故意散布文学无国界、文学无立场,居心叵测。看了西方颁奖词而不气愤者,此人必无中国心,很可能就是一西方人。颁奖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离开颁奖词去看莫言,那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把颁奖词和莫言放在一起去研究分析,加以分析之后,方能得出正确结论。莫言为何样人,也就显而易见了,不会有错的。那个颁奖词你看过吗?若看过,能谈谈你的感想吗?凡是挺莫言的一律不会提颁奖词,并且讳莫如深。
从下面颁奖词的一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西方人的价值观:
“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穷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20世纪中国的残酷无情,从来没有像他笔下的英雄、情人、施暴者、强盗以及坚强、不屈不挠的母亲们那样得以如此赤裸裸地描述。他给我们展示的世界没有真相、没有常识、更没有怜悯,那里的人们都鲁莽、无助和荒谬。”“在莫言笔下的中国,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理想的、具有合乎标准特征的公民。莫言描写的人物都充满了活力,不惜用非常规的步骤和方法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打破被命运和政治所规划的牢笼。”“莫言所描述的过去,不是共产主义宣传画中的快乐历史,而是他用夸张、模仿以及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变体重现五十年的宣传,令人信服、深入细致。”“在他描写中国最近一百年的宏大如挂毯的故事中,既没有跳舞的独角兽,也没有跳绳的少女。但他所描写的猪圈般的生活如此独特,以致于我们觉得已经在那里呆了太久。”“意识形态和改革运动来来去去,但是人类的自我中心和贪婪却永存。所以莫言为个体反抗所有的不公,无论是日本侵略,还是毛主义的恐怖,以及今天的狂热生产至上。”
的确,莫言的一些作品确实有诺奖文学委员会说的那些精神,但是从这个颁奖词中,西方人的政治倾向和意图也是如此露骨、如此直接的展示了出来。他们需要或鼓励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来创作“反抗”的作品,需要棋子。这也就是为何方方的“武汉日记”在西方大受欢迎,被火速出版的原因。西方人找了一个揭露我们阴暗的作品,并且利用这个作品为达成他们的政治意图。可悲的是,即便我们知道西方的意图,中国的很多作家仍然对诺贝尔文学奖充满野心,趋之若鹜。他们知道,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进入诺奖评委的眼中,写什么内容最有效。中国的历史有过“伤痕”,就如西方国家也有黑暗史一样,这个我们得正视,反思。但我们的作家不能对我们的成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一味闭门造车,去创作个人悲苦或小民凄苦的作品,或者为了迎合西方的需要去创作他们期待的作品。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史学的补充,将影响很多人的历史观。如果仅仅沉迷于阴暗、伤痕,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后代又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难道我们及我们的后代都要漠视?学习历史的人,或者知晓时事的人都知道,外国从来都没有放弃“和平演变”和所谓的“颜色革命”,他们的攻势从未中断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国家在他们的攻势下倒下,你可以说这些倒下的国家迎来了“自由”,但是也战火中经历了更凄惨的苦难。“和平演变”、“颜色革命”,西方也从未放松对中国的渗透。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站位高度,我们应该有所警惕,因为这决定了我们的未来中国的未来。
诺奖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说:“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丶无助且可笑。”他这是歪曲事实,抹黑中国。老莫能说些啥呢?他那小心思那有家国情怀。指望他听后愤怒犀利反击是不可能的,他最关心的恐怕是到嘴的鸭肉千万别飞了,管什么腐肉鲜肉光彩不光彩的。
诺奖的颁奖词分明是在污辱中国。西方反华势为慷慨褒奖莫言,是因为在莫言笔下,他们看到了他们想要看到的中国,而莫言迎合了他们。抹黑中国的人和文字,西方人却如捧香脚一样。”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沒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看了这个颁奖词,一切不言自明。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树欲静风不止。
"没有真理和常识没有同情和希望,尽是鲁莽愚味和无知"莫言为西方反华提供的炮弹,让我记住了这个"大师"!拿来颁奖词细细读,这样的诺奖不要也无妨!细读起来,可见西方对中国骨子里的某种东西。怪不得,原来是这样的致词。莫言大可以在自己致词时加以辩解,或者直接拒绝颁奖,可惜他没那个骨气。有一个原苏联作家就曾拒绝过诺奖,那才叫骨气,那才是有良知的爱国作家。请问莫言先生,当你接过诺贝尔文学奖证书,聆听着瓦斯特伯格的颁奖词,你心中做何感想?
我们很多人从不反对方方日记本身,不反对对社会的批评,只是反对方方日记成为西方利用的工具,而她似乎有意或者乐于为西方提供利用,甘当棋子。这才是我们真正反对的原因。而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给他的颁奖词来看,莫言的小说成了被西方利用来进行反华反体制的一个棋子,莫言的文学成就并不那么彰显,而小说内容恰好符合了西方的口味。这与方方日记获光速出版获奖赏加持,异曲同工,与之同理。
(2021年7月)
![]()
![]()
张有清: 男,汉族,江西省宜春中学高级教师。对古诗词,现代诗歌,小说散文,时政评论均有涉猎。诗歌曾入选《南吟北唱》诗集。在《中国诗歌网》《世界诗歌联合会》《华人文艺联盟》《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黑龙江总社》《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山东总社》《江西一道琴棋诗书画总社》《江西云裳文学社》《江西诗声》《宜春诗词》《宜春市曲赋学会》《袁河茶话》《诗艺国际》《兰馨文轩》《蝶舞霓裳诗书画社》《诗意文韵》《诗码头古韵悠长》《都市头条扬歌文学社》《都市头条莲叶之珠文学社》《中国新梦文化传媒》《今日头条微头条》等网络平台发表诗歌五百余首,被诗歌平台专业朗诵者朗诵诗歌散文政论一百余首篇,编发中短篇小说若干篇,发表“文化时政心观”评论一百六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