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民族的灵魂和脊梁
续《在英雄身边的日子》
文/颜宝祥

致敬!亲爱的党和祖国!致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我又打开了电视。一部《跨过鸭绿江》的电视剧,把人们的视野重新拉回到了70年前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献身精神,长津湖悲壮冰雕连、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一个个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纷纷屹立在人们面前,人民军队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而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让我们热血沸腾,泪飞如雨,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边看边用手不断地抹去脸颊的泪水,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不由得又一次想到绿色的军营里,战斗英雄、副参谋长邓彰德的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所有熟悉他的干部战士无不为之肃然起敬。
我马上拨通了定居在北京的战友孟敬侠的手机。他从韩城芝水河畔的柏香村走进了绿色军旅,新兵连时,我们一起聆听过邓彰德的事迹报告,至今印象仍然深刻。他曾经惊叹:这么一位身材并不很高、和蔼忠厚的首长竟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钢铁汉子。1986年,孟敬侠曾奉命带领“前线通信装备抢修队”赴老山前线,他蹲过猫耳洞,越过堑壕沟,经历过炮火连天的战场,亲眼目睹了我们战士的顽强和勇敢,切身领悟了英雄精神就是部队的强大力量源泉。他感慨地和我说:“咱们很幸运,能成为祖国钢铁长城上的一个兵,传承我军红色基因,发扬光大英雄精神。此生能为祖国上战场是我生命里的荣光,我们青春无悔!”我想起了今年春节前,那一天古城西宁的天空飘起了雪花。

65年后,2018年,邓彰德在鸭绿江边。
我的老战友韦继民和我视频,西宁和韩城,两千里云岭山和水,一部手机,却拉近了距离,近在眼前。韦继民是韩城西彭村人,我们是同年兵。从部队回来后,他在黄河电厂倾情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谈起邓彰德,它就说起了40多年前的情景。1973年,团领导把他从炮连抽调到机关司令部保密室工作。他清楚地记得,邓彰德副参谋长对机关的作风抓得很紧,经常强调说:军队是干什么的?军队是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战斗素养和战斗作风,尤其是机关的兵,不能搞特殊化,和基层一样,必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坚决杜绝松松垮垮、懒懒散散。
一天,邓副参谋长走进保密室,1米78身高的韦继民立即起身敬礼,说了声“首长好”。邓副参谋长微笑着询问“你是哪里人啊?那一年入伍啊?”他都一一作了回答。接着邓副参谋长勉励他说:“保密岗位,责任重大。你是共产党员,要忠于职守,严谨细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他响亮地回答说“是”。想起这些往事,韦继民和我说:“我们都知道他是上甘岭战役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都听过邓英雄所作的富有感染力的报告,直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到了团部机关,时间长了,接触多了,才进一步感受到,当年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老英雄竟然是那样的普普通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亲切随和,关心下属士兵,没有一点官架子。大家他的身上学到了我们部队的好传统。”我深以为然。刘献文从小在黄河岸边的留芳村长大,当年我们一起入伍到了高原,走进了青海省军区独立师一团的军营大门。

2018年,邓彰德在上甘岭战役纪念地
后来,我分到了一连,他分到了九连,。20年后,他从部队转业到了韩城农业银行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如今已经退休十多年了。那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老战友!又写东西啦!我看过了,挺好的,激情满怀。从你的文章中得知邓彰德首长已经87岁高龄,身体依然非常健康,心里可真高兴。当年,老英雄经常下基层,咱们全团哪一个不熟悉他的事迹?我们以老英雄为榜样,在部队锻炼成长。担任连队指导员以后,我也用英雄的事迹给战士上政治课,讲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军人的奉献精神,回想起来,这个情景好像就在昨天一样。老战友!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52年过去了!你说当年我们一跨入军营,抗美援朝的英雄就在咱们一团,在咱们身边,我们的军旅岁月真的十分幸运。”回忆起当兵的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我们俩不禁感慨万分,互祝平安。军人家庭成长的战友赵健也有着难忘的记忆。
1969年冬,他从西安市入伍,和我一同走进军旅。1970年,赵健和我一前一后调到了团部政治处宣传股,不同的是我到报道组当报道员,他到电影组当放映员。当年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的热血青年,如今他已经退休七、八年了。去年十月,当赵健看到胸前挂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邓彰德老领导的形象时,心里充满了无比的怀念和崇敬。我们谈起了当年和英雄在团部机关大院一起度过的难忘岁月。赵健无限感慨地说:“那时,经常给连队放映《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好多电影,自己看得都掉眼泪。

