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读初一时我就已非常懂事,印证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年初一第一个学期报名费是二十八元五角,种田是唯一收入的父母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数目。
我明白,我清楚,无论多少学费,父母都愿意,因为不会放弃哪怕一丝丝的希望。当年的早稻亩产三百到五百斤,每百斤的收购价九元,而晚稻或单季稻亩产五百斤到七百斤,收购价更高些每百斤十四元,除了肥料,种子,交了公粮(无尝交给国家)所剩无己。所以父母一直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吃公粮的人,有体面的工作,衣食无忧的人上人,来体现劳动是否真正的最光荣。
我每两星期回去一次,为了省来回车费八角钱,基本上是从小路还得过渡,独自一人走二十里路回去。来时从村部花四角钱坐车回学校,第一星期吃咸菜,母亲用心含爱轮换着咸菜,萝卜干,梅干菜等。第二星期,豆子,芋子放在饭盒里,和米饭一起蒸熟,放点盐,猪油拌起来,最喜爱吃烂烂的芋子。可是父亲不舍得用田种芋子,又没有什么经验,每年种的芋子都小小的,不够我带学校去。现在我自己种芋子,不论大小都非常珍惜的捡拾干净,有种舍不得的感觉。现在也时常把芋子放在饭里一起蒸熟那样弄,虽然没有当年的味,口味还算好吃,不过爱人女儿都不喜欢吃。我也不介意他们的态度,津津有味的独自一人回味着品尝着特有的味道。虽然学校只要一份才五分钱一餐时令最便宜的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奢望,想象中的美味。
正因为如此情景,每次吃饭时,我从小木箱里快速的拿出咸菜,夹好够配饭的量后,马上放回箱去。生怕同学见到,其实同宿舍的又有谁不知道呢?从不和同学一起吃,因为我没有什么体面的菜与他们共分享,就算他们好心好意叫我一起吃,我也会一味的回避克制自己,并快速吃完饭。现在吃饭也一样很快。就现在不是比较要好的朋友,有时候有什么东西分享,我都会好意婉转的谢绝。
记得当时,有位好同学,他的父亲是村长,每次有带来又肥又大块的肉时,不知他是真的不爱吃,还是同情我每餐给我一块。在学校里,他一直友好的帮助我,接近我,一直到初二同宿舍,初三分班了,未在一起了。离校后,头几年还有联系之后杳无音讯了,祝愿他幸福美满有个精彩的人生。
最糟糕那是冬天,应该是天气太寒冷了,体弱多病的我。一双脚到天亮也难得热起来,更要命的是动不动就是抽筋,疼得要命,脚都不敢伸直,我一直恐惧半夜被抽筋痛醒,那会感觉到异常的寒冷,莫名的恐惧。白天一双冰冷的脚也好不到哪里去,两双还是稍大单薄的解放鞋交替放洗着,真是辛苦了解放鞋用尽所能帮我的脚抵挡着寒冷,仍无法保护年年生冻疮可怜的脚。正因为如此,我矮小,看似病态,一副寒酸可怜相。可内心又是如此异样的强大,永不服输的精神,说话刻薄,容易得罪人,应该也是自我保护本能的体现。因此,许多同学不客气的,不加思索的叫我“绳子”,“人精”意思就是省,小气,吝啬,鬼。我又气又恨无奈的忍受着,被动的接受着并不残酷的现实。
不过现在我这么认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中来看待这事件。当你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弱小时,别人不怀好意,欺凌似的挖苦你,说你小气,吝啬时,那是对人一种侮辱,极其不道德的。而当到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强大时,又没安好心,妒忌敌意的说你省,小气,鬼,那是应该是这人恐惧担心怕比他们强大,或者妒忌记恨已经比他们强大,对人的一种人身攻击。那是小人之心,这两种人都得远离。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以及待人的态度,取决于此人的生活环境,经历,心态,经济条件来决定的,外人是不可以乱评头论足的。省.小气.吝啬与节俭有本质上的区别。一个节俭的人,不会懒散,勤劳刻苦,勤思考,诚实,他能正确判断是非,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正确的考虑到权衡利弊的因素,更有计划,深谋远虑的思考自己的前途,事业,人生,去实现心中的梦想。不会盲目性,克制自己,抑制自己享乐的欲望,常常节省不必要的开支,积累财富,不会浪费时间,做无益的事情,聪明的机智的抓住一切的机会,不会轻易放弃。当然,节俭必须有度,否则就吝啬,一个吝啬的人,斤斤计较的人会变得目光短浅,唯利是图会失去朋友的帮助,鼓励,失去很多好的机会,更不可能有什么成功的事业。
因此跟一个节俭的人大胆放心的交朋友,他会思考的更加的全面,会有很好的建议,会有竞想不到好的收获。至少他不会占你便宜,更不会去伤害你,哎呀,说着说到哪里去了又跑题了。
2020.4.12.
作者:童柏祥,初中文化,71,专心写回忆录,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