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刷抖音,刷到好多哭灵的视频,突然有一种写作的冲动,于是拿起手机,把自己对哭灵这一社会现象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哭灵是我们监利大地上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丧葬习俗,有专门的哭灵人,她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嚎丧女”,她们有专门的班子,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也有的是戏曲小舞台上的演员,东家把他们请来为亡魂唱戏,但唱正戏之前必有的节目也是哭灵。
演员哭灵一般在戏台上,孝子端着亡者的遗像跪在中央,其余的孝男孝女分立两旁,哭灵女披麻戴孝,望着遗像,用咱们老百姓十分熟悉,万分喜爱的荆州花鼓戏吊孝腔入题,这个吊孝腔高亢、婉转,就像公鸡打鸣,开头一般都是这样的:
哟——喂——喂——哟——哟𠵱哟哟喂——喂——
接下来便是正式的哭灵内容,所唱基本上都是赞扬老人在世时的勤劳、贤惠、善良,以及儿女们对老人逝去的悲痛、怀念的心情。
演员们演唱的时候必须声情并茂,时而放声大哭,时而躬身揖礼;时而洒酒祭奠,时而捧像端详。
这边演员们哭的声嘶力竭,那边的孝男孝女们也不能闲着,他们都纷纷的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十元、二十、五十、一百的钞票,丢在茶盘里,算是给演员们的打彩费。
这个打彩费没有硬性要求,十元不算少,百元不算多;出得了别人的手,进得了你的门 。因为东家请你来,都是付了工资,送了香烟的。打彩费也就是演员们的一点额外的收入,情况好的,有二三千块;一般的也有几百块,应该不必强求,顺其自然。但我却偏偏看到过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过。
一位中年妇女去逝了,刚刚大二的儿子满腹悲痛,请来戏子搭台唱戏,以示孝心,哭灵仪式上,儿子丢了一百元的打彩钱,其余都是些未成家的孝男孝女,也都只有十元、二十的略表心意,但那些哭灵女,好像嫌太少,并不满足,一边假意惺惺的哭唱,一边示意孩子们再多加点钱,这些哭灵女不知是想钱想疯了,还是素质太差了,她们哭了一会,见孩子们无动于衷,唱词内容由哭灵完全变成了要钱,她们也太不会察颜观色了,手捧遗像的儿子眼含热泪,早已泣不成声,情不能己,听到这些哭灵女的变味的哭灵声,强忍悲愤,手上的青筋直暴,哪知这些女人不达目的不罢休,还在鬼哭狼嚎,只见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操起母亲的遗像,狠狠地砸向那个女人……
演员哭灵用唱腔,嚎丧女哭灵则用说腔。她们一般围棺而坐,没有伴奏,就像死的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一声姆妈,一声爷,哭得一泡眼雨一泡流,装腔作势、以假乱真、惟妙惟肖,表面上声泪俱下,实际上那眼泪是偷偷抹上去的,也有的是用手揉眼睛揉出来的,声音虽大,却毫无感情,只是干嚎而已,越是像模像样,越能博得东家的满意,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要的就是这种虚名。
因为有需求,所以才有了哭灵的这个职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互惠互利。我无法评价对错,但我还是觉得,活着孝顺,多做善事比什么都重要!
谢康平,湖北监利周老人,开小超市,爱好文学,经常在各种文学公众号上写些小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