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瞻仰孙中山、丘逢甲《同心》 铜像有感
田承堂
瓦子街头丘祠前,
大手相牵两先贤。
国父中山神坚毅,
志士逢甲态坦然。
先驱会见商国事,
爱国神交二十年。
一心保台驱倭寇,
致死不忘收台湾。
祖国富强足制敌,
武力统一一瞬间。
海峡两岸一脉传,
避免兄弟兵戎见。
警告台独作乱者,
螳臂挡车身名裂。
炎黄子孙心愿同,
祖国统一金瓯圆。

注释:
孙中山、丘逢甲《同心》铜像:2016年6月14日,孙中山、丘逢甲《同心》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上杭县城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上杭客家丘氏总祠)门前广场举行。该铜像名为“同心”,也是铜像的创作主题:一定要把这两位中华民族伟大的先行者的“同心之愿”,通过雕塑艺术表现出来,宣传感动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子孙,以及人类为“民主”、“共和”的命运、信仰共同者。丘逢甲与孙中山的心灵是相通、相同的。丘逢甲完全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孙中山在上海第一面见到丘逢甲就说:“丘先生在台,建立共和,无人不知,我与你神交二十年,今日获见,大慰平生。”同心像”体现了两位先贤的“神交”的中心主题,体现了两位先驱致力和盼望祖国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心愿。
丘祠:即上杭丘氏总祠。原名上杭丘氏宗祠。坐落在上杭县城解放路206-208号,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该祠占地6000平方米,早年为海内外丘氏裔孙为纪念客家丘氏开基祖丘三五郎的宗祠。属典型的清代古建筑之一。著名的抗日保台爱国志士丘逢甲(其祖先居上杭县中都镇,后迁居广东嘉应州镇平县,即今广东蕉岭县)对祖地上杭的教育十分关心,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上杭丘氏总祠设立上杭县师范传习所,培养新式教育师资。该祠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福建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24日于上杭县城
作者简介:田承堂,笔名田野,1954年生,福建省上杭县人。大专学历,小教高级职称,任教三十余载,后在政府机关从事文秘、新闻报道工作十余年,先后在《中国交通报》、《福建交通》、《闽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新闻报道数百余篇。近期开始诗歌、散文写作,作品散见《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