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
文/徐全利
当有人遇到昏倒,打了“120”,有救护车来了,人们就像遇到“定心丸”,心里平稳了,“有了救护人员”。
当某处发生火灾时,打了“119”,消防队来了,有了消防人员,人们的忧心就有了希望。
当解放军来了,人们似遇到了“大救星”,心里马上升起了希望的太阳……
这些“救护员”、“消防员”、“解放军”等等,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
别小看这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哪怕只一个人,我们都心怀希望:有医生在,有消防员在,有解放军战士在,一听有他们在,我们就放心了。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打开7月22日《人民日报》,读到《约理发师剪头发,一天未回复,得知真相后泪目了……》,说的是7月21日下午,一名合肥网友发微博称,约理发师剪发,一直没回复,打电话也没接,而这位理发师帮她剪了6年头发,之前都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心里产生了悬念。
直到朋友说,“你没看他朋友圈吗?他去救援了”我往下看,“因为本人除了是发型师,还是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河南郑州出现城市内涝,情况非常严重。昨天夜里我们队接到河南支援请求,我们已经集结出发了。临时取消所有预约,给大家带来不便,万分抱歉。”那位理发者看后才恍然大悟,我悬着的心也平静了,并肃然起敬!

据了解,这名队员来自合肥市蓝天救援队名叫余涛,平时是一名理发师。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向记者介绍,余涛是2020年8月底入队的,入队后工作积极,目前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400小时。河南灾情发生后,余涛推掉了所有工作预约,自告奋勇要求参加第一批次救援行动。21日凌晨,队伍整装出发,前往郑州开展抢险工作。
随后,我又翻看《齐鲁晚报 》同天报道,“朋友圈先删了,快把俺妈屏蔽,没跟她说,她不知道。”这是一位山东消防员在出征河南救灾前和妻子的对话。“昨天我父母还问我去不去河南救灾,我说我不会去,我有别的任务去不了。其实我当时已经接到了作战任务,准备出发了。”

据21日记者采访这位消防员,他叫安雪松,来自济南消防支队,今年刚25岁,他成为消防员才一年。之前他是一名武警战士,曾在2016年参与过湖北抗洪。“当时我在前线,我父母整整一周没有睡好。我妈妈的心脏不好,也是不想让他们担心。”安雪松说,因为消防员的工作带有一定危险性,因此父母也曾说过希望他能重新找一份工作,但是被他拒绝。“我喜欢消防员的工作,我不想离开。对我来说,消防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有荣誉感。”
读着读着,我心里真是又温暖又觉得他们真可爱。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会在特殊的日子里成为英雄,散发不一样的光芒。这些英雄,平时隐藏在人民群众当中。一唤起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成为每一位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超级英雄。“平民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平时他们可能默默从事任何职业,危难之时就变身超人拯救大家。这样的“平民”,这样的“名字”,听着是不是很温暖,是不是很可爱?

放眼看去,地震,洪水,山火……每一个大灾大难的现场,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消防战士与武警战士,“平民英雄”,是他们担负起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担,他们是当下最值得敬重的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在前方冲锋陷阵,大后方有我们四面八方的同胞支援,永远不倒!时下正热播电视剧《大决战》,哪一集都有我们的子弟兵勇猛冲锋,后面有百姓撑腰,最终扭转乾坤。
救援队,消防队,武警队,医疗队……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可歌可泣。看到这样正能量的“集体英雄”,“群众英雄”,“个人英雄”,心里暖暖的。只要有他们的“英名”在,“战斗”就在,希望就在,胜利就在!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