2018年,邓彰德在朝鲜板门店
有一次,邓首长邀请我和几个机关的新兵到他家里做客,我们心里都很兴奋。你知道的,那时,咱们团部的营房都十分简陋,随军干部家属的住房也十分紧张。邓副参谋长的家在团部西院,就是两间小平房。他一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十分热情。我就悄悄地跟他说想看一眼英雄奖章,听说还有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呢!他却说什么也不肯。他说,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有什么可炫耀的。可是我就是想看一看那珍贵的英雄纪念章和奖章。经不住我死磨硬缠,老首长才小心翼翼地从用牛皮纸和软绵绒布的层层包裹中拿出来给我看了一眼,又重新包裹起来,并嘱咐我不要向别人提起这件事。
看得出,他是时刻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防止居功自傲。那一次,我不仅看到了闪闪发光的纪念章,还看到了他珍藏的一册朝鲜画报,上面印有邓彰德在上甘岭战场上的一幅照片,挎着一支冲锋枪,目视前方,显得十分威武坚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很受鼓舞,也更加敬佩英雄。”“抗美援朝部队回国以后,党组织选送邓彰德到部队院校学习深造,这让他心里非常感动,部队党组织的关怀与爱护让他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可是,一想到要离开老部队时,他禁不住泪流满面。邓彰德的老部队是15军,在朝鲜战场上战功赫赫,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等一大批战斗英雄使部队威名传扬。战友们浴血奋战,情同手足,用鲜血和生命凝结了生死战斗情谊。邓彰德怎能忘记,自己是15军45师135团1营3连,是连部的通讯员,黄继光是135团2营的通讯员,他俩是非常熟悉非常贴心的四川老乡和亲密战友,黄继光的英雄身影镶嵌在他心中,铭记在他脑海里。这样的英雄部队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培养,强大了他的血性胆魄,浇灌了他的爱国思想。他热爱这支英雄的部队,爱得真切,爱得深沉。虽然离开老部队让他有点纠结,但最后,他还是擦干眼泪,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老部队,满腔热忱地走入了部队院校的大门。

军校毕业以后,分配去向时,党组织把他任命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这是他万万没有预料到的。一想到彻底回不到老部队时,他又一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地哭了起来。他是对曾经在战火纷飞的激战中凝结起来的战友深情有一种深深的珍重,对培育他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锻炼成长的老部队一种深深的爱恋,老部队有它的情、他的爱、他的恩、他的魂。
院校的学习使他的全面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他当然想的非常明白,军人的宽阔胸怀里装的是祖国和人民,军人的使命就是听党指挥,坚定不移。他坚决地服从组织安排,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那一年,筹拍电影《上甘岭》的剧组来到部队,邀请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功臣勇士们回忆战争的经历。邓彰德有幸在剧组含泪叙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深情讲述战友们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敢于拼搏,敢于胜利,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壮烈精神。上甘岭597.9高地保卫战,邓彰德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强烈要求下到了战斗班,来到了该阵地的前沿。

2020年12月7日,邓彰德为四川南充高级中学师生作"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宣讲
他们班5个人,一昼夜打退敌人一个团20多次疯狂进攻,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当年血战的场面又一次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200多米的阵地,每人守卫50多米。他守卫的阵地前,120多名侵略者毙命在他冲锋枪的火舌下。插在上甘岭的红旗挂满了数十个弹孔,却依然挺立,高高飘扬。邓英雄说,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场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热血生命演绎的催人泪下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所有这一切将激励自己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人民军队。
电影拍完以后,剧组又让他们观看提意见。邓彰德似乎又回到了和敌人厮杀的战场,听到了地动山摇的隆隆炮火声。他曾经从枪林弹雨中走过。经历了坑道里极端艰苦的日子和无数次同敌人的无畏较量。看了拍摄的《上甘岭》,他流了很多泪。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他亲身感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祖国安全的保卫者、世界和平的捍卫者,她能打败世界上一切自诩强大的敌人,能斩断一切侵略者的魔爪。他也亲眼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确实是一支勇敢顽强、天下无双的钢铁部队,在朝鲜战争中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在中国军队面前,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破灭了!

”我们的回忆源源不断,我们的心灵不断净化。一个国家需要英雄,一个民族需要英雄,一个军队需要英雄。人民崇尚英雄,时代呼唤英雄,时代造就英雄!志愿军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凝铸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它辉映着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热爱人民的坚强信念,体现着英雄战士不辱使命、奋不顾身的英勇气概,激励着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顽强斗志,闪耀着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血军魂!我们当世代传承发扬。
英雄是民族的灵魂,英雄是祖国的脊梁,英雄是一面旗帜,英雄是一座丰碑,英雄是一种信念,英雄是一种力量。中华复兴梦,人人当自强。党指引的征途上,我们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便是灿烂的光辉历程;风霜雪雨中,我们并肩携手,坚守挺立,便是不屈的英雄儿女;艰险危难中,我们挺身而出,逆行而上,便是无畏的先锋战士;平凡岗位上,我们勤恳敬业,默默奉献,便是非凡的人生荣光。

我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母亲,随时准备以身许国。我们深深地敬仰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血染沙场、视死如归的英雄。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同为炎黄子孙,又何其有幸,汇聚在“八一”军旗下,成为生死相依的战友。生命里这一段当兵的历史让我们倍感欣慰和自豪。
军魂永远铭刻在心里,军旗永远飘扬在胸中。嘹亮的军号声永远在耳边回响,我们的心里跳动着崇高的理想信念、不变的初心使命。强国新征程,老兵——奋斗不问年龄,出征不问归期,共产党员,生命不息,永远在岗!我打开手机视频,向在四川南充故乡的邓彰德老首长行了一个军礼!大声说道:首长,祝您幸福安康!共和国的英雄,我们老一团的官兵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
颜宝祥,陕西韩城城古村人。1969年冬季入伍到青海省军区独立师一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政治处新闻干事。1982年10月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历任武警青海省总队第一支队宣传股长、政治处主任、支队政委等职。1998年12月从武警西宁指挥学校政治部主任岗位退休,上校警衔,现定居西宁。